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冷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外交关系走势

2016-11-26 17:19:29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呼斯乐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东南亚外交日本

◇ 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呼斯乐

一.冷战结束初期日本对东南亚外交

1991年5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出访东南亚国家,在新加坡发表了题为《日本与东盟:寻找新时期的成熟伙伴关系》的演说,即所谓“海部宣言”,强调日本同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关系,而将经济关系放在了比较次要的地位,即明确表示日本要积极参与亚太各国间的政治、安全保障对话,并暗示日本想要通过建立安全对话机制而在亚洲发挥政治主导作用 。1991年11月,柬埔寨问题的“ 巴黎和平协定” 正式签订标志着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也标志着东南亚地区冷战状况的结束。为了适应冷战结束后相对缓和的地区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日本再次调整对东盟的政策。1993年1月,日本首相宫泽喜一访问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文莱等东盟国家,在曼谷发表了题为《亚洲太平洋新时代及日本与东盟的合作》的演讲,提出了日本对东盟的四项基本政策,即⑴积极参与有东盟参加的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政治和安全对话,以及建立这一地区的安全机制;⑵促进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开放与繁荣和发展;⑶促进民主化和保障人权,共同应对开发与境等共同课题;⑷双方共同合作以促进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同时,宫泽首相还提议在曼谷建立援助印支综合开发论坛,帮助印支三国摆脱落后状况。他提出必须在亚太经济、政治与安全合作的大背景中来思考日本与东盟的关系。1994年11月,日本对越南支援国家会议上表明将对越南提供总额为6.5亿美元的无偿援助,作为越南最大贸易对象国,将加快日本企业直接投资和与越南大型项目合作等事宜。作为老挝的最大援助国,日本截止93年底已向老挝提供了43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和8个投资项目等。

1997年1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访问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新加坡五国,并在新加坡发表了题为《为迎接日本与东盟的新时代而改革-建立更深更广的伙伴关系》的演说,其中提出了三项具体措施:⑴建立首脑对话制度,进一步增进首脑间的个人信赖关系,密切各种层次的交流,加强安全领域的对话合作;⑵开展多领域的文化合作,培养亚太共同体意识;⑶与东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共同解决恐怖活动、环境、贩毒和福祉等国际性问题 。

1998年12月,在日-东盟首脑会议上,小渊总理大臣为面向21世纪日本与东盟合作关系提出四点声明,即:⑴促进面向21世纪的安全对话与合作,其中包括强化首脑间对话机制和设置“展望2020日本-东盟协会”;⑵实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新宫泽构想的具体化内容,即:创建3年6000亿日元上限的日元贷款特别框架;⑶为人类安全保障进行合作,即利用ODA扩充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援助,包括设立“联合国人类安全保障基金”;⑷推进知识对话与文化交流(举办第2次“创造亚洲的明天“的知识对话)等 。

二.世纪之初日本对东南亚外交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日本的新一轮外交攻势又已开始,日本地区外交战略调整的目标是能继续充当“ 亚洲代言人”角色,成为亚太地区起主导作用的政治经济大国。

2002年1月,小泉访问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东盟五国,发表了题为《东亚的日本与东盟-坦诚开放的伙伴关系》的演讲,提出要同东盟“共同行动、共同进步”的口号,并首次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小泉提出:⑴日本支持东盟政治、法律、经济结构、金融等领域的改革,加强湄公河地区开发、IT和相关产业的合作;⑵参与联合国维和,与东盟积极合作消除贫困,预防争端发生,推进地区安全机制的建设,就全球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联合国内加强合作;⑶未来合作五构想:第一,以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第二,2003年定为日本-东盟交流年;第三,日本-东盟一揽子经济合作构想;第四,召开东亚国际开发会议;第五,大力加强包括反恐在内的安全合作 。由此可见,日本想要同东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区安全、联合国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等各个方面发展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2003年,日本为了与东盟继续加强合作,同年10月8日,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第七次东盟与日本(10+1)领导人会议,东盟10 国领导人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签署了《东盟与日本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议》。日本向东盟新的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展开贸易与投资对话、商界对话。对于那些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东盟成员国,日本将继续给予最惠国待遇。2003年12月11日至12日,日本与东盟10国在东京举行了特别首脑会议,发表了推进双方合作的《东京宣言》和《东盟-日本行动计划》,提出要建立“东亚共同体”。

