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翫右卫门 著 赵艺真 译 潘世圣 校译
与郭沫若副总理的谈话
中村翫右卫门著赵艺真译潘世圣校译
一睁眼,外面银装素裹。
昨晚,去车站迎接在华日本同胞归国问题代表团时,寒气浸彻全身,果然今天下起了雪。
当岛津团长一行走下火车,岛津团长以及同行的西园寺先生、铃木先生等和我一一握手、互道辛苦时,大家都不期而然地露出了安心而愉快的神情。
日本国民的努力、中国的宽大处理,促成了代表团此次访京的实现。这种喜悦无以言表。在远离祖国的异国和同胞相见,无论如何都是很欣喜的事情,这次尤其令人激动。
今天是和郭沫若副总理见面的日子。对我而言,昨天和今天,都会成为我生命中难忘的美好日子。
在纷纷扬扬的细雪中,载着和平委员会的贺先生、林方翻译员和我的汽车缓缓停在郭先生家门口。工作人员引领我们来到会客厅。
郭副总理和往常一样,身着黑色中山装,面带和蔼笑容,招呼我们就坐。
桌子上摆放着水果、点心和玻璃杯。
作为堂堂的国家副总理,郭先生的住所略显朴素,但非常整洁,令人感到亲近。
“我从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回国的途中,在莫斯科和苏联的诸位商谈了《屈原》的事。作为今年世界和平评议会的文化交流活动,我们计划搞一个世界历史人物纪念节,其中包括在中国上演话剧《屈原》,以纪念屈原逝世2230年。五月份苏联也将上演这部话剧,现在正在磋商之中。中国目前也在进行有关准备。”
“在日本,前进座①也在上演《屈原》,听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可以的话,很想拜读一下你们的资料,除了中国,让苏联的同行们也看看,他们一定会很开心。能搞到这些资料。”
郭沫若先生沉静地讲着这番话,使我倍感欣喜。
好像是1951年,郭先生特意给我们寄来了话剧《屈原》剧本等资料,前进座于去年上演了这部话剧,据说在全国得到一致好评。昨天,和同胞归国问题日本代表团的代表们用餐时,也说起《屈原》得到好评这一话题。我还没有看过《屈原》的彩排,当然更没看过《屈原》的正式演出。但我偶然看到《朝日画报》用了整整两版刊登了《屈原》剧照和有关票房佳绩的评论,便想带给郭先生看看。这部话剧作为世界性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作,虽然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得以在日本上演,而但却得到人们的好评,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话剧一开始,讲屈原挚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受到楚怀王的敬重,人们把他视作师长般爱戴。楚国太子、弟子宋玉、令人怜爱的少女婵娟,都从心底敬佩屈原,个个兢兢业业。然而太子学术不精,又钟情于婵娟。宋玉原本拜屈原为师,后来却变得傲慢自大。
秦国的张仪是个能言善辩的谋士,他通过南后接近楚王,游说楚国与秦国结盟。南后是楚国王后,聪明美貌,贪图金银,和张仪串通一气劝说楚王。楚王询问屈原的想法,屈原看穿张仪的诡计,向楚王谏言:若与秦国结盟,便是与其他诸国为敌,秦国不止会把楚国变成自己的所属,还会使用苦肉计,如今势力正旺的楚国用不了多久就会衰败,民不聊生,万不可与秦国结盟。楚王同意屈原的主张而拒绝了张仪的提案。张仪心生一计,与南后串通,策划了一个阴谋。南后以抚慰楚王为由,跳起舞来。她与一个家臣事先商量好,当舞中的众神开始跳舞时,便把屈原叫来。屈原入席后,南后突然按住胸口作痛苦状召唤屈原。屈原很吃惊,忙服侍南后,南后就势倒入屈原怀中,屈原因事起仓促急将南后扶抱,恰在这时灯火熄灭,南后越发往屈原身上依偎,此时灯火复亮,楚王和张仪正好进来,看到屈原抱着南后,众人还未反应过来,南后突然大叫“快来人呀,大夫心怀不轨”。楚王暴怒,屈原不知所措呆然而立。当他反应过来这是一个阴谋时,便高声为自己申辩,楚王不听,下令惩处屈原。事态发展至此,屈原彻底陷入困境,但他丝毫没有屈服。婵娟从一个舞者口中得知真相后,公诸于众以帮助屈原,百姓都为屈原鸣不平。屈原一气之下濒临崩溃,他渐渐恢复理智,却再次被关进监狱。后来,屈原被婵娟和因封建压迫而燃起正义之心的卫士救了出来。
剧情越来越动人心弦,最终结局的部分发展为高潮。登场演员根据各自人物所处环境,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少女婵娟误饮原本用来毒死屈原的毒酒而死。屈原抱着婵娟悲愤疾呼,这是整个话剧的一个高潮。这段独白无论是在中国初演时,还是如今在日本的上演,都获得很大反响。根据史实,此时楚王惨败,顿悟屈原的谏言是正确的,于是再次召唤屈原,但终因太子的阴谋而陷于绝境,楚国灭亡。屈原不愿屈服于敌,投汨罗江而死。人们景仰屈原的崇高品德,往江里投粽子为屈原祈福,那天正是农历五月五日。这个传统一直保留至今。
我把《朝日画报》拿给郭先生看,先生目不转睛地看了起来。
“因为剧本很长,你们是完整演出,还是做了一些改动?”
