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归属的“兔子”——评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跑吧》中的“边缘人”哈里

2016-11-26 12:19严厚安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追求自我认同边缘化

严厚安



找不到归属的“兔子”——评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跑吧》中的“边缘人”哈里

严厚安

【摘 要】《兔子,跑吧》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John.Updike在上世纪50年代末所创作的《兔子四部曲》之首。他以当时的美国城镇生活为时代背景,成功塑造了“兔子”哈里这一形象,以“逃跑”、“自由”、“信仰”为主题透视了在那时美国社会的道德规范以及人们对其的质疑与反抗。所以在美国,Updike被称为是“游走在精神荒原上苦苦追寻灵魂的现代畸形人”,他在作品中的所感所想恰恰展现了美国在丰裕物质经济时代背景下所反映出的人类精神迷惘与贫瘠,将现实理想之间的差距与冲突无限放大,使得人们完全找不到自己肉体与灵魂的归属。

【关键词】逃跑 哈里 边缘化 自我认同 困惑 追求 价值

《兔子,跑吧》是“兔子四部曲”中的第一部,它的故事发生于1959年的3月~6月,所讲述的是主人公“兔子”哈里由于不满其平庸的工作与失意的生活而离家出走,不断逃离生活的经历。《华盛顿邮报》如此评价这部小说“它是光彩夺目而又深刻动人的故事,Updike用其透彻的洞察力、特殊的悲悯心以及水晶般晶莹剔透的文化体将“兔子”哈里逃离生活的经历描写的惟妙惟肖,仿佛使读者与哈里一样感同身受,悲痛在心。”

一、“兔子”哈里的人格特征

在《兔子,跑吧》中,主人公哈里是一个推销员,他薪水微薄,整天奔波于糊口生存之间,家庭极其普通。但对于哈里本人来说,他也算是一个曾经经历过理想与现实巨大差距的血性青年。在他的高中时代,哈里曾经是县内最出名的篮球明星,他在中学联赛中创造过篮球比赛的得分记录,是教练、同伴以及漂亮女孩眼中的宠儿,而打篮球也成为了他心中第一流的事情。所以说,哈里在球场上与他人之前就体验了人生巅峰的含义。哈里曾经说过“我心中只有我自己,还有那篮球和高高的篮筐、像裙子一样美丽、摇摆不定的篮网。”这就是享受人生与成功的云端哈里。但是,毕业工作后的哈里却彻底的掉入了现实,由于家境贫困不得不选择放弃学业,提前工作的哈里只能靠做推销员来糊口谋生。在哈里看来,这样的生活是第二流的事情,他说“我是干过第一流事情的人,所以之后不管做什么,再去干第二流的事情,心中总会有失落感。”

(一)自我放逐的哈里

实际上,哈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内心深处无法抹去的孤独才是他逃离的真实原因,因为哈里对生活是充满焦虑不安的,在他眼里并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只有怀孕的妻子和令人窒息的狭小的房间。而且哈里的妻子珍妮也同婚前大相径庭,他酗酒、吸烟,家里一片狼藉,整天对着电视不做家务。这让哈里极其失望,那个恋爱时漂亮的珍妮一去不返。所以哈里对这种底层的生活已经厌倦透顶,他的想象是去墨西哥湾的海滩放松,在沙滩上什么也不想。当女儿出生后,哈里似乎有将放逐自我的想法收回的意思,但是当他兴冲冲的跑回家整理家务时,妻子却并未因为孩子的降生而改变,她依然邋遢不羁,甚至拒绝与哈里同房。哈里彻底失望了,他最终选择自我放逐。

(二)自我拯救的哈里

哈里虽然像兔子一样逃避,但他也算是一个自我拯救者,他以离经叛道的姿态来寻求自身所存在的实际价值。当他感觉自身所仅存的价值一天天被平庸乏味的生活所吞噬时,他那遥不可及的理想就越来越被放大。比如他在追求女人方面,他与露丝的同居并不是他渴望追求放纵、淫逸的肉欲生活,而是他看到了露丝身上有着珍妮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他以幻想的方式对妻子的爱加之到露丝身上,想象珍妮与露丝的虚拟结合,这就是哈里所谓的自我拯救,一种超验感受的实现。露丝能够满足哈里对生活、对温暖家庭的幻想,所以他将露丝视为是自己的女王。

从哈里这个人物的人性性格角度来看,他是在理想中夹杂着懦弱,却又不希望被紧固于牢笼中的人,所以它才会选择逃离。再加之Updike将现代与后现代艺术手法进行了借鉴拼接,将梦幻、象征、反讽、夸张都艺术表现手法完全应用于作品中,就使得《兔子,跑吧》更加鲜明,仿佛这个故事能够吸引读者,让读者感同身受一样,有一种临场感。所以经历过那个时代美国生活的人们都会了解,哈里到底是怎样一个人[1]。