小泉之后的日本政府也同样重视对东盟关系。在2007年1月举行的第10次“日本-东盟首脑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明要继续强化日本同东盟的各种关系,并向东盟提供新的58亿日元合作资金。2007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东盟首脑会议上日本与东盟又签订了《 东盟与日本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2008年4月14日,日本与东盟终于签署了“东盟-日本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AJCIP)。AJCIP对日本来说是第一个以地区集团为对象的多国间经济合作协定(EPA),可以补充迄今为止进行的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双边EPT,同时也是日本与东盟之间经济关系趋于密切化的重要的、划时代的协定。

陈雷对做好2012年机关党建工作提出六点意见:第一,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在营造氛围、凝心聚力上有新气象;第二,以推进水利跨越发展为主题,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有新作为;第三,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在服务群众、夯实基础上有新举措;第四,以保持党的纯洁性为重点,在增强党性、改进作风上有新变化;第五,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在文化建设、文明创建上有新进展;第六,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保障,在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上有新成效。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多极化和日本政治经济利益遍及全球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流行疾病等非传统威胁依然存在的前提下,日本在2010年提出了⑴深化日美同盟和加强与亚太地区各国间的网络型联系;⑵积极推进经济外交策略;③努力解决全球性课题和制定国际规则的外交政策 。

同时在经济领域方面,以中国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家经历了经济、金融危机后仍然实现了高经济增长率。这种增长的活力将起到世界经济活性化的作用。新兴国家基础设施的需求为日本带来巨大的商机,日本认为展开政治、经济外交的战略方针已是当务之急。因此在2011年日本提出了积极展开经济外交策略。内容包括;⑴推进自由贸易体系;⑵确保资源、能源、粮食的稳定供应;⑶展开海外基础设施建设;⑷推进观光立国;⑸传播日本品牌等五大经济外交政策 。

进入21世纪后,日本政府提出要构建以民主主义价值为支撑的丰富且稳定的外交秩序,构建区域间“开放且多层次的网络联系”的政治口号。2010年12月,日本前原外务大臣出席了东盟第三次部长级会议,就亚洲的民主主义和日本的做法发表了题为《多样性中的民主主义-以亚洲的特点为动力》的政治演说。演说声明对于东盟各国及各地区划时代的民主主义进程,日本将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东亚共同体构想》依然是日本的长期愿景,为此日本将继续与东盟各国及各地区间保持紧密联系,利用既有的多边合作形式,如东南亚各国联合(ASEAN)、东盟地区论坛(ARF)、亚太经济合作(APEC)和东亚首脑会议(EAS)等发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外交关系,进一步推进更加透明,更加开放的地区合作 。

2013年1月,安倍首相及岸田外务大臣就任后首次访问东盟国家,安倍首相在印度尼西亚发表了《对东盟外交5原则》,即;⑴日本愿同东盟国家一起为自由、民主主义、基本人权等普遍价值的落实和扩展而努力;⑵法律维护的海洋是人类的“公共财产”,日本愿与东盟各国共同维护海洋秩序,并欢迎美国重视亚洲的基本方针;⑶利用各种网络式经济合作模式,进一步推进日本与东盟国家间的货物、资金、人员、服务等贸易及投资往来,为日本经济的振兴和东盟国家繁荣而做出努力;⑷共同维护亚洲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并发扬光大;⑸积极开展青少年交流活动,促进相互了解 。安倍表示日本与东盟是平等伙伴关系,未来将与东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并表示对于缅甸的民主化进程将继续提供支持和援助。