“我不清楚,不过我相信土方先生一定会充分展现原作的精彩。”
“请务必把资料给我们,这将会是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
先生这样说着,又把目光投向了《朝日画报》。
“我正和苏联的各位共同研究,动手修改完善《屈原》剧本,就快完成了,届时请您过目,还望多多指正。”
“谢谢。我会立即寄到日本,请他们好好研究并演出该话剧。我会发电报叮嘱他们,资料一旦到了立刻送过去。”
随后,我给他看了去维也纳前,从前进座寄来的信件的部分内容。信上说,长十郎君、静江君、千代子君、田中君等都对《屈原》给予高度评价。信中还写到了观众沉醉其中,大骂剧中恶角这一情景。郭先生很有兴致地读了起来。
“屈原这个角色很难演,南后这个角色也是。婵娟这个角色是大众喜爱的正面角色。”
“不知您对画报上的内容有什么想法,比如衣服、化妆等。”
“屈原是公元前三四世纪的人物,因为没有明确的资料,所以凭想象即可。我们也是凭想象来演的。”
“来!——”先生说着拿起斟好红酒的玻璃醒酒壶请我们喝酒。
“您能说说对话剧初演时的印象吗?”
先生继续回答我的问题。
“《屈原》1943年在重庆初演,距今已经有16年。初演当时受到了好评,甚至有很多人从成都坐飞机来看戏,场场爆满。当时蒋介石掌权,人们对没有真正的自由而心怀不满。观看《屈原》的观众,把舞台上的人物看作是真实存在,支持屈原,痛斥恶徒。就和在日本前进座上演时老妇人们痛骂南后和不义男子一样,当时重庆上演时也是如此。这表达了人们对深受压迫的现实的不满。”
“蒋介石因此而大为恼怒。这部话剧得到好评,其中有一点很难得,就是几乎聚集了所有知名演员。自古以来,名角一般不出演反面人物,但《屈原》这部话剧,名家自己打破了这一规矩,即使是出演配角也很积极。比如,知名演员周锋饰配角卫士一角。这是前所未有的。也因此,这部话剧整体呈现了很好的演技。金山饰屈原,顶尖女演员白杨饰南后。石羽饰宋玉,张瑞芳饰婵娟,顾而己饰楚王,张逸生饰钓者,施超饰靳尚,可谓明星云集。第五幕有屈原吐露愤懑的独白需要音乐,所以特意为此创作了音乐。前进座是如何处理音乐的呢?”
