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连华
寂寞梧桐听雨声
◎代连华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天净沙·秋》
初秋时节,如血残阳洒满天边,漫过萧瑟原野,离离荒草在风中飘摇。远处山脚下,炊烟淡淡升起,晚归的乌鸦凄厉鸣叫,盘旋着飞落树梢。
暮色中走来了元朝散曲家白朴,他面容憔悴神形疲惫,一袭粗布衣衫,遮不住瘦弱身躯。停下脚步时,他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轻声吟道:“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多少离愁,尽在不言中。
公元1261年,不肯入仕的白朴怀着落寂的心情离家南游,然而再美的风景也抚不平他心底的悲伤。一介书生,亡国遗民,被迫离家……种种重负如大山般压得他喘不过气,但他只能负重前行,虽然很慢很慢,却不肯停下漂泊的脚步。
出身官宦之家的白朴本应有着优越的生活,然而幼年时的一场战乱给他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痛苦烙印。时值蒙古大军攻打金国,兵荒马乱中,白朴与家人失散,所幸被父亲的好友元好问收留。从此,白朴过起寄人篱下的生活。元好问因是亡国之臣,不得不颠沛流离,生活也陷入困境,但他对白朴的关爱从不曾消减,经常督促白朴熟读诗书。
过早品尝人世艰苦的白朴在读书中找到了乐趣,而元好问对白朴的培养也为白朴在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2岁时,白朴重回父母身边,彼时的白朴少了些少年的活泼,添了几分成熟稳重。
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点点细雨敲打着窗外的梧桐树。秉烛夜读的白朴眉宇间透着无限惆怅,他本不想入仕,却不忍违背父亲的意愿,内心极度苦闷。他放下手中书卷,慢慢踱到窗前,听着梧桐雨,内心凄凉。
那场兵荒马乱带来的心灵创伤,让白朴最终放弃争名逐利,每天只是吟诗作赋。这种消极思想与时任元朝官职的父亲产生分歧,令白朴一直郁郁寡欢。
岁月斑驳了青春,白朴的人生似乎一直黯淡无光,满腹才华无处施展,前途更是渺茫。就在他彷徨无所依时,元朝拟在全国各地选拔有志之士入朝为官。有人举荐白朴,但对统治者深恶痛绝的白朴果断拒绝,为远离是非,他忍痛离开亲人,远游避世。
夕阳一点点沉下,远处雾笼山水宛如一幅水墨画,近处几只乌鸦绕树凄鸣。白朴不由苦笑,乌鸦尚可择树而居,自己却连栖息之地都没有。漫无目的的漂泊消磨了他的志向,淡去了他的豪情,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不知何去何从。然而世间琐事终难放下,白朴最终还是回转家中。
江山易主,遗民独处,白朴满心愤懑惆怅。又是一个细雨敲桐的夜里,捧卷夜读的白朴读到唐明皇与杨玉环的故事,不禁唏嘘不已。虽然自己与唐明皇身份不同,却都经历了战乱失国之痛,对唐明皇的同情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促使白朴提笔写下长篇戏曲《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多年的游历丰富了白朴的思想,睿智了他的灵魂,诸多感触点点滴滴渗入到作品之中。虽然白朴也接触到底层民众的生活,但他在杂剧创作中依然有些保守,而他的散曲则优雅自然,“海棠初雨歇,杨柳轻烟惹,碧草茸茸铺四野。俄然回首处,乱红堆雪。”然而笔墨抒情终觉浅,难以平复白朴内心的伤痕。
姹紫嫣红的五月,繁花簇簇绿柳芳菲,亭台楼阁沐浴在柔柔微风中,黄莺轻啼,燕子软语,小桥流水绕过茅草人家。再次离家访友的白朴面对如此美景,心境豁然开朗,沿途写下许多赞美河山之作,然而途经战火洗劫的荒凉之地时,内心又变得沉重不堪。
“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写不尽满腹凄凉,叹不完世事沧桑,忧国忧民又忧己的白朴苦苦行吟,一路前行。今朝有酒今朝醉,在与朋友开怀畅饮时,白朴暂且忘却了烦忧。举杯邀月共饮,迎风当歌几何,清风明月虽不解意,却能慰藉一颗寂寥的心。
“入仕吧。”朋友轻轻劝道。白朴却再次坚定地摇头,他怎能去做元朝的官呢?江山可易主,气节不能移。告别朋友,白朴又踏上漂泊之路,许多杂剧以及散曲作品,如一朵朵花儿般绽放在每一段旅程中。
烟花三月的扬州,莺歌燕舞柳瘦情浓,行人懒散漫游街市中,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而在繁华热闹的人群里,一位老者独行。看到生活在统治者桎梏下的民众早已忘记了国恨家仇,转而为生计奔波劳碌,老者只有无奈叹息。一座小戏楼出现在眼前,一曲清音婉转流出。
“岁华如流水,消磨尽,自古豪杰,盖世功名总是空,方信花开易谢,始知人生多别。忆故园,漫叹嗟,旧游池铺,务做了狐踪兔穴。”老者驻足细听不觉苦笑,他的散曲人人传唱,可谁又能解其中滋味呢?彼时的白朴已经八十多岁,却依然在漂泊。如果遵从父亲的心意入仕,他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但他从未后悔过。
从幼年经历战乱,再到耄耋之年仍在漂泊,漫长人生虽落魄不堪,布衣终生,但苦难的经历造就了他非凡的才华,他写下的杂剧无论是讽古喻今,还是追求爱情,嬉笑怒骂间尽现人间百态。而他的散曲疏落有致,有着天然古朴的情怀。
千百年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元朝著名杂剧、散曲家白朴,失去的只是名利,留下的却是最瑰丽的精神财富。“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一声声洒枝叶,一点点滴寒梢。”扬州城外,简陋客房中,静听梧桐雨的白朴在深深的夜色里终于梦回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