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仲南
顺德菜馆关闭之后
◎ 朱仲南
我家附近有一家顺德菜馆,生意很不错。顺德菜在粤菜里是主打,如果套用时兴的术语是“核心技术”。
近日我想去这家顺德菜馆吃饭,走到那儿一看,之前的饭店被一间购房和销售的中介机构“侵占”了。机构里不见客人,只有一群穿西装的男人和穿正装的女人,一人对一台电脑,不知在那里解决谁的“刚需”问题。
顺德菜馆为什么关闭了呢?显然与地沟油无关,也与假酒无关,更与菜色质量无关。于是我走到不远处的另一间饭店就餐,问道:“为什么顺德菜馆关门了?”一位像经理模样的妇女环视一下四周,低声说:“月租太高了,菜馆一年开支约几十万元,店主想了想干脆不干了,再干下去就要变成‘义工’了。”
现在到处都有一批出租店面的房东,他们靠各种关系盘下了一些空店或早年购买了临街的店面,自己当起了“收租公”“收租婆”。这些人每天叼着一根牙签或手拿一个古怪模样的名牌包逛来逛去,靠收租金生活。他们瞧不起比尔·盖茨和马云,认为他们太苦了,太引人注目了。他们也看不起知识分子,认为他们读了那么多书却还是一个穷书生,太寒酸了。
我亲眼看着一间又一间老店,尤其是饮食的老店关门了。他们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带走了我们的惆怅与不安。葱油饼不见了,鲜韭肉包子不见了,肠粉不见了,油条和鲜牛奶也不见了,而这一切直接的“杀手”就是收租人,他们营生的办法是加租加租加租!
不少经济学家是不研究这些小事的,他们研究的是世界几百强企业的事;有些工作人员不研究生活中的小问题,他们只研究国计民生的大事。他们天天喝着桶装水研究水污染,住在防盗网林立的家里研究防盗窃的技巧。
人要顺利,必须讲德,这叫顺德。人要安逸必须关注民以食为天的事情,不可以走几公里都买不到一个肉包子、葱油饼和肉菜。“德不顺”是很麻烦的事,做什么事都要顺其德,没有例外。
(摘自《南风窗》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