“好像是以日本音乐为基础,创作的有中国味道的音乐,并融入了西洋元素。”
“正因为在表演、音乐、背景、效果方面都精益求精才取得了好成绩。用历史批判现实,《屈原》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取得了很大成功。”
“刚刚也提到了,舞台服装也是凭着自由而出色的想象力制作出来的。就在不久前,江南省(湖南省之误——译者)长沙出土的画着妇女的丝绸,正好是屈原那个时代的妇女,腰身很细。在古书里有记载说,楚王喜欢细腰,他让侍女忍受饥饿甚至营养失调,以达到瘦腰的目的。现在我正在北京研究这个。”
“有种说法称屈原其实是钟馗。比如到了五月五日端午要过节,吃粽子,戴高帽,穿高鞋,持长剑,都像钟馗。”
“屈原五月五日投河自尽。景仰他高尚品德的人们向龙神(当时的传说)贡奉粽子,并把粽子投入河里,以此为屈原祈福。从此以后,便形成了五月五日吃粽子的习惯。钟馗是唐代的落榜人,与屈原不同。现在《屈原》的演出问题还在准备和研究中。”
“我很想看看你们的研究和彩排。”
“好的,我提前跟他们说一声。”
“您不考虑把它拍成电影吗,用天然色拍摄的话会很不错。”
“现在还没有这个打算。如果在苏联尝试成功的话,可能会考虑。”
我换了一个话题,说想请教先生两个问题,先生欣然同意。
其一,关于日本艺术的方向。
其二,关于中国古典艺术的方向。
“关于日本艺术的方向,我离开日本已经二十年了,不好多说。不过,前些日子看了《箱根风云录》,我很认可这部电影的教育意义。电影展示了民族和人民的力量,农民们为提高生产力而努力,团结一致,绝不屈服于幕府的镇压,最终实现了他们的目标。这部电影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方向。如今日本的状况,和其他未获得解放的国家一样,在美国奴役下的日本人民很是痛苦,他们心怀不满。因此文学艺术家必须重视和培养守民族的自我捍卫意识。日本人民很爱国,不过之前这种爱国主义发展的方向是错误的。发扬爱国主义固然重要,若方向错了就会陷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狭隘陷阱,因此需要十分注意,坚持阶级立场。如今有很多意见,但最重要的是坚持站在人民的立场、阶级的立场。若是从人民立场出发,坚持为了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的话,日本人民定会明辨孰是孰非。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使日本艺术正确发展至关重要。关于原则,具体来说即日本艺术家应该努力融入到群众中去学习。另外,推动历史小说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工作之一。”
关于第二个问题,“新中国刚成立三年,有很多紧迫的事情需要做。但是,论及如何复兴,最重要的是将中国这一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但是,努力致力于工业化,绝不意味着将传统全部丢掉。但尊重传统也不是毫无原则的尊重,而是有选择的尊重,即发扬、发展包含民族性人民性的传统。这是很重要且不能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应该批判的、十分用心的慎重发展传统。这方面的工作很重要,比如,修改教科书、历史、国文。不能告诉人民被歪曲的历史,应该传达给人民正确的历史、国文,这对于发展传统文化非常重要。在完成革命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有时会过于严苛,不得不批判旧的东西……不过如今革命已经成功,应恢复正常,重视传统。比如,想要使弯曲的棍子变直需要力气,不过用力也有可能做不到。有时,本想让弯曲的棍子恢复原状,可是用力过猛反而会矫枉过正。慢慢用力便会恢复原状。这个例子正好可以说明这件事。”
郭先生饱含激情地说着,两手作弯曲物体状。林翻译也模仿着,两手像是弯东西的样子,热情地给我翻译。我也不由自主的跟着模仿起来,表示我明白了郭先生的意思。
“如今,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在研究中,以使古典文化正确发展。”
先生又充满激情地讲了起来。“比如,去年年末有个戏曲大会。从全国各地来了很多剧团,很多作品,其中有很多优秀作品。周恩来总理还亲自为九十三岁的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祝寿。不过,所谓发展传统文化,并非指采用传统的文学形式,而是挖掘民间艺术。在旧传统中,宫廷艺术大体已失去了生命力。现在我们重点研究民间的宝贵艺术,但支配阶级也有很优秀的文化,同样应尊重并发展它们。比如,博物馆建设。和之前相比,博物馆的发展十分显著。以前,博物馆只限于参观学习,如今博物馆受到科学的保护,成为人们最能学到知识的地方。当下正在举办古代绘画、书法展览会。我曾经参观过,其中有两件最有名的书法。即王献之、王珣的书法。这是清朝保留下来的晋代王献之、王珣、王羲之三人书法作品中的一部分。王羲之的书法好像被卖到了台湾,而王献之、王珣的书法是花几十(万)港币从香港买回来的。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想向人们传达这一点。如前所述,我们不是盲目地尊重,而是批判地尊重,使之随着国家复兴而进一步发展。另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有很多相当不错的作品,解放前被日本大资本家低价买走了。蒋介石统治时期,这些东西流向美国。如今已经解放,绝不能容许这种不合理的事情再次出现。不允许日本资本家、美国资本家买走这样的艺术品。像梅兰芳、程砚秋这样的优秀艺术家,也已成为政协委员,相当于日本的国会议员,梅兰芳又是艺术院院长。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老实说,正是因为人民当家作主,中国才能够开始正确尊重传统文化。”
