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理论视角下的《侏罗纪世界》

2016-11-26 07:10:54房耀丽
长江丛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现代社会生态批评和谐

房耀丽



生态批评理论视角下的《侏罗纪世界》

房耀丽

【摘 要】《侏罗纪世界》一经上映就引起观众的热议。该片继《侏罗纪公园》首部曲播出的22年后上映并新增多条感情线和对文明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侏罗纪世界》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了现代社会的处境。对社会上的生态问题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加以关注并传播了蕴涵其中的生态观,引发我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并激起我们的生态意识。本文在生态批评理论的视角下结合电影的情节与场景分析了该电影所蕴含的生态价值及人文意识。重点论述了科技进步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影响进而反思以期激发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的意识。

【关键词】生态批评 文明与自然 现代社会 和谐

《侏罗纪世界》发生在纳布拉尔岛上一个庞大的主题公园内。影片最初的场景是游客或乘船或驾车,或坐在透明的旋转球里欣赏身边的恐龙,此时还是一片祥和的景象。然而好景不长,约翰·哈蒙德所创办的这个“国际基因科技公司”被“马斯拉尼国际企业”收购。如今的国际基因科技公司力图打造“混血儿”,他们将不同种类甚至不同物种的基因结合,最终意外制造出可怕的暴虐霸王龙,该片因此而展开。

电影伊始,两兄弟去找他们的小姨克莱尔。对于作为恐龙公园职业经理人克莱尔而言恐龙只是资产不是生命。为了吸引游客,她下令制造出了首个转基因恐龙。但后来在暴虐龙失去控制以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来,影片对人和动物的关系、科学对环境的影响等进行了反思。这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中潜在的风险无疑是一种警示,也是影片生态意识的反映。生态学者劳伦斯·布伊尔在归纳以自然环境为指向作品的特征时,就认为:“非人类的环境所呈现的是一个存在,这个存在一开始就暗示人类的历史涉及于自然史之中。”(Lawrence,1996:7) 20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迅猛发展,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富有责任感的学者们开始着力探求恶化的环境和生态危机与人类行为的密切联系,他们将环境问题与文学结合,试图借助文学文本来唤起人类的自然生态意识。此后,生态批评以解决出现的环境问题为动力迅速发展,它不仅要解救作为人的生存环境的大自然,而且还要人性回归自然,重建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的终极关怀。《侏罗纪世界》批判了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以及资本主义利益至上和个人私欲膨胀等的思想,传达了电影制作者对人类世界未来发展的生态关怀和人文关怀。

一、《侏罗纪世界》蕴涵的人文关怀

在人类的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较为深刻、较为根本。由工业文明引起的资源、环境、生态和气候问题,既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是由于片面的自然观、科技观和价值观。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条件。生态批评家们把对自然生态的关注扩大到社会、文化甚至人类的精神领域,明确肯定人类生存的整体的生态性质,把文学批评置于人类生态系统之中进行考察。

电影刚开始时的小姨克莱尔是一个冷酷的工作狂。两位小主人公去找她共度暑假而她正为了推出新培育出的恐龙项目而筹划,于是把两位侄子交给自己的秘书照顾。事故发生后开始有了对亲人的责任感,安排两兄弟躲进了车里并协助欧文共同对付嗜血的暴虐龙。克莱尔在对抗暴虐龙拯救游客中起了重要作用,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去引出霸王龙来跟暴虐龙对抗。克莱尔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传达了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方能战胜困难的客观真理。电影制作人以人的角度来考虑现代社会的人类自身价值以及生存状态以彰显人类的文明程度及意识。价值观发生转变的不只克莱尔,两位小主人公之中的哥哥在事故发生前总是不愿意跟弟弟交流,在面对灾难的时候与弟弟之间也有了真情互动。哥哥回忆童年捉鬼的经历,说无论何时都会保护弟弟的誓言。包括在跳入河流躲避暴虐龙时也不断鼓励弟弟。观众可以认识到这次的事件已经让每个人都有了成长。电影刚开始时两兄弟的父母正闹离婚,在电影的结尾家庭破镜重圆。即使是以恐龙作为主角的电影,故事始终把重心放到了家庭,亲情,人物情感上。在主题上对人类为了追求利益所进行的危险尝试进行了多次反讽和讨论,向观众传达了肩负责任,互敬互爱的主流价值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异化以及矛盾的激化,最终会引起战争冲突阻碍人类文明的进程。影片向观众展示了灾难前后两种对比鲜明的画面,旨在呼吁人类树立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观念,传达出人文关怀,家庭的矛盾,矛盾的化解,无一不贴近生活,真实感十足,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能感同身受有代入感。从而激发人类深思。

二、《侏罗纪世界》蕴涵的生态关怀

“生态批评以研究文学中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问题为主,力求在作品中呈现人与自然世界的复杂动向,把握文学与自然环境互涉互动。”(王岳川,2009:9)而电影是一种视觉形式的文学作品,为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影片《侏罗纪世界》中的恐龙品种多样,甚至还有通过转基因获得的新型恐龙。通过基因重组,这些恐龙在满足人类观赏猎奇的过程中,不会对人类构成伤害,所以接待两万多人的主题公园,表面上看起来是祥和的。然而老板觉得现在的恐龙无法满足人们追求刺激的快感,于是在幕后生物博士的帮助下进行转基因恐龙的培育,并计划着投入正常运营。然而暴虐龙逃出禁闭,开始大肆屠杀,一场灾难降临。这场看似由于商人的欲壑难填酿成的灾难其实也是人类不尊重自然擅自更改动物基因所致。

