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皓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中国科幻小说
——刘慈欣《2018年》的生命伦理解读
宋 皓
近年来中国科幻小说创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受到了广泛关注。科幻小说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事件。刘慈欣新作《2018年》以改造基因生命延续这一事件为核心,通过愚人节日记的形式成功了塑造出2018年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伦理困惑的科幻世界。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生命延续这条伦理主线,通过还原事件发生的“伦理现场”,逐一解构小说中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伦理结,由此剖析作品的伦理特性。
《2018年》 文学伦理学批评 生命伦理
文学作品通常描述和充实加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伦理事件和伦理冲突,科幻作品基于现实生活中的伦理事件和伦理冲突创造出新的,发人深省的伦理事件和伦理冲突。中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9届银河奖,首位亚洲雨果奖得主刘慈欣于2014年末出版了新的作品集《2018》探讨了随着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生命伦理在未来社会中引出的伦理困惑和人们可能做出的生命伦理选择。虽然其中还伴随着一些道德法律选择和爱情选择,生命伦理的选择是小说最为核心的事件。通过科幻小说的形式预测未来人类个体的伦理选择对努力发展基因技术的现实人类社会带来新的启迪,也体现出文学的教诲功能。
短篇科幻小说《2018年》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一位公司财务人员在2018年4月1日愚人节一天的经历。其基于未来的伦理背景包括两个部分:一、可将人类正常寿命延长至三百岁的基因改造延长生命技术已经成为现实,但花费高昂成为只有少数派们才能消费的奢侈品,由此引发了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社会和政治灾难。二、虚拟国家和真实国家的冲突。人类社会拥有的领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地球各大陆和岛屿,另一部分则是互联网广阔的电子空间。后者以快百倍的速度重复着文明史,虚拟国家主要以信仰、爱好和职业为基础建立,每个虚拟国家的成员都遍布全世界,多个虚拟国家构成了虚拟国际,现已拥有二十亿人口,并建立了与实体国际对等的虚拟联合国,成为叠加在传统国家之上的巨大的政治实体(刘慈欣:004)。
在此伦理背景下,追求长生、甚至永生成为一些“新新人类”的基本渴望,但是由于基因改造技术耗资巨大在社会中引起了不公和嫉妒,不同的人类个体之中对此有着不同的伦理意识和伦理选择,由此伦理秩序在不断的解构与重建。此外,随着IT共和国和技术无产阶级的出现,金钱的定义也在改变;法律的相对滞后也促使主人公冲破伦理困惑决定踏上了追求长生之路。
在道义论和后果论的基础上形成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和公正原则(邱仁宗:1987,34)。基因改造技术出现之后,一些学者乐观地认为人类基因的研究以及由此开展的基因诊断和治疗针对疾病本质从基因水平上彻底攻克疾病是医学发展中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有人认为,人类基因历经数亿年进化所蕴含的奥妙无穷的生命编码和复杂缜密的遗传信息恐非当代人类的鲁莽肤浅所匹配,对基因任意掠夺式的“开发”可能打开的将不会是宝库,而很可能是“潘多拉之盒”。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长生不老甚至永生是千万年来人类的追求,但是生命延长技术真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时产生的社会伦理问题往往出乎意料,其中凸显出来的是贫富差异导致的公平问题;如果社会中只有少数人才能延长寿命,多数派势必成为此项技术的反对者甚至破坏者,因为这打击了,也违背了人们心中最基本的公平:生命公平。
此外,尊重生命也包括尊重生命本身自然的生死进程和变化,生死有命是人类的共性,踏上了长生不老就步入了神仙的境地,脱离了一般意义上人的范畴;以人工方式人为干涉生命、通过技术方式无限延长生命对于整个人类的发展究竟是利是弊,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伦理困惑。
“文学伦理学批评注重对人物伦理身份的分析”,因为“几乎所有伦理问题的产生旺旺都同伦理身份相关”(聂珍钊:21)。在小说中,主人公最终以贪污公款为代价进行了基因改良操作换得延长两百年的寿命并希望在两百年后随着技术的进步获得永生。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看来,这是一个具有转折性质的伦理事件,使主人公的伦理身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主人公是一个三十多岁还一事无成,处于职场最底层的公司财务人员,在小说中被称为“技术无产阶级”。他们劳作的部分由肢体变成大脑,繁重程度却有增无减。他们的境遇如两百年前的码头搬运工一般悲惨,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知识和技能很快过时,年纪大的很快被代替和抛弃。其伦理身份决定“我”应该是一个和同事强子一样的基因改造的反对者或中立者,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延长自己的生命只能嫉妒地看着富人们长生不老。然而,嫉妒也是一种维护着社会公平的手段;经过长期的策划,“我”有能力盗用转移公司的五百万资金用于自己的基因改造成为一个能活三百岁的人。是否以贪污来延长生命成为贯穿小说始终的伦理主线,给小说人物和读者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困惑。