郭先生这样为上面的一席话结了尾。看看表已经过了十二点,转眼间我们已经聊了两个多小时。先生又亲切地让贺先生带我去参观展览会。我衷心向郭先生道谢,同时也很感谢林翻译的出色翻译。郭先生似乎也有同感,向林翻译表达了谢意。林先生愉快地笑了,这种时候翻译员的努力真的十分重要。
我坐汽车回到酒店。用完餐,有车接我去看展览会。展览会场在人民文化部管理部内,现在这个时期,只有特殊人员才能参观。
王献之的《中秋帖》只有三行,但连我这样不懂书法的人也不禁为之驻足。王珣的《伯袁帖》也很优美。此外还有三四种书画,都各具特色。从中可见中国对古典文化的尊重。
在众多作品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吴镇的水墨画《芦花寒雁图》,芦苇、南飞雁、漂浮的小船让人顿感寂寥。洋洋洒洒的笔法苍劲有力,蕴含着凄凉的余韵与哀愁。我向馆长问起这幅画来。
郑振铎馆长是有名的历史大家,他非常亲切地为我介绍起来。
吴镇是元朝的地主,后来家境渐衰,最终靠卖画为生。晚年出家,去世时他的墓碑上写的是法号。那时,有钱人、地主剥削人民,死后常常被盗墓。吴镇的墓没有被盗,因为上面写的是法号,没有人知道是他的墓。他是元代四大画家之首,后来的画家也深受其影响。他的笔法在四大画家中属于锐利而有气势的类型。
雪停了,暮色变浓,我为今天的书画参观感到满足,离开了展览会场。
从车窗向外望去,下班回家的行人步履匆匆、精力充沛,丝毫没受严寒的影响。
在回去的路上,我回想起馆长亲切地对我说这只是展览会的一部分,想起在参观时偶然说起屈原,馆长带着欣喜的表情介绍说“这就是屈原那个时代的妇女,现在正上演话剧《屈原》,我们也在研究他”。历史家、艺术家等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承担各自的职责,合作研究同一课题《屈原》,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都体现在了一部作品之中。
我不禁思绪万千。
郭沫若先生提到的评选大会,是指1952年11月14日召开的汇集了全国众多剧团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按日本的说法,它具有国家主办的全国戏剧竞赛的性质。全国各地共23个人民喜闻乐见的剧团参加了此次竞演,展现了各自的风格。上演剧目达一百多个,可谓是大规模民族戏曲的集中展览会,非常壮观,可惜我没有看到。中国艺术最高理论杂志《文艺报》上刊登了周扬先生的大会总结。他总结道,这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次历史性会演,借此机会我们重新认识了全国民族戏曲遗产的丰富性。我们在了解民族戏曲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的同时,也感受到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海洋。从中也可以看出,全国各剧种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不过迄今为止总体上反而是同一地域中的戏曲艺术长期处于相互隔离、闭关自守的状态。此次大会打破了这一状态,开始在全国各剧团间建立起一种新的关系,即在新的友好而自由的竞演中,建立起相互借鉴发展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即百花争香斗艳,在旧土壤上开出新芽。以“百花齐放”为正确目标,使各剧种相互作用、共同奋斗,通过相互观赏、竞演,为各剧团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这为今后全国范围的戏曲艺术发展起到极大极好的作用。而且,集中观赏各剧团的演出,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戏曲是几百年来的优秀遗产。这次大会的举办,成功地在以人为本的政治基础下改革了戏曲艺术,使其以全新面貌站在了人民的立场上。此次大会是对优秀艺术改革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反对单一保守立场,反对粗枝大叶的改革。现在新中国需要的是人民所要求的正确改革。民族戏曲艺术是使人民得到发展的艺术,因而改革需毅然舍弃戏曲遗产中一切反动毒素和对人民不利的部分,保存发展一切进步、健康、对人民有益的部分。尊重爱护与此相符的民族传统,舍弃与此不符的部分,鼓舞激励发展艺术创作上的优秀技艺。优秀技艺对于真正表现人民生活至关重要,它是长时间刻苦钻研,凝聚众多心血的成果,是开花结果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们不赞成形式主义的作品以及没有生命力的所谓的“技艺”。这次观摩演出的主旨和任务是学习优秀的戏曲遗产、技艺,交流戏曲改革的正确经验。
