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融
浅析独立学院师范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李信融
【摘 要】自高校扩招政策以来,各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每年成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岗位对就业人才的选用也存在一个“不对等”的误区,即互相的满意度的一致性。同样的,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遭遇了瓶颈,很多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专业不精的问题,认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附会牵强、动手能力不强、存在攀高心理,不能正视自己的水平及所处的位置,而师范生的就业意思狭隘使得师范生的就业存在很大问题,解决师范生的就业观念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师范生 就业观念 影响因素
高校的扩招政策使得高校学生呈每年递增的状态,而造成的每一年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每一年毕业季就业单位本身对求职者的条件要求和期望值积压了大批的求职者,而独立学院大学生自己的条件等也使得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了瓶颈,使得求职压力越来越大。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求职状况,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一个求职意思方面体现出来的问题。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学生高考志愿的选择过程中很多学生抱着原有师范生的观念而来,在父辈的心中,师范生毕业就能对应的找一个教师岗位或者公务员所谓稳定的工作,费用比较低,且很多院校有相应的补贴。这样的一部分学生很大一部分家庭条件不会很好,父母的期望值非常高,而学生本身再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多半属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类型,在校期间只默默读书,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不足。
(二)就业观念狭隘
师范生中的大部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认为学习师范专业工作必须对口,在就业过程中除了热心于公招考试以外,不会有更多的就业意向,使得在初期的求职过程中失去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而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初期就找到了实习单位或者落实了工作,使得师范生有一个比较心理,造成心理压力。
(三)学生结构和社会的影响
师范生专业普遍女生居多,女生的个体因素使得很多岗位对用人的要求上存在一个偏向,女生在择业过程中相对于男生就没有优势,学生只能寄希望于一些公招考试,而不愿意去做更多地尝试。
(四)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师范专业的学生普遍家庭环境相对而言差一些,因此家里期望孩子能“鲤鱼跳龙门”,不愿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去比较偏远的地方,希望通过孩子的就业改变家庭的命运;学生受就这种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就业选择过程中不愿选择偏远地方,甚至有少数同学在国家“定向培养”政策下,选择了学习还进行毁约,就是基于学校比较偏远,环境比较差。
(五)自身的文化素质
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比起一般的高校准入门槛相对而言要低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严格,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入学以后期待着理想中的象牙塔,参加各项活动但是不加以选择是否对自己有益;热心活动而忽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自信而失去了对自己知识技能的锻炼的机会。
(一)科学积极就业观念的形成
帮助学生从入学开始改变受家庭环境产生的狭隘就业观念,改变学生在家庭环境影响颇深的“读师范专业就是为了当老师的”的观念,让自己在大学里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发展,具备可以胜任多方面工作的能力。在真正的求职过程中敢于去尝试多种形式的工作,而不是拘泥于本专业而对其他的职业不管不顾。
(二)加强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
相比较于其他本科院校,在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应该进一步加强,同时对于师范生技能方面的培养也有待提高,学校、学院可以开展更为丰富的师范生技能方面的比赛,如讲课比赛、三笔字大赛、诗歌大赛等,既可以考查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设计好教学实践环节,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到学校里面去授课等,加强实践的锻炼。改变过去的要么一心参加活动而不注重专业学习,要么只是埋头苦读而不注重自己形象和授课能力等的锻炼。
(三)吃苦耐劳,从最基层干起
很多条件较为艰苦的地方对教师的需求量仍然比较大,一些学生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确定了就业单位,但是在知道学校地处偏远,环境艰苦等以后出现毁约;另外一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就业单位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地理位置、薪酬待遇等。一味地讲究索取而不考虑奉献精神。对此要让学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
不断提高独立学院师范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就业水平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独立院校年复一年的师范生就业压力,让学生学有所长,根据个人的特点因时而变寻找更加适合的职业,达到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尽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席绢,夏浩杰,石云霞.大学生就业意识培养研究[J].学术论坛,2000.
[2]陈丽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
[3]聂娜.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J].科教导刊.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