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叶
论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领导认识的新发展
朱爱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非常重视无产阶级专政,但并未将其视作社会主义的特征或者原则;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也一直将党的领导视作社会主义的核心;习近平更进一步,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将党的领导提升到了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的高度。
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 质的规定性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中,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主要界定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层面,并未将无产阶级政党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或根本原则。但是,他们却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即无产阶级必须采取政治行动,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进一步明确,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显然,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事实上也就是社会主义从设想变为现实之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他们将无产阶级专政视作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列宁带领俄国将社会主义由实践变为现实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式,他依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把共产党视作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和核心。他说,共产党只有“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且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才可以真正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从原则上说,对于应该由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点,我们不能有任何怀疑”。
毛泽东无论是在领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将党的领导视作社会主义的核心。他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是“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也将党的领导放在社会主义的核心位置,他明确提出,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化中国的一切”,“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领导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不仅对党的领导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的领导水平方面提出了新举措,更对党的领导的性质进行了新的界定。江泽民明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并用“三个代表”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胡锦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并将党的领导提升至“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高度,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立和形成的;从内容构成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道路,还是理论和制度,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和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和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具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本质特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经过了艰辛的发展过程。早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毛泽东就开始领导中国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深化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社会主义的所有制认识、生产方式、分配形式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以说,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阶段、开创阶段还是坚持和发展阶段,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从内容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组成部分。从道路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从理论上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在内的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的。从制度上看,包括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发展的。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民出版社,2009.
[2]列宁.列宁全集(第39、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爱叶(1978-),女,河南沁阳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