为此,毛主席、周总理及中央相关责任部门的同志对此次大会非常关心,观看了各剧团演出。这意味着政府、人民和艺术家同心协力,对艺术家是一种激励。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推进戏剧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即每年或隔年举办竞演。不过这次大会也存在缺陷。因为是全国各地巡回公演,一些重要的剧目、优秀的艺术家未能全部参加,演出的剧目也良莠不齐。今后,应适当创造这样的机会,严把戏剧质量关,提供条件方便参演者参与地方巡演。虽然存在不足,但大会还是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参加大会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这次大会也再次强调了戏剧活动家最光荣的任务——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观摩大会的成功举办,表明了人民和国家非常重视戏剧艺术。在解放前的旧社会,戏剧艺术家们长期受到迫害和侮辱,舞台艺术遭到蔑视,他们被轻视为卑贱的人,很多艺术家一生都在充满血与泪的痛苦生活中坚持着演艺活动。革命胜利后,艺术家被解放,他们不再受到侮辱迫害,不再继续苦难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爱护艺术家,充分理解他们的情感,从心底重视尊重艺术家。
受此影响,戏剧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人民和国家越是强烈地爱护艺术活动家,艺术活动家对人民和国家所肩负的责任就越重大。戏剧是一种与人民密切相关的艺术,相对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它在人民教育方面发挥作用,即为全社会提供有助于社会改造、国家发展的人民教育,提供爱国、民主、社会主义的民本思想教育,戏剧活动家处于新的崇高而光荣的地位,他们展现了崇高的道德品质,丰富了人民生活的精神粮食。以上是《文艺报》关于此次大会的报道。
我拜见了享有盛名的程砚秋大师。他邀请西园寺先生和我到他的府邸。他和梅兰芳大师一样,既是著名的旦角演员,也参与政治活动。他是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也是优秀的京剧艺术家。如果把梅兰芳大师比作已故的中村歌右卫门大师,那么程砚秋大师就相当于已故的尾上梅幸大师。如果比作电影女演员的话,他们就相当于山田五十铃和原节子。程砚秋大师十三岁开始演戏,如今他应该年过五十了。我说,我五岁便开始了演员生活,一开始非常讨厌当演员,原因之一是小时候被别人嘲笑为“河源乞丐②”。我问他中国以前是什么样的,他说在中国演员曾经也遭到鄙视,女演员被迫招待客人等等。但解放后完全变了,人们开始尊重演员。以前演出时一直穿一套衣服,现在则可以自己挑选制作衣服了。如今,演员的任务很明确,即为人民服务,这是非常光荣的。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过你以及前进座的事迹,一直把你们的斗争当作榜样。今天能见到你我非常激动,他兴奋地说。我说,是我从中国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与大师的对话我看到了解放前后的变化。我知道了,知名旦角袁雪芬大师出身越剧团,不过剧团都是女性,她也是政治协商会委员,受到军国主义者和蒋介石一伙的压迫。但她没有屈服,在她坐车经过的地方,曾有人将装满马粪的桶扔将过来,但她依然坚持反抗到底。还有梅兰芳大师,曾被军国主义者逼迫他出来演戏,他为此不惜蓄须明志,拒绝演出。对男旦来说,蓄须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他最终也没有登台演出,这位京剧名家的意志坚如磐石,他完美的表演艺术正体现了他的优秀人格。类似的对艺术家的迫害在解放后一扫而光。这些都是事实。
周扬先生作了以下总结。
戏剧工作者还面临一些困难。戏剧产生于旧社会,所以自然很难避免封建性的糟粕。而且有的戏剧工作者在旧社会甚至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他们在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接受表演训练的同时,也沾染了旧社会的习性和社会意识。想要去除这些,必须进行自我改造,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具备新的思想作风、新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成为新的人民艺术家。