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名声驱动

2016-11-26 05:04:02张秀芝
爱你 2016年7期
关键词:书评人出版界名声

◎ 张秀芝

只是名声驱动

◎ 张秀芝

斯蒂芬·金是美国著名的恐怖小说写作大师,自从他的《闪灵》《撒冷镇》《魔女嘉莉》等作品畅销之后,他成为了出版界的“摇钱树”。斯蒂芬·金开始有些自满,认为自己所写的每个字都是金子,都会被读者疯狂地追捧!

1977年,30岁的斯蒂芬·金找到一家实力雄厚的出版社,要他们帮自己出版一本名叫《幽光》的小说,但得署“理查德·巴克曼”的笔名。原来,当时出版界有规定,为了保证作品的销量,作者一年只能出一本书,可斯蒂芬·金一年能创作出好几篇小说,因此他决定用笔名发表,这样便能每年多出几本书,多赚些版税。

鉴于斯蒂芬·金超人的写作实力,那家出版社愉快地答应了,并保证不向媒体和读者透露这个秘密。出人意料的是,《幽光》出版后,很多书评人都给了它差评,书的销售情况非常糟糕,还一度滞销。斯蒂芬·金很不服气,在接下来的七年内,他又以“理查德·巴克曼”的名义先后出版了四本新书,但依然不畅销,只有一本名叫《销行蚀骸》的书成绩稍微好些。一些书评人评价道:“很显然,新人理查德·巴克曼是在模仿斯蒂芬·金的写作风格,只是笔法很不老到!”

后来,一个名叫比尔的书店店员发现了其中的端倪。比尔一直是斯蒂芬·金的忠实读者,他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理查德·巴克曼”就是斯蒂芬·金本人,于是查到《销行蚀骸》收录在国会图书馆的原书稿,结果发现上面有一小行注解:“感谢理查德·巴克曼也就是斯蒂芬·金先生的捐献!”

至此,这个秘密再也隐藏不住了。再版那五本书时,斯蒂芬·金决定换上自己的真名,结果这些书一下子畅销起来。一周内,它们全都冲进了《纽约时报》图书畅销排行榜前十名,其中高居榜首的《销行蚀骸》半月内便卖出五万多本!

直到此时,斯蒂芬·金才不得不承认,原来自己的名声和前几本成功的作品才是驱动销售的关键。读者买他的新书并不是因为觉得他有多高的写作才华,而是出于习惯和好奇:想看看斯蒂芬·金这回又在写什么吓人的东西!

(摘自《中国花卉报》)

猜你喜欢
书评人出版界名声
名声和荣誉
中外文摘(2022年8期)2022-05-17 09:13:36
国际畅销书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国的出版及传播分析
出版界与图书馆界阅读推广合作研究
传媒论坛(2020年7期)2020-09-02 09:10:23
2019.07.16 澎湃新闻
出版人(2019年8期)2019-08-26 08:11:35
新媒体书评人与网络文学批评机制的有效构建
出版参考(2018年3期)2018-09-13 10:47:58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
出版家、理想主义及其他——读《邵洵美:出版界的堂吉诃德》随感
问答
领导文萃(2016年8期)2016-05-14 14:58:23
2014失望之书
南都周刊(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看榜
出版广角(2015年3期)2015-07-06 06: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