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散文中的儒家思想

2016-11-26 06:39闫莉莉
唐山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

闫莉莉

侯方域散文中的儒家思想

闫莉莉

侯方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因家世、师承等因素的影响,他散文中蕴含着浓厚的儒家思想,作品或抒经世致用之志或哀悯民生、慨叹忠烈。同时其“运骨于气”、“才与法合”等文学理论也暗合儒家思想。分析侯方域散文中的儒家思想,对我们深入了解侯方域本人及其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号雪苑,河南商丘人。他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如皋冒襄被称为明末四公子,与魏禧、汪琬并称为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出身世家,天资聪慧,自幼博学。他诗追少陵、古文出入韩、欧,应制文自成一家,著有《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等。

侯方域散文的突出特点是:“才人之文”和“以小说为古文辞”。《清史列传·侯方域传》评价为:“方域健于文,与宁都魏禧、长洲汪琬并以古文擅名。禧策士之文,琬儒者之文,而方域则才人之文。”相比于汪琬醇雅简洁的“儒者之文”,侯方域的“才人之文”少了许多儒家的说教,但由于家世、师承等多方面的原因,侯方域的散文中有着浓厚的儒家思想。这些儒家思想流淌在文章字里行间,甚至侯方域的文论也与其密切相关。

儒,本是一种职业。《说文解字》解释为:“儒,柔也,术士之称。”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对其继承、发展。西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时官府大力提倡儒学,儒家思想迅速深入民间,不仅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全部以程朱理学为圭臬,就连宋儒们“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主张也被知识阶层和一般民众所接受。

一、儒家思想在其思想内容方面的体现

(一)经世致用

徐作肃在《壮悔堂文集序》中说:“侯子向尝游两都,历边塞,浮江、淮,尽吴、越”,侯方域游览了不少大好河山,并没有寄情于山水之间,他的内心是积极入世的。《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经过历史的沉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乎是每个士子的准则。贾开宗《侯朝宗本传》:“随父官京师,习知中朝事,尝叹曰:‘天下且乱,所见卿大夫,殊无足以佐中兴者,其殆不救乎’”。

崇祯十二年(1639),侯方域应试金陵,作《南省试策》五篇。《试策一》作者论君德,劝诫君王要“临下以简”,认为“偏重者,壅蔽之源也;私昵者,窃弄之渐也。”指出今朝的弊端“竊见今日之大臣所挟者,强也,介也。而皇帝之因而重之者,亦以其强也,介也。”最后,他以治病作比,对君主再次劝诫。宦官小人得势,忠良被残害,这正是明末朝政的真实写照。《试策二》主要论用人之道,侯方域认为“用人之道,上以实求之,下以实应之”,并陈述了用人“实”与“不实”的利弊。《试策三》论太子,文章开篇即言:“太子者,天下之本也。本重则天下重。”进而谈太子的教育问题。《试策四》谈乱、患,言“今天下之患、殆有不可言者,内之寇、外之边是也”,紧接着分析产生内乱外患的原因,并对如何平定内乱外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试策五》主要谈明代的文章与取士。侯方域的这五篇文章,明察时事,敢于发声,当时的考官或争论或赞叹,却不敢录用。其《代司徒公论流贼形势奏》,贾开宗等批点曰:“指陈大计若列眉端。寇自发难以来,谁能言此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注国家时事的同时,侯方域也十分注重个人修为。他在《壮悔堂记》中说:“君子之自处也谦,而其接物也恭。所以蓄德也。况余少遭党禁,又历戎马间,而乃傲睨若是,然则坎壈而几杀其身,夫岂为不幸哉!忽一日念及,怃然久之。其后历寝食不能忘。时有所创,创则思;积创积思,乃知余平生之可悔者多矣”,《壮悔堂记》可以说是作者的知过而自省之文。《字晓儿说》是一篇短文,他在文中劝告儿子侯晓要“安于拙”、“全其朴”。

(二)以民为本

民本思想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后世以此认为孔子贵人贱畜。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侯方域出身于公卿世家,却能认识到百姓的重要性。他在《正百姓》一文中指出“王者欲治天下而不求正乎百姓,天下不可得而治也。百姓者,人主所恃以与立者也”,“夫百姓者,人主得之于天而受之于祖宗,其关于国家至重也。”在指出百姓之于国家的重要性之后,进一步论述了明代的百姓,“税加之,兵加之,刑加之,力役加之,水旱灾祲加之,官吏之贪渔加之,豪强之吞并加之”,民不堪其重,明因此而乱。

除了发表议论外,侯方域还会关注现实中的底层民众。他的笔下不乏小人物,这些小人物虽然身份卑微,但大多具有美好的品质。《马伶传》中的马伶在竞演中,技不如人落败。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到相府为佣,在打杂的同时,仔细观察,潜心揣摩,并且不断地模仿学习生活中人物的神态举止。三年后“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马伶只是一个下层的的艺人,侯方域却把这一人物刻画得生动、真实,同时也告诉我们,有付出就有收获。《李姬传》中的李姬即是秦淮名伎李香君,李香君虽为伎女,却有深明大义、爱憎分明、不畏权势的品格。《郭老仆墓志铭》中的郭老仆是侯方域家中的一个老仆人,但其忠心令人感动。