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应主动肩负使命,帮助戏剧工作者克服旧思想作风,树立新思想作风。帮助他们顺应政治潮流、提高文化艺术水平,使他们理解国家基本情况和政策,贴近人民生活,了解人民要求,与新文艺活动家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戏剧改革。各地的党和政府,文化运动的干部们,应帮助戏剧工作者对戏剧改革摆正心态,在戏剧改革运动中,同艺术家建立亲密的同志关系。那些盛气凌人的、不尊重艺术家艺术水平,轻视他们等官僚主义态度,是堕落的态度。旧社会的影响妨碍着艺术家们的进步,需要与他们携手从这种影响中走出来,需要从戏曲改革运动中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改革进行。
干部与戏剧工作者的关系要克服旧封建统治者和艺人的那种关系,要克服一切轻视民族艺术遗产、民间传统的错误态度,要更广泛深入地帮助戏剧活动家为人民和国家服务。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明确戏剧活动家与文化活动干部共同合作的方针,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光荣性。其次,反对保守的、观念上的潦草野蛮作风,使优秀的民族戏剧传统正确发展。周先生如是说。
中国戏剧文化遗产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丰富的内容,始终保持着与广大人民思想上的紧密联系。人民的一喜一忧,历代的勤劳人民,或人民的文学家、艺术家所创作的东西,都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但是封建统治者却歪曲事实,站在自己的立场对此加以利用。不过与封建统治者意志相反,人民通过观察自己周围的现实生活,同时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思考、判断历史和传说。他们虽被压迫却爱憎分明,我们的艺术应该深切地同情他们,同时,对于压迫在人民头上的人从心底感到愤怒、轻蔑,反对暴力与压迫。尊重那些为了大家的幸福而奋斗的正义英雄人物,那些牺牲自我,成全大家的悲剧性勇敢人物,那些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祖国英雄,厌恶胆小的、惟利是图的卑鄙小人,和背叛祖国民族之辈。比如,梁山好汉(《水浒传》)属于前者,高俅(《水浒传》里的阴险政治家)西门庆等属于后者。(以日本来说,左仓宗五郎属于前者,德川将军、堀田上野介属于后者),应像这些作品一样去除掺杂在戏曲艺术中的糟粕,生动描绘人民性与现实主义的光彩。
总之,戏曲应表现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心理、意志和要求。这种表现形式重点在于反映出人民的风格,即大众喜爱的、强有力的真实性,强大的人民道德力量和民族性格。戏曲应否定民族性格中的消极面,即奴隶性、屈服等,即使在封建制度下,也应追求、表现自由意志和要求。应承认、发展人民的勇敢、勤劳、智慧、善良性格,暴露封建制度下人民和统治者间无法调和的复杂矛盾,寻找各种矛盾的出路,如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或者无法解决的原因,或者妥协的办法等,站在人民的立场生动创作戏剧。他对这次竞演的几个剧种的优秀作品进行了理论评价。
关于其中优秀的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我看过一次越剧、两次京剧,而且第二次观看的京剧,饰演祝英台的是程砚秋大师。简单来说,这是一个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美丽爱情故事。我热切希望这部戏剧能在日本上演,所以打算要来相关资料寄到日本。如果歌右卫门先生、海老藏先生出演歌舞伎版的话定会取得极大成功。花柳氏、水谷氏这一组合也很好。电影版的话,由长谷川一夫先生和山田五十铃来演会很好。
中国的戏剧艺术至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了人民的创作、补充及多种形式的修正。他继续总结道。
(由于我要在在华同胞归国问题代表团回国前完成这篇文章,所以大会总结的后半部分,请允许我在下一篇记述我与老舍先生谈话的文章中记叙,希望大家谅解。)
目前为止,我们对戏剧艺术给予了关注,而对于京剧以外的古典艺术,同样要去其糟粕,讨论、改良它们,使其拥有民族性和积极的人民性。
日本的歌舞伎也是前辈们一直以来钻研改良而发展至今的。前进座也在相当程度上站在国民和劳动者的角度对歌舞伎作了改良且取得了成功。这让我想到从国民立场出发的国民戏剧,国民戏剧问题在战争中时常出现,那时的国民戏剧是从统治者的立场出发,强加以军国主义观念,带有封建性,并非真正的国民戏剧。
即使不主动改造国民戏剧,它也会自然地发展成顺应国民要求的戏剧。比如,莎士比亚作品,就是英国国民要求解放的诉求同伟大作家莎士比亚相结合而诞生的优秀国民戏剧,至今仍大放光彩。正因为它是民族的,所以才能在国际上产生同感,这是大家对莎士比亚作品及其他优秀作品的一般性思考。
