罗赵华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关于西方文化哲学综述
罗赵华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在西方,“文化哲学”一词是由文德尔班首次提出的,二十世纪初以后,在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西方文化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术界对西方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围广泛,理论冗杂,流派众多,有待进一步归纳。本文正是通过对西方文化哲学理论形态以及文化流派的简单梳理,旨在对西方文化哲学有个全面的认识。
西方;文化哲学;理论;流派;转向
西方文化哲学在20世纪的发展是西方哲学的突出特征,文化哲学也成为哲学研究的突破口。对于中国哲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文化哲学理论定位是什么?这些理论经过怎样的演变?西方文化哲学史上有哪些流派?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和思想有哪些?这些理论和流派的发展,从宏观上又给西方文化哲学带来哪些转向?厘清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西方文化哲学的历史脉络。
依据人的三种存在方式,李晓东将西方文化哲学依次概括为三种理论形态:(1)人的文化哲学。(2)社会文化哲学。(3)类的文化哲学。人的文化哲学是研究个体状态人的文化特质,这种理论形态关注的是人的个性和自由。社会文化哲学是研究群体状态的文化特质,关注焦点是社会历史。类的文化哲学研究的是人的类总体,其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的文化本质、人类的文化特征、人类进步的文化实质。[1]这种分法也比较合理,因为它将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都囊括其中,从个人到社会,再到人类总体,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李鹏程在《我的文化哲学观》种将西方文化哲学归纳为四种理论形态:(1)“符号”形态。(2)“产品”形态。(3)“制度设施”形态 。(4)“人身”形态 这种分法是根据人的文化生活的全部内容出发的,具有一定合理性。[2]有学者也指出,随着科学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文化哲学也出现了如新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结构主义、分析哲学、符号学、科学哲学等形态。[3]
从理论关注焦点的转移到理论形态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哲学理论一直处于不断演进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也形成了众多的流派,这些流派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哲学理论发展。
在西方文化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从这些流派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西方文化哲学演变的基本线索,从而更加清晰地把握西方文化哲学的历史脉络。
赵宏斌认为:西方文化哲学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开始,在维科和赫尔德创建的基础上,经历了早期文化进化论、文化相对主义、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的新文化进化论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现当代哲学思潮,这些学术思潮在国内引起一波又一波的震荡,起初是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各派别,之后又是哲学释义学、文化哲学等,最时髦的后现代主义也流行了几年,转换到“后现代之后”了。[4]刘宗琴在《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中论述:“西方文化哲学在 20 世纪蓬勃发展,出现了早期文化进化论学派、文化传播论学派、文化相对主义学派、文化功能学派、文化结构主义学派以及新文化进化论学派等。它们分别从各个侧面阐述了自己的文化哲学观,同时它们之间的互动亦推动了西方文化哲学的发展。”[5]
刘振仪认为,在西方哲学史上,对文化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有如下几个思想流派:(1)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与黑格尔对文化概念的阐述,已经具有了文化哲学的意蕴。康德详细论述了文化与自然的对立,明确区分了“自然的人”与“文化的人”。与康德不同,黑格尔则把对文化的理解融入到理性绝对精神当中,绝对精神发展到每一个阶段上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称为“文化”。(2)以泰勒、摩尔根、本尼迪克特和马林诺夫斯基等为主要代表的文化人类学家以及以兰德曼、舍勒为代表的文化哲学人类学家,则通过对文化起源的挖掘和文化本质的界定,从文化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实证层面上,印证了文化哲学产生的必然。(3)以斯宾格勒、汤因比、雅斯贝尔斯、亨廷顿为代表,他们从文明(文化)划分和演变的角度解释人类社会及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强调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把历史界定为文化有机体的兴衰更替。(4)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这些学派从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人的自由与责任出发,通过反思和批判理性化进程,把个体状态的人所具有的文化特质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来研究和剖析,深刻反思和批判了工业社会对人的个性的压抑和扭曲,形成独特的文化批判理论。例如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马尔库塞的“单面人”理论,赖希和弗洛姆的“性格结构”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大众心理学”,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等等,都对现存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以及技术理性、官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等异化的社会力量作出独特的批判与剖析。(5)新康德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有维柯、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卡西尔。段微晓在《略论文化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中也阐述了类似的观点。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飞速发展,对人类社会进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李晓东学者对于西方文化哲学的前景通过三方面来阐述:(1)在未来的人的文化哲学中,不同个人之间的差异性必然使人的文化哲学研究走向多样化,使全球化社会里的个人仍能保持自己独特的存在,发挥独特的作用。(2)社会文化哲学对于不同地域文明的关注,也必将随着地域的不断扩大而逐渐转向对全球一体化文明的思考。(3)类的文化哲学必然将人的文化哲学所表现的多样化趋势和社会文化哲学所表现的一体化趋势结合起来,使未来的类的文化哲学成为既能体现个性多样化的包容性、又能体现全球一体化的统一性的新形态。
邹广文在《文化哲学的哲学定位》指出文化哲学的一条缺陷:对现实生活的诸多文化矛盾,当代文化哲学尚没有寻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途径。也有学者认为,西方文化哲学的当代转换并不只是西方文化自身的转换,而是西方文化哲学的人类性转换。因此,这也说明西方文化哲学的未来发展必须与世界其它文化哲学发展更进一步交融。
我们相信,文化哲学必将会解决现实生活的诸多矛盾,朝着多样化趋势发展,这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李晓东:《西方文化哲学的理论形态探析》,《唯实》,2001(07):3-6。
[2] 李鹏程:《我的文化哲学观》,《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8。
[3] 唐金生; 周晓阳; 黄梅芳:《论文化哲学的历史演进》,《南华大学学报》,2006(8),19-21.
[4] 赵宏斌:《论文化哲学的本质及其意义》,《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3),40-42.
[5] 刘宗琴:《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中国人民大学》,2005(4),1-41.
B511.2
A
1672-5832(2016)11-0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