(三)慨叹忠烈

“忠”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论语·里仁》里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忠,敬也,尽心曰忠。从心,中声。”侯方域参加清廷科举一事,历来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侯方域的变节问题姑且不论,笔者认为侯方域是有“忠君”意识的。据贾开宗《侯方域本传》记载,明思宗之时,李自成攻破河南四郡,大军包围汴京,司徒公巡视军队时,侯方域积极进言献策。在《与吴骏公书》中侯方域劝吴伟业应保全君子的名节,勿事新朝。

在写人物传记、墓志铭、祭文时,侯方域也常突出人物的“忠烈”品格。《太常公家传》中,侯方域着重描写了祖父太常公侯执蒲的忠与孝。魏忠贤当权,想在祭祀中代为行礼,太常公上言曰:“天坛寅清之所,皇帝所对越以事上帝者也,今辄有宫奴阉竖,连行结队,走马射弹,狂游嬉戏,不容禁止。臣职典礼,不敢不言”,惹魏忠贤大怒,祖父也因此致政而归。同时太常公“至孝”,“事伯如父”。《任源邃传》写清军南下时,任源邃参加了抗清的起义军,不幸被杀害,只有二十五岁。侯方域感慨“源邃功不成,节乃见矣”。

二、儒家思想在其文论方面的体现

(一)运骨于气

目前来看,最早提出“养气说”的应该是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则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养气说”,对中国文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勰对“养气说”进一步阐释,认为在文学创作中也要注意“气”的作用。

侯方域《答孙生书》提出:“文之所贵者,气也。然必以神朴而思洁者御之,斯无浮漫卤莽之失。此非多读书,未易见也”,指出“气”之于文章的重要性。在《与任王谷论文书》中进一步指出:“汉以后之文,若《史》、若《汉》、若八家,最擅其胜,皆运骨于气者也”,“运骨于气者,如纵舟长江大海间,其中烟屿星岛,往往可自成一都会。即飓风忽起,波涛万状,东泊西注,未知所底。苟能操柁觇星,立意不乱,亦自可免漂溺之失,此韩、欧诸子,所以独嵯峨于中流也”。侯方域通过比喻及韩欧诸子的文学成就进一步阐释“运骨于气”。

(二)才与法合

儒家思想讲求中庸。关于中庸,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解释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这种中正平和的思想,也影响着侯方域的文论。

侯方域在《倪涵谷文序》中说道:“余少游倪文正公之门,得闻制艺绪论。公教余为文,必先驰骋纵横,务尽其才,而后轨于法”。《与任王谷论文书》中有“行文之旨,全在裁制,无论细大,皆可驱遣。当其闲漫纤碎处,反宜动色而陈,凿凿娓娓,使读者见其关系,寻绎不倦;至大议论,人人能解者,不过数语发挥,便须控驭,归于含蓄”,应是侯方域为文的手法之一。为文时,有才但不一味纵横驰骋,既尽其才又合乎法度。在“闲漫纤碎处”多加留意,在人人能解之处,进行驭控。张弛有度,暗合儒家的中庸之道。

三、侯文受儒家思想影响原因分析

侯方域散文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与其家世、师承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一)公卿之后

侯方域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侯执蒲,官至太常卿。父亲侯恂,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叔父侯恪长期在翰林院为官,后任南京国子监祭酒。祖辈父辈皆为明末东林党人,以守道不阿被时人誉为清流。祖父太常公直言敢谏,因惹怒魏忠贤致仕而归。叔父与阉党作斗争险遭不测,其父被陷入狱,然当国家有难时竭尽心力,毫无怨言。同时,侯方域幼时曾随祖父读书东园,祖父对其要求甚严。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加之对文学典籍的学习,儒家思想必然成为侯方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师承名家

崇祯元年(1628),十一岁的侯方域随父入京,拜当时的著名文人倪元璐为师。倪元璐(1593-1644),明天启二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礼部尚书。他深受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在李自成攻陷京师时,自缢而死,为人刚正不阿,清明正直。他利用任江西乡试考官的机会,出题讽刺阉党。崇祯元年(1628)上疏为东林党人辩诬,又请毁魏忠贤陷害忠良的《三朝要典》。自此疏出,清议渐明,忠良者始得抬头。倪氏的为人为文对侯方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侯方域《哀辞九章》首篇即为《户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倪文正公元璐》,写出了其师倪元璐与邪恶斗争、敢于直谏、尽忠尽职、死而无憾的气概。

(三)八股取士的氛围

明代时,科举是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最重要途径,而八股取士是明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在明代的科举考试中,八股文被作为应试的标准文体而被官方确认。其中以《四书》、《五经》为写作的旨归,以《四书》义、经义的科目考试对应试的士子加以衡量。《明史·科举志》:“诸生应试之文,通谓之举业。《四书》义一道,二百字以上。经义一道,三百字以上。取书旨明晰而已,不尚华采也”。侯方域一生参加了两次科举,对于儒家经典自然是熟悉的,书中的观念和思想自然会对侯方域产生影响。

侯方域才华横溢,其作品被称为“才子之文”。他出身官宦世家,加上师承大师等因素的影响,诗文中蕴含着浓厚的儒家思想。对侯方域散文中的儒家思想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品。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 450001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儒家礼文化对彝族道德建设的启示
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中西传统法律文化差异性探寻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