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三部曲”与实现路径研究
——以人民民主的“三步走”为视角

2016-11-26 12:39刘永春郑亚男
长江丛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三部曲民主中华民族

刘永春 郑亚男

中国梦的“三部曲”与实现路径研究
——以人民民主的“三步走”为视角

刘永春 郑亚男

中国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中国梦之所以可以实现在于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就选择和确立了人民民主的国家制度。纵观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进程,中国梦的“三部曲”与人民民主的“三步走”内在节奏是一致的。

中国梦 实现路径 人民民主 三部曲 三步走

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梦,中国梦的可欲之处在于它是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来实现的。人民民主不仅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要求,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进,中国梦阶段性地演绎为三个篇章: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梦、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是贯彻三个篇章的红线,前两个篇章是中国在摆脱奴役和压迫、摆脱落后和贫穷的历史阶段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史基础和现实依托。而人民民主选择与建构、巩固与发展、自信与创新的“三步走”是奏响中国梦“三部曲”的内在要求和制度保障。

一、人民民主的选择与建构支撑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梦

伴随着世界近代史的到来,各民族和各文明之间的封闭被资本主义贪婪攫取的殖民和侵略打碎。在欧美各民族国家的奴役下,各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梦和幸福梦、各文明的发展梦和振兴梦也必须通过民族国家来实现。近代中国在追求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过程中,民主制度的选择与建构经历了从精英民主到人民民主的转变。

晚晴时期,中国封建制度已经出现了由昌盛到衰败的不可逆的变化,中国必须建立新的民主制度来维系中华文明在近代的存在和发展,来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西方列强自工业革命以来强势崛起后,通过两次鸦片战争把他们对超额利润无限追逐的美梦建构在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噩梦基础上。自此,民族独立梦和人民解放梦作为中国梦的第一篇章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被逐渐展开。

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固守君主专制制度不能完成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之后维新派以君主立宪为根据描绘了中国的复兴梦。康有为满怀激情地说:“以中国之广士众民,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2]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则要利用中国的大好河山“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现在中国要由我们四万万国民兴起”,“中国断断乎没有不兴的道理。”[3]孙中山坚信民主共和国是振兴中华的最好的制度保障。但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民主难以满足支撑全体中国人民的独立梦和解放梦的制度要求。此后,国共两党在“振兴中华”共同愿望的推动下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带有人民性的资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权主义。大革命失败证明资产阶级领导不了这种人民性的民主推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走向胜利。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在了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身上。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夕,李大钊就把中国的振兴与社会主义连在一起。他强调在实业振兴与道路选择上,应先选择道路,然后才是实业的问题,“中国实业之振兴,必在社会主义之实行。”[4]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实践社会主义民主,通过红色政权的波浪式发展,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道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认清了因日本侵华所引发的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动,把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实现了近代中国在民主制度选择方面的历史性突破。人民共和国“不但使工农得了利益,也使其他人民得了利益。总括工农及其他人民的全部利益,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利益。”[5]此后,通过全民族的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近代中国第一反对外部侵略的完全胜利,通过解放战争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打败了美蒋,创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经过近代中国人民“振兴中华”的历史接力,重新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国获得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新的社会起点。人民民主是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梦的历史性选择和创造。中国用人民民主取代了君主专政,国家民族的前途不再取决于一个人而是全体中国人民,中国梦获得了最广大的主体性力量。

二、人民民主的巩固与发展保障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民主不仅是中国梦的保障,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国后的30年里,虽然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但是,社会主义制度没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变,人民民主的原则没变,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现代化指数都有巨大的提升。究其原因,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努力突破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模式,探索走中国自己现代化之路,走中国自己的民主道路,振兴中华的责任意识没变,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意识始终没变。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喊出的“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梦的心声,展现了当家做主的中国人民以把一天当成二十年的雄心壮志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而奋斗。新生的人民民主中国用7年时间完成原计划18年要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从

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8.2%,工农业总产值翻了6倍多。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更是使中国跻身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国之列。邓小平指出:“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6]中国人民用近30年的伟大创造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的系统中实现经济发展与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相统一。邓小平多次谈及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三步走”计划,把中国梦、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本质在当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统一起来。他指出:“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7]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另一方面要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整个中国的富强。江泽民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从政治文明的高度来认识和界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目标,明确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标志性节点。胡锦涛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意义。”[7]在人民民主的中国,“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事实证明,只有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才能真正为了人民,才能真正走向共同富裕,只有尊重和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中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历史上、在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把个人的全面发展梦、国家强富强梦和人民共同富裕梦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地展现出来。

三、人民民主的自信与创新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更高的中国梦的目标需要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民主。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中国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国家富强梦和人民富裕梦在当代中国人民手里正在变成现实。中国的崛起进一步展示中国民主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对于人民民主的自信,对于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民主的自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世界不仅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是看到了一个真正维护和实现自由、民主、公正、平等,支持和保障共同富裕的民主模式。立足于人民民主的中国梦不是霸权梦、不是殖民梦,而是和平发展的世界梦。

2012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在论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时,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第一个根本要求提了出来,十八大也在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把协商民主提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的高度,推动了人民民主实现形式的实质性创新。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的人民民主实现结构,极大地扩大政治参与的范围和层次,这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低惠及全体人民。”[8]伴随着协商民主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实现形式,人民民主将展现更大的活力。

环顾人类近代历史,一种文明在走入低谷之后,能够重新走向复兴的唯有中华文明。正是基于这种自豪、自信和自励,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当前,中国正在全力以赴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十三亿人口的大国里提出这个目标,汇聚全体中国人民实现这个目标,就是因为中国走了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社会主义中国坚定地走人民民主的道路,就是因为中国不断地创新民主形式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35~36.

[2]康有为.康有为全集第4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5.

[3]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279.

[4]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李大钊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3.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9.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9,172.

[7]胡锦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17/content_7269229.htm.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梦’实现路径的顶层设计研究”(2015030325);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人文社科类)“‘习大大’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SZ151173)。

刘永春(1976-),男,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郑亚男(1979-),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

猜你喜欢
三部曲民主中华民族
中国式民主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