如今,日本正处于被殖民状态,国民处于痛苦之中,他们渴望民族自主性、和平和独立,国民团结一致的时代到来了。因此国民戏剧具备了从国民的诉求中产生这一基础。国民戏剧不再是支配者主导、少数派创造的戏剧,国民成为了创作根基。比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是以人民要求解放的诉求为根基而创作的。不过在莎士比亚时代,新兴阶级资本家发挥了很大作用,是力量基础。如今众所周知,劳动者作为新的阶级,是未来的力量基础。以国民为中心,站在劳动者立场而创作的国民戏剧日益发展。这不是说戏剧只创作给劳动者看,而是指用劳动者的眼光来创作。这正是老舍(《龙须沟》的作者)先生所说的,不是观察人民,而是与人民共同生活。把人民的要求当做自己的要求而奋斗,不是先确定写作题材,而是在与人民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挖掘题材,把劳动者的生活当做自己的生活,用劳动者的眼睛观察世界。
如此思考的话,国民戏剧必然能够体现国民的要求,即使任其发展也能被创作出来。如今日本正饱受民族压迫,国民团结一致保卫民族自主性值得期待,国民戏剧创作的基础条件成熟。优秀的民族作品才是真正的国民戏剧,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展。而且国民戏剧是站在劳动者立场创作的,改良古典戏剧也必须站在这个立场。举例来说,前进座就大大改良了歌舞伎。之前创作的《五大力恋缄》《国姓爷合战》等作品并非是站在国民立场。《鸣神》《白石落语》《佐仓宗五郎》《俊宽》等话剧在艺术上可能存在缺陷,但确实是从劳动者立场改良创作的。因此这些话剧在全国获得一致好评,其背后有群众的支持。这种改革应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失败。而且应该借鉴传统歌舞伎艺术家身上的优点,与他们共同完成该事业。现在的社会状况很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过这些种子深深扎根、蓄势待发,在未来定能开出争奇斗艳的花。我这样想着,夜已深了。
两天后,我收到郭沫若先生对前进座多有激励的信。这封信是2月1日写于北京的。我前天拜访他,他昨天便在百忙之中写了这封信。前进座的朋友们看到这封信一定会非常高兴,我几乎能想象到土木先生、长十郎等演员的笑容。这封信我反复读了很多遍。
前进座的各位朋友
听说你们的《屈原》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都取得极大成功,我怀着十分愉快的心情向你们表示祝贺。屈原死于公元前二七一年,今年是他逝世2230周年纪念,世界和平理事会向各国发出公报,于今年五月举行有关纪念活动,苏联和中国都将上演《屈原》。屈原这位爱祖国爱人民的诗人是值得纪念的。你们的努力走在了前面,为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唤起日本人民反对侵略、尊重独立自由的愿望,我相信你们必将取得更大的收获。祝你们不断前进!
郭沫若 1953.2.1于北京
这不仅是与前进座的文化交流,也是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
提到文化交流,我上个月看了梅兰芳先生演出的《贵妃醉酒》,先生完美的演技让我大为感叹。京剧将歌舞伎、能、神乐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我想,让以中村吉右卫门大师为代表的歌舞伎演员们到中国,为中国观众表演与京剧相似的歌舞伎,这对于文化交流和日本古典艺术发展都是一件大事,而且这并不难。中日两国通过和平解决日本同胞归国问题以及贸易问题而加深了友谊,国民的力量,中国政府的支持,都将会为此项和平事业创造条件。这不仅仅是一个梦想,而是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事情。因为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怀有同情和信赖,而且期待着民族性古典艺术能够正确发展。从郭沫若先生的话中便可得知,这也是我亲眼所见,因此我对此深信不疑并传达给大家。
一九五三年二月 于北京
译自《剧场》第16卷第1期(1954年1月)
(责任编辑:廖久明)
注释:
①前进座,日本剧团名。1931年5月22日由歌舞剧演员河源崎长十郎、中村翫右卫门组织成立,目的是反抗歌舞伎界的封建性和垄断的演出资本,主要据点在东京都武藏野市。
②河源乞丐:(因近世在京都四条河源上演,故名)对歌舞伎演员的蔑称,亦泛指演员等。
*本文为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回忆郭沫若作品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5AZW011)的阶段性成果。
2016-07-07
中村翫右卫门,1901年2月2日生于东京,日本演员,代表作品有《在飘扬的军旗下》、《风林山火》、《人情纸风船》等。
赵艺真,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硕士研究生。
校潘世圣,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