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晓宏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
文|秦晓宏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政治决定。全会公报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一新表述,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对历史经验和党的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做到认识上到位、行动上自觉,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为了反对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专门写了一篇论文《论权威》。在反驳巴枯宁等人“对权威的服从会使人‘感到难堪’”的说法时,他反问道:“我们能不能——在现代的社会关系下——创造出另一种社会状态来,使这种权威成为没有意义的东西而归于消失呢?”“我们只要考察一下作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基础的那些经济关系,即工业关系和农业关系,就会发现,它们有一种使各个分散的活动越来越为人们的联合活动所代替的趋势……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想消灭大工业中的权威,就等于想消灭工业本身,即想消灭蒸汽纺纱机而恢复手纺车。”他特别举出航海的例子:“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恩格斯得出结论说:“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巴枯宁等人散布的反对一切权威的无政府主义谬论,实质上“背叛了无产阶级运动”。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出现了无数次反抗内外敌人的英勇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权威的领导核心。孙中山曾痛心地说:“一盘散沙,才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敌人。”我们党早期也曾多次遭受挫折失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核心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邓小平指出,毛主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出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曾在回忆录《说不尽的外交》中谈到一段往事:2004年,他在飞机上巧遇前苏联最后一任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他当时试探着问道:“为什么那么大的苏联,那么强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内就解体了?主要原因是什么?”戈尔巴乔夫犹豫了片刻后回答:“在各国领导人当中,我最敬佩的是邓小平先生。而我们那里没有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我们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高瞻远瞩、英明决策,是我们国家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的决定性因素。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也是历史经验昭示的真理。
习近平同志从小在家庭中受到父亲习仲勋的严格要求。2001年10月15日,在习仲勋过88岁“米寿”时,正担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没能参加,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习近平16岁就下乡到延安地区当知青,他说:“我几乎那一年365天没有歇着,除了生病。下雨刮风我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都干,因为我那个时候扛200多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那七、八年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常言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炼。艰难困苦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习近平青年时期受到的磨炼和得到的收获,为这段话提供了新的证明。
习近平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做起,改革开放后历任县委书记、地委书记、省委书记等重要岗位,所到之处都交出了令人瞩目的优异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刀阔斧正风肃纪,雷厉风行惩治腐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次第开花,国防和军队改革迈出重大步伐,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一带一路”风生水起,多边外交、主场外交长袖善舞,国家的国际声望与日俱增,百姓的获得感日新月异……这一切无不极大地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在实践中形成了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六中全会作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表述,完全是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敌对势力不择手段图谋对我发动“颜色革命”;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面临着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态化,各种矛盾交织叠加,“四大考验”急迫严峻,“四大危险”警钟频敲。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用“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凝聚全党、团结人民,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才能战胜挑战、破浪前进、赢得胜利。
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不强,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上;不能只看表态、只听口号,更要看能否以忠诚干净担当的行动,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目标、任务、部署、措施执行好、落实好、完成好。然而,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却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武红军在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竟公然说:“吃吃喝喝不是个事儿,美院是个小地方,出不了什么问题。”河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本顺跟班子成员讲,现在中央抓八项规定,抓得太细太严了,没有必要。他说:“酒该喝还是要喝的,喝点酒有什么不好,喝点酒多有气氛!”周本顺因为自身存在腐败问题,当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尤其一些案件开始触及和他有利益往来的人员时,他在河北一些会议上讲话时就开始放出反腐败工作要放一放、缓一缓等与中央不一致的言论。今年1月,中央纪委有关同志在解读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曾指出:“过去处理干部都是去看贪腐问题,进行调查之后发现这些腐败分子无一例外在政治纪律上存在问题。通过审理这些案件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带来的破坏远远比贪腐还要严重。我们在纪律处分条例当中把政治纪律提到更高的高度,也是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
“徒法不足以自行”,规矩齐全并不会自成方圆。制度的力量只有在执行中方能显现,制度的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要制度行于先,更要落实随其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必须全党一起动手。各级党委(党组)要全面履行领导责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我们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哪里问题最严重,就要在哪里下猛药,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批评、纠正、处理。不掩盖问题、护短遮丑,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同时严明党的纪律规矩,依规治党毫不动摇;要强化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把监督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敢抓敢管、勇于监督,既要强调纪委和党的工作部门各司其职,充分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同时又要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这样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我们就一定能够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更加昂扬向上的姿态取得新成就、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白沙黎族自治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栏目责编/曹秋秀 邮箱/364801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