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梦
牡丹梦
伊梦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之难演,难在分寸的拿捏,太娇则流于佻巧,太稳又失之灵动,需掌握在“放”与“涵”之间,微妙又妙曼处,好似清明前后的江南,那段葳蕤又短暂的春光。
至于杜丽娘谁演得最真,旧时今日,从来众说纷纭。
名气最盛当属梅兰芳。1946年,蓄髭明志以支持抗战而八年未登台的梅兰芳,在上海美琪剧院,与俞振飞合演《游园惊梦》,连演10天。当时梅52岁,俞44岁。如今只能想像两位大师在烟火气散尽后那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1959年,梅、俞再度合演昆曲电影《游园惊梦》,这次留下了影像。其时梅已65岁,脂粉掩不住暮年男人那特有的干涩衰枯,尽管他的戏迷坚持赞美:只有梅兰芳,才真的把杜丽娘的娇慵、娇羞、娇婉,刻画入髓……
张继青上世纪八十年代亦录制了电影版的《游园惊梦》。相比与她同时代的昆剧名旦华文漪的天生丽质,当时已近晚秋的张继青,全靠韵胜,其特有的“奶嗓”,将水磨腔演绎得出神入化,《步步娇》《皂罗袍》《山坡羊》……唱腔之美,美得甚至让人不安。
后来,当白先勇运筹青春版《牡丹亭》时,素来只教学、不收徒的张继青,正式收了白先勇亲选的杜丽娘扮演者沈丰英为徒。小沈唱腔甜净,身段俊逸,眼底眉梢不乏娇纯细腻,不过,气韵既非大家闺秀,也不似小家碧玉,倒有一点点像旧时十里洋场长三堂子里天资俊慧、尚未沾上倌人习气的“小先生”。至于新秀单雯,容貌很是俏丽,唱腔有一股嫩脆,然而比之沈丰英的气场涵稳,还有一段距离。毕竟,小沈的杜丽娘,业已自含清芬。尤其是不上妆清唱时,姿容楚楚,宛若一盏明前碧螺春,淡而有味。
比张继青足足晚一辈的龚隐雷,不似沈丰英一味追摹张的唱念做工,加之有过几年演唱民歌的历练,其唱腔于经典的水磨腔中,多了几分清朗,更兼吐字沉着,转调收放自如,尤其是《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一句,龚隐雷唱来,格外从容匀净,韵致神似于非闇的工笔牡丹,饱含端雅匀丽舒展之美。听得多了,进而发觉,其唱腔开阖清晰,起落非常精致,有一种带着弹性的律动。
不过,张继青终究是张继青。沈丰英之清和,单雯之脆嫩,龚隐雷之匀净精致,她的唱腔中似乎都有,又都不突出,无有,无不有,所谓中和之境。于是,七十三岁时,她唱一支《皂罗袍》,依然柔婉幽绵的水磨腔,与盛年时相比,尽管声带略有松弛黯沉,好似经了一夜微雨的牡丹,然而,张继青能唱至柔若无骨,亦唱出气象万千。
依然有缺憾。毕竟,张继青留下影像的杜丽娘,扮相、身段均仅中姿,与杜丽娘应有的美丰仪相距甚远。至于沈丰英,身段的确优雅柔曼……至于单雯,扮相满脸溢俏更似花旦。龚隐雷则俨然是正旦格局。
也是,闺门旦本就难求,何况杜丽娘。
倒是有一个人,扮作杜丽娘,真真娇柔秀雅、端然生华。那是张充和。如今通过媒介能看到的充和先生的戏照,寥寥三五张,似是1943年在重庆演出《游园惊梦》时的身姿。只是,充和先生唱昆曲终归是票友……纵然曾经倾倒一众文人墨客,而多才多艺的她一生倾注心血最多、成就也最高的还是书法,尤精小楷。
还有一人,从未真正饰演过杜丽娘,更不会唱昆曲,甚至不会说汉语。那是宫泽理惠。她曾在杨凡执导的电影《游园惊梦》中出演女主角,一位嫁入没落贵家做如夫人的秦淮红伶。
拥有荷兰血统的宫泽理惠,身材挺秀修长,五官端柔清丽,十分耐看。影片中,理惠的昆曲表演,都是沈丰英幕后配唱,但难为理惠,分毫不差地硬记下了《皂罗袍》《步步娇》两首曲子的口型。在影片开场的主公寿宴上,理惠严妆丽服,披一袭孔雀蓝曳地长披风,缓缓转过身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壁颓垣……(其时理惠清吟浅唱,莲步飘逸)……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其时理惠翩然轻舞)……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娉婷之姿,宛若谪仙。难怪杨凡遍寻女主,最终选定连汉语都不会的宫泽理惠。她是风华绝代的杜丽娘。
究竟,谁是最真的杜丽娘?
寻寻觅觅,姹紫嫣红间,倒是许多个春天,过去了。
说来,杨凡电影《游园惊梦》的旁白配音真是不凡,是当时已息影嫁做商人妇多年的林青霞。影片的片头,旧时廊榭倒映水中,荡荡漾漾,一个苍苍女声响起:“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在梦里……”
掬水月在手。浮生璀璨。牡丹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