2013年12月,借日本与东盟友好合作40周年之际,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日-东盟特别首脑会议。会议中日本再一次强调了积极和平主义外交政策。在经济方面,日本高度重视东盟推行的“连接性”问题,对“陆地走廊”、“海上走廊”的整备和完善以及“东盟地区软件基础设施”等给予援助。承诺在今后5年时间提供2兆日元ODA援助和1亿美元的《日-东盟统一基金(JAIF)2.0》的设想。在文化发展领域,日本表示对东盟所面临的环境、老龄化、保健等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继续予以支持。在防灾重建方面承诺5年内给予3000亿日元的援助和1000人规模的人才培养。在人文交流领域,日本计划在7年时间里实施“文化的WA(和、环、轮)项目-认识亚洲”,具体表现在艺术家·文化人士对话、交流事业和派遣3000人次的日语学习者指导,并继续灵活运用ENESYS2.0为青少年足球交流提供服务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中,日本为确保自身的繁荣发展,强调加强经济外交的必要性,自由贸易的推进已成为日本经济外交的支柱。目前,以东盟各国为中心已有13个国家和地区与日本建立了经济合作协定(EPA)并生效。日本通过以上这些积极的东盟外交,应该说在进入新世纪后同东盟发展了一种全方位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区安全、联合国事务、全球性问题等各个方面加强了合作和援助力度。也为自身利益找到了出路。

三.日本东南亚外交调整变化的原因以及未来走向

冷战结束后,日本出现了“脱美入亚”的言论。认为日本应该重视亚洲,特别是密切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日本试图以真正的“亚洲一员” 的身份来构筑亚洲的政治、经济及安全新秩序。他们非常清楚,要想实现大国的目标,必须立足亚洲,赢得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周边国家信任。

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外交战略的演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加强与东盟的外交关系,在巩固日本在东南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同时,利用东盟与印支的纽带关系,拓展日本在印支地区的市场,为最终构建由日本主导的东亚经济圈奠定基础。其次因东盟在20世纪80年代解决柬埔寨问题上所发挥的政治作用以及所显示出的团结精神为东盟赢得了巨大的政治声誉。故日本更加重视东盟,希望能够同东盟在政治上保持密切的关系,在东亚合作的进程中占据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还有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近代以来日本在东亚地区的相对大国地位受到挑战,日本担心中国的发展会弱化日本在东南亚的地位。也就是说,在中国也与东盟发展合作关系的情况下,日本更加重视东盟,以维持自己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及经济地位。

总体来说,冷战以后及新世纪以来日本与东盟关系稳步发展,为了实现繁荣稳定,开放的亚太地区,日本与共享有成熟的民主主义价值观的韩国及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各国即东盟和印度等国家不断加强联系,充分利用东亚首脑会谈(EAN),亚太经济合作(APEC),东盟地区论坛(ARF)等地区框架模式,构建多层次的合作关系。与中国的关系,虽然出现了岛屿争端和渔船冲突事件等“安全困境”,但通过2010年11月的中日首脑会谈后,两国关系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经济领域合作关系的进展,出于大局考虑的“战略互惠关系”进一步得到深化。

中日韩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三个国家,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是中日韩三国的共同利益所在。由于美国的平衡作用,东南亚地区的对峙格局长期存在,东南亚的未来最终取决于中日韩等东亚大国能否达成一定的平衡与默契,用合作的方式共同维护东亚的安全与稳定是大势所趋。从日本的国家利益来看,日本与东南亚合作最终会从经济合作的领域逐渐推向政治、经济、安全等多领域的全面合作。以最终实现建立“东亚共同体”和完成东亚一体化进程。

①梁云祥著:《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第79页

②[日]外务省:《外交蓝皮书》,1993年,第170页,转引自梁云祥著:《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第80页

③[日]外务省:《外交蓝皮书》,1998年,转自乔林生:《日本对外政策与东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页

④[日]外务省:《外交蓝皮书》,1998年,第一章第3节

⑤转自乔林生:《日本对外政策与东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8-179页

⑥[日]外务省:《外交蓝皮书》,2011年,第一章第3节

⑦[日]外务省:《外交蓝皮书》,2012年版,第一章第三节

⑧[日]外务省:《外交蓝皮书》,2011版,第二章第一节

⑨外务省:《外交蓝皮书》,2013年,第2章第2节

⑩外务省:《外交蓝皮书》,2013年,第2章第1节(6)

猜你喜欢
东南亚外交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寻日本
中华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海峡姐妹(2017年10期)2017-12-19 12:26:28
HARD CELL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食(2016年8期)2016-08-21 13:57:50
美俄聚焦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