从叙事结构来看,《2018年》一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入基因改造延续生命的背景,这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项目,社会中下层人士普遍持有反对态度,同事强子甚至参加了“生命水平”活动抗议,希望通过袭击市中心医院来抵制只有富人才能承担得起的长生不老。他们认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眼巴巴地看着那百分之一的有钱人活三百岁”是一种社会不公;人的生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
这是一种基本的生命伦理准则,有钱则长寿就成了生命伦理混乱的导火索。
法律规定贪污五百万最多判刑入狱二十年,但是通过改造基因可以获得两百年的诱人岁月;“事实上只要能进入基延一族,现有法律中除死刑之外的所有罪行都值得一犯。”因此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根本不能阻止任何有机会的人采取极端措施去延长生命。真正让主人公犹豫的是爱情,是感性的力量,认识了一个名叫简简的女孩后他相信了爱情,“离开她,我活两千年又有什么意思?”爱情的力量暂时阻止了主人公延长生命的伦理选择。
第二部分介绍了IT共和国的存在背景和与实体国际社会的矛盾关系,因为是愚人节,同事郑丽丽在公司电脑屏幕上播放了自己制作的大片《IT共和国宣战实体国际》,在并不遥远的2018年,传统的纸币和硬币已经停止流通,财富成了计算机存储器中的一串串脉冲和磁印。如果IT共和国和实体国际真的爆发冲突,电子记录被删除的话,世界金融系统无疑会陷入瘫痪,人们会生活在恐慌之中,主人公用来进行基因改造的贪污款也会瞬间蒸发。如此可怕的后果使他的犹豫像强光灯下的黑暗那样消失了。
第三部分发生在愚人节的晚上,主人公约了简简出来。正当他的决心又一次的要软弱下来的时候,简简却出乎意料地主动提出了分手;因为她准备逃避无法适应的时代,以冬眠的形式延长自己的生命。爱情的阻力消失后,当晚主人公就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立刻付款并在第二天开始基因改良操作,成为第一批可能真正触摸永恒的人。“两百年后会有新的技术出现,也许可以把人的意识和记忆拷贝出来,做成永远不丢失的备份,随时可以灌注到一个新的身体中;也许根本不需要身体,我们的意识在网络中像神一般游荡,通过数量无限的传感器感受着世界和宇宙,这真的是永生了。”
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为人类提供从伦理角度认识社会和生活的道德范例,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指引,为人类的自我完善提供到的经验(聂珍钊:17)”。小说中两次重复了一句感慨的话语:“时代总是越来越好的。”这也反映出当今和未来很多普通人朴素而美好的伦理意识:把当下无法解决的问题留给将来;简简厌倦了2018年的生活、时代与社会做出了放弃亲情和爱情的伦理选择:冬眠百年,即便无法适应一个世纪后的时代,她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将来。主人公作为一个失意的技术无产阶级同样对2018年缺少热情和希望,虽然因为爱情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宁愿以贪污入狱为代价换取两百年的生命;“有了时间就有了一切,只要时间足够,一只乱敲打字机的猴子都能打出《莎士比亚全集》(8)”主人公期待自己成为那名可以打出《莎士比亚全集》的猴子,换言之,以长生换得成功,换得美好的明天。人们总是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长生不老才能获得美好的明天,在这种伦理意识的驱动下有谁会不怦然心动并采取哪怕极端的行动换取时间呢。
中心主任有能力为自己延长生命却因为世界变化太快而放弃,他同样相信时代总是越来越好的。
刘慈欣的《2018年》基于当下的技术发展趋势为读者创造出2018年的伦理环境和伦理困惑,虽然是以愚人节日记的形式呈现出来却异常的发人深省,这也是科幻小说所带来的前瞻性伦理探索;生命伦理在当今是热议的话题,但更多的是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阐释。科幻作品启迪今天的读者以伦理事件参与者的身份不断去思索小说中所蕴含的伦理要素,评价人物做出的伦理选择,感悟彼时的伦理意识。当2018年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少一分伦理困惑,多一分坚定,能够做出更加适合的伦理选择。
[1]刘慈欣.2018年[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
[2]吴能表.生命伦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01):12~22.
[4]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6(02):8~17.
[5]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J].外国文学研究2005,(01):6~9.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