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风景

2016-11-26 06:39李楠
唐山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杭州人长桥梁山伯

李楠

梁祝风景

李楠

我是因为《梁祝》喜欢上越剧的,那时还没有上小学,一盘不怎么清晰的老录像带让少不更事的我哭得泪流满面。几乎每一个像我一样大的孩子都有和大人一起去听越剧《梁祝》的经历,《梁祝》故事的一个个片断,就像已摇漾千年的西湖水,每朝每代都给人们不同的感动。

越剧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从会稽,一个从上虞,相会在杭州城。人们说,他们读书的地方就在万松书院。这儿曾是杭州城的高等学府,造就了袁枚等一大批知名学子,隐逸在云山深处的万松岭中。就在这个地方,他们同窗共读,同饮同寝,据说,祝英台怕梁山伯识破自己的女儿身,每次休息时都要在两人中间放一碗水。可不知什么时候,她心里的一缕情愫却逐渐蔓延,是不是在某次读书时偶然掀起书页,只那不经意的一瞥,眼底眉梢,定格在有些憨厚木讷的梁兄身上。草桥亭的义结金兰,三年的学馆生涯,虽是无话不谈的知己,他又可曾明白她纤巧细腻的心思?可曾读懂她腼腆娇羞的面容上偶尔泛起的红晕?可是这个呆头鹅,连是男是女都分辨不出,枕间平放的一碗清水,还当是她内心无邪对礼仪的恪守。

而今的万松书院,是在原址上修筑的,依然是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楼阁,迂回巧妙的游廊,巍然而立的“万世师表”牌楼,但,早已没了那份古意。太多的游客来这里寻找梁祝的踪迹,无不失望而归,无非是一个人工堆砌的景点罢了!也许,千百年来,梁祝的故事早与巍巍万松岭,柔柔西湖水融为一体,不显山不露水,早已不属于这俗世间。

不过,万松岭却是眺望西湖的最佳观赏地之一,个人认为风景好过雷峰塔。站在山顶,西湖掩于一片郁郁葱葱中,更有一种山水空灵的意境,仿佛落入了谁家不曾醒来的梦中。

人说,西湖东南角的长桥,就是梁祝曾经“十八相送”的地方。今天看来,不过是一座朴素的石桥,与“断桥不断、孤山不孤”一样,长桥也不长。而且,桥面很矮,矮到紧贴湖水,估计涨水期,很容易被淹没。长桥就在湖边,和旁边的南山路几乎融为一体,让人不容易辨别。

据说,在宋朝时,长桥确实很长,大概有一里多,后来因为西湖的水量减少,湖面下降,长桥也就失去了作用,渐渐没落了。到了明朝,长桥已不足十米了。而今,这座长桥也不过是后修的,不过是一座水上的走廊,还刻意雕饰着蝴蝶。与白娘子、苏小小故事不同,梁祝的故事,再无遗迹可凭吊了。即便纵身西湖底,又能打捞到些什么?

然而,长桥周遭的景致却十分令我喜爱,这里绿化极好,视野也开阔。在杭州时,早晨总到西湖长桥走走。在这里,可以远望孤山,近观雷峰塔,又可隐隐听到万松岭的松涛声,绿阴深处的湖心,依旧是清波画影。

杭州人说,所谓的十八相送,只是山伯送英台不舍,这座桥上来来回回走十八里路,这才得名。

而戏曲里的十八相送,祝英台以物喻情,巧妙地打着一个又一个比喻,告诉梁兄自己原是女儿身,愿共结连理,可一次又一次试探,梁山伯这个傻小子根本不知所云,他永远看不懂祝英台眼眸中的失望与凄然。即便在今天,仍有不少男女羞答答抱守着爱情中的矜持,一段段美好邂逅止步于羞涩,序幕即是尾声。

终于,待他参透了玄机,一切都晚了,良缘无望,误了的,岂只是她三年满满的相思?他抑郁而终,她出嫁的路上,眼见一座孤坟,静默在山野,像是他对她长长的思念。终于,她毅然绝然地扑了过去,带着对尘世的绝望。

有人考证,梁祝故事发生在魏晋时期,后来的韩凭与何氏、焦仲卿与刘兰芝等,都是殉情而死。与当代人相比,古人是如此地看重爱情,失去了所爱之人,生命也就虚妄。唯有死了,这份爱情才能天长地久,也是他们最后的最悲壮的努力。然而在今天,在阳光下再没有新鲜事,爱情的廉价就像路边摊卖的切糕,咔嚓咔嚓切几刀,每个人都能分到一点,殉情,注定只是古老的传言。

杭州人大概对梁祝的故事特别喜爱,将西湖一些景物与梁祝扯上关系。一档介绍梁祝的节目说,钱塘江畔的海潮寺曾是祝英台许愿的地方。老杭州人说,这里建了橡胶厂,又赶上大跃进,曾经的海潮寺早面目全非了。越剧《梁祝》的《十八相送》一折,有一段“井中双双来照影”,这井,就是海潮寺的“双照井”。海潮寺离钱塘江不远,依稀看到江里的船帆,渐行渐远,梁祝的故事,钱塘的胜迹,就这样一点点远去了。

作者单位:秦皇岛日报社

猜你喜欢
杭州人长桥梁山伯
一道耐人寻味的几何压轴题
长桥不长
长桥卧波
与莲共浴
大型传统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An Analysis of Definitions and Views of Language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驾天作长桥
105对新杭州人圆了集体婚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