(一)人与自然间生态平衡的构建

在科技指导下的人类活动会暂时影响自然,但长远看来,人的活动并不会对整个自然历史进程产生实质的影响。透过电影里灾难场景我们知道自然本身是无法征服的,隐藏于其背后的自然规律同样如此。恐龙已经灭亡,我们通过化石,通过博物馆来了解这些知识当然无可厚非,但让已经灭亡的恐龙复活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是极其危险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会对自然界产生的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生态文学重点关注并批评那些会毁坏生态环境的所谓文明。侏罗纪世界里恐龙们自由生活的画面象征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社会。现代人类用科技还原这个世界是从对原始文化的单纯了解到重新估价,系统出现问题后又转入对文明社会自身与自然世界的反思。

人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人类诞生之初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定胜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转变成了“人定胜天”。近现代人类的物质财富有了较快的增长,这时的经济增长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紧张。主要原因是人类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将自己看作宇宙中最高级的生物,然而在自然界 “弱肉强食”的规则面前,面对恐龙,没有高科技武器的人类只能落荒而逃。电影中人类一次又一次地暴露了自己的渺小和脆弱。甚至当老板决定亲自上阵,开着直升机拿着机关枪去猎杀暴虐龙时,刚刚信心满满的炫耀自己是带领士兵上前线的将军,随即就跌落到翼龙展馆。这个角色在影片演到一半的时候死亡,除了情节需要外,更多的是一种概念隐喻设置,象征了自恃掌握高科技的骄傲自大的人类,在面对自然威力时的不堪和荒诞。这样的情节也恰好印证了生态文学中的一个关键词——“非人类中心”。“生态批评对艺术创作中的人的主体性问题保持政治正确立场。”(王岳川,2009:9)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我们结合生态批评家们呼吁自然生态价值观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来体会该电影所要传达的生态批评思想以及对生态环境尤其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

男主角欧文训练迅猛龙的情节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同时,也给后面迅猛龙帮助人类对抗暴虐龙埋下伏笔。欧文拯救新员工的场景不仅再次强化了欧文和迅猛龙的配合,同时也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的品格。欧文是个退伍军人,被雇来训练迅猛龙,增强人类和迅猛龙之间的交流,如同人类训练大象、河马一样。他把海军训练海豚的经验用在了迅猛龙身上。欧文代表了理性的一面,他预感到侏罗纪世界主题公园危险的发生并劝告公园负责人,但是却并没有人听他的建议。在暴虐龙到处破坏时他带领迅猛龙们围剿暴虐龙,不料迅猛龙却反被拥有部分迅猛龙基因的暴虐龙控制。但最后与他已经有了感情的迅猛龙们还是为了保护他而被暴虐龙杀死。欧文和迅猛龙之间感人的故事有力地证明了生态文学批评家们的观点。生态批评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认为人类应该建立万物平等的整体生态观。这种生态系统整体利益观念不仅是指人类要平等对待自然万物,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且注重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和利益共享。

本片的反派Vic,一个激进的军事狂人,他和亨利·吴企图将恐龙运用于军事战争。正义的主角与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反派之间的对比更是体现了在现代社会里,文明理性与野蛮兽性相抗衡,善良正义与邪恶卑劣相较量。当这种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阶段时就会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争吵,当这种矛盾上升到民族阶段时甚至引发冲突和战争。这里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洞察力,在崇尚和平的现代社会,影片制作人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电影元素配合电影的主线穿插在故事中。一方面向观众传达了一种崇尚战争者是失道寡助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利用反派让恐龙参与战争而未果的桥段来传达了人和动物之间并没有从属关系的理念。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主角欧文与迅猛龙之间的互相信任正是验证了人与动物是可以友好相处的。

三、结语

生态批评主要借助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来呼唤了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本文利用生态批评理论来解读该影片,结合生态批评理论的关键点,揭示该影片制作团队强烈的生态意识以及更深层的创作意图。这部电影的场景和画面融合了高科技元素给人以惊叹的同时向观众展示了由于人类不遵循自然规律肆意改变物种基因所带来的灾难。在给受众展现奇观化的视觉享受的同时表现了对人类世界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让观众有思考的余地。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该片试图向观众传达了人类只有承担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这一职责,改正现代文明的弊端,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Lawrence Buell. 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Thore-au,Nature Writing,and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M].Boston: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王赛凤.从美国灾难大片看美国现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J].电影文学,2010(12).

[3]]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9).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社会生态批评和谐
现代教育的缺失
东方教育(2016年13期)2017-01-12 21:18:08
现代教育的缺失
东方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 00:20:58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平庸的星期三》中的生态意蕴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8:46:41
对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20:09:01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自然生态观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