二、“兔子”哈里困惑与追求的本质分析

哈里之所以被称之为“兔子”,不仅仅因为他的外在,而在于作者Updike通过《兔子,跑吧》这部作品对于当时美国现实社会人们精神与生存状态的摹写与抨击。虽然困扰哈里的是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和人生问题,但实际上在《兔子,跑吧》中哈里作为当时美国社会中的底层,他的存在和所作所为却具有典型意义。哈里的困惑与追求是特定时代的社会所造成的,他所追求的所有梦想都要通过“跑”来实现,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他与社会的决裂,以及后三部作品中他与社会的调和,最终达到融合,是跑了又停,停了又跑的曲折过程。他为什么要跑?为什么找不到归属?为什么是社会的边缘人群,作者Updike借用哈佛大学教授Greiner的话来说就是“兔子哈里到底应该用社会世俗来规范自己的所思所为,还是用自己的幻想来规范和追求自己的信仰与行为?”这是个问题,也是美国人直到现在都在苦苦思索的。

(一)兔子“跑”的本质原因

哈里对生活的逃避表象来看是因为对社会、对家庭甚至对自己成就的不满,但是如果深层次探讨其本质就会发现,哈里所生活的年代普遍存在着与他相似的美国青年精神危机,因此后来的美国人也评价哈里是“颓废的一代”。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外强中干的时期,虽然二战后对外国力强盛,到处征伐,但是国内民众却民生凋敝,反战情绪极

其高涨,而思想也处于从腐化到糜烂的破败时期,商品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机械乏味感到处弥漫。而哈里却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异类,它渴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美好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他却深陷于美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之中,所以他选择“跑”。

应该说,哈里的“跑”正折射了一大群人对于美国50年代社会的不满。由于当时的西方社会正处于狂热的信仰与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当中,所以许多人感觉自己的人生目标突然被社会的热潮所蒙蔽,感觉自己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是随波逐流追逐信仰思潮还是做回自我,这种纠结与矛盾让人们诚惶诚恐,哈里恰好就是这样一个迷茫的人,他想通过实现梦想来挽救自己颓败的生活与家庭,所以他觉醒、反抗、甚至反叛自己的家庭和朋友,选择逃跑。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哈里的这种行为是有异于大众群体的,他的存在感陡升,与其他逆来顺受的人不同,哈里的希望与憧憬让他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所以他并未考虑自己是否能在如此环境中自救成功,而是希望在不断自救,逃离的过程中找寻属于自己的精神与灵魂,寻求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才是Updike希望传递给读者的内涵[2]。

(二)哈里追求的现实意义

哈里的“跑”可以理解为逃避,但实质上是去追求,但它具体追求的是什么,他的理想又是什么,Updike并没有明确表达,不过从哈里的“跑”,作者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哈里的逃避折射出了美国在建国过程中的状态,当美国的领土扩张在19世纪上半叶趋于停滞后,他们的梦想却并未消失,对外扩张的心理一直以来都沉淀于美国人的内心深处,并通过各种形式不断被表现出来。实质上,美国人一直在追求,即使那梦想是模糊的、无法实现的东西。

Updike希望用《兔子四部曲》来激励五六十年代精神贫瘠、充满焦虑与颓废感的美国人,希望动摇甚至连根拔起传统的旧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像哈里在中学时代那样,一直突破自我,永远做一流的事情。虽然美国曾经在战争中辉煌过,获利过,但是那都已是过去,美国人需要从历史中走出来,并树立自己的信仰,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所以哈里的奔跑也是美国的奔跑,在无限的自由中探索自我,找到属于自我的对抗世界的方式,这才是美国人应有的姿态。

三、结语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特别的角色来抒发自己对于当时美国社会的看法与价值观念,就像他曾经说过的那样“我通过兔子哈里的眼睛来看世界,我看到了哈里的周围有着许多胆小懦弱的兔子,这比我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更值得讲述。”

参考文献:

[1]徐夫玲.《兔子,跑吧》的人物形象与文体风格[J].芒种,2014(18):83~84.

[2]莫芹.失衡的兔子——“兔子四部曲”的主体性分析[D].南宁:广西大学,2011.

[3]桑迪欢.论《兔子四部曲》对当代美国文化的透视[D].南昌:南昌大学,2005.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严厚安(1970-),男,安徽寿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二战后美国文学中的“边缘人”研究。项目编号: SK2016A0980。

猜你喜欢
追求自我认同边缘化
体操教学“边缘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病案突进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学校场域中的教师标定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锲而不舍“追求”陈都灵张艺兴哈欠连天状态不佳
炫耀性消费对中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研究
莫言《红树林》蕴含的文学价值思考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