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文学史课程有效教学

2016-11-26 04:36:23秦燕燕
长江丛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学史有效教学人才培养

秦燕燕 李 静



论高校文学史课程有效教学

秦燕燕 李 静

【摘 要】中外文学史是高校中文院系的主干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是人才培养中“人”的培养的重要课程。文化强国的建立,使文学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科学有效的教学,教师需变革自身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以及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式;变革教学方法,转变学生角色,师生共同完成文学史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校 有效教学 文学史 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师的核心工作,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1](27)有效的大学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能够通过知识的讲授,给予学生心灵的影响以及激励他们把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此外有效教学还要培养学生敢于战胜挫折,服务社会的意识,成为具有高素质专业修养和人文修养的人才。随着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文学科逐渐边缘化,对“财子”的追求代替了“才子”。因此文学史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教学有效性。

一、高校文学史有效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鉴于整个社会人文学科暂时边缘化的问题,人文学科教学工作也受到极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教师忽视教学问题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是文学史课程有效性实现的重要保证。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普遍认为大学的学习和高中不一样,应该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在有限的课时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好,剩下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种观念导致教师教学以自我为中心,教学目标不明确,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此外课堂缺乏师生互动,讲课方式单调,内容体系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高校教师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指导。此外,科研与教学的矛盾也是当今高校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学生无视学习问题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正确,上课玩手机成为普遍现象。由于我国特有的高考体制,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形成不正确学习观念。多数高中老师为了激励学生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常鼓励学生考上大学就是自由的天堂。学生抱着这样的心态糊里糊涂度过大学时光,没有完整的目标和学习体系。此外,文科生普遍忽视人文素养是看不见的财富,还错误地认为自己学这些空谈知识没有什么功用,不能带给自己金钱利益。

二、教师如何提高高校文学史有效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一线工作者,鉴于高校文学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身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共同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高教师效能

教师效能是“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引导或促成学生的学习与各方面(例如情感的、道德的以及认知的)发展,以至达到或超出社会认可的预期教育目标的能力”[2](3)。因此,教师要加强自己的教学效能的提高,需要从个人魅力做起。第一、渊博的学识是一名大学教师必备的知识涵养。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教师要在教中学,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容要常讲常新,做一个“研究+教学”的教师。第二、加强理论学习。相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大学教师最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要讲好文学史课,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和掌握,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学习,用理论去指导课堂实践。第三、要把握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让科研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助力。第四、要有良好的师德。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爱其智,乐其教,广博的学识是传授知识的第一步。

(二)明确课程体系

第一、统一统筹课程体系。文学史课程主要有中国文学史(四卷)、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三个大门类,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针对这一特性,以比较的视野,把中外文学史建构成一完整的人文体系。首先向学生阐明整个四年文学史的学习脉络。第二、制定读书计划。应向学生统一发放读书目录,以宿舍为单位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适时举办读书大赛,交流读书经验。在读书的同时建构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并借古观今,以外鉴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第三、人文观念的树立。高教改革要求高校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文学史不是让学生学完之后束之高阁,而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好好做人。

(三)直接教学与多样化教学相结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要求“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3]文学史课程的教学应该以直接教学为主的同时,采用多样教学方法。举一个参与式教学的案例:《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学生比较熟悉,可以让学生来讲课。学生课下自己找资料,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学方法没有十分明显的有效和无效之分,教师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和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使教学能够影响学生,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这意味着教师不应该一味地创新而放弃直接教学法。“直接教学(directinstruction)指这样一种课堂教学,即教师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尽可能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以实现一系列明确界定的目标。”[4](162)用直接教学方法,教师会明确告诉学生今天主要学习什么,需要学习什么,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来讲授内容,向学生传达知识,这是直接教学法的优点。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容易导致教师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行为被学生感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中外文学史课是没有实际技术指导的课程,涉及的是人的文学,适合采用直接教学与多样化教学结合的方法。

(四)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现代很多高校文学史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逐渐退出文学史的课堂。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利弊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笔者对222名文学院学生做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45.2%的学生认为文学史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更能吸引学生;50.3%的学生更喜欢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他们认为能够跟着教师的步伐走,思路比较清晰。剩下的学生认为都可以,没什么区别。在45.2%的同学中又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90%的人认为多媒体教学吸引他们的是视频和图片。这样一个小调查说明: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能吸引学生听讲,又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准重点,跟着教师的口述去想象、思考。

三、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成为一个好教师,必须具有完成各种有效教学活动的能力,对知识的热情、对学生的关爱很重要,能够成功地完成那些促进有效教学的所有活动。

(一)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有效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预期的目标教师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做有意识的教师。“有意识的教师不断思考希望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思考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策怎样促进学生达到这些目标。有意识的教师明白最大程度的学习不是偶然发生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他们还是成长中的学习者,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以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为主的建构主义教学倡导合作学习法。这一方法在高校文学史教学上也可以适当使用。例如,外国文学史一周四节课,可以两周上一次讨论课。让学生选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如果学生相互讨论问题,那么他们就更加容易发现和理解复杂的概念,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还能开阔文学视野,锻炼多向思维。教师在听完学生的讨论之后,要及时做出总结,不断帮助学生进行改进。如此,学生会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总结自己的优缺点,为下周的讨论做准备,同时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带动课下准备。在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三)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中最基础的是分组学习方法。学生们在一起学习、互相帮助来掌握知识和技能。课下进行以宿舍为基础的合作读书,课上以小组讨论进行的学习,是第一步的合作学习。这些都是短期性的合作学习,要想全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可以布置一个学期性的合作学习任务。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合作调查。比如,中国人对土地的依赖十分严重,很多作家都反映了农民的土地情节。在如此浮躁的社会,我们不能忘记和淡漠农民。让学生结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调查农民对土地的情感的变化。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是文学史课程应该交给学生的技能目标和人文素养目标。虽然不能有科研基金,但是可以把学生的成果集结成册,作为大学的纪念。

(四)及时做好学生学习评估与反馈

大学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更多知识的获得是课下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对学生的课下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估与反馈。以课题为基础的合作学习不宜过多,一学期组织一次即可,尽可能地结合中外文学史及人文学科进行,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期末时,针对这一学期的课题,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估与反馈。评估和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工作的优缺点,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步,找到正确的方法。此外,激励式评价能增强学生自信,激励学生认真地完成本组的课题。

(五)学生端正态度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它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影响师生双方心理的发展。”[5](6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教学效能再好的老师也无用武之地。所有对教师的要求,目的都是为了教好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尊重教师,正确评价教师工作的有效性,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文学史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提高知识体系和教学效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当然,最终目标不能忽视,那就是人的教育。劳伦斯·库比在《教育中被遗忘的人》这篇文章中认为“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帮助人成为一个人,尽他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符合人性的人”[6](282)不管是中国文学史还是外国文学史,都是人的文学,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教育中除了使学生学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人。这样,在对待“扶不扶”、公交车让座位等人性问题上,他们就会有正确的思想,做出一个“人”应有的举动。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卢谢峰.教师效能的构成及作用研究——有效教学的心理机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 t20100729_171904.html.

[4][美]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姚梅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游永恒,周蜀溪主编,重建我们的教育生态[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6][美]马斯洛,马斯洛谈自我超越[M].石磊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秦燕燕(1986-),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李静(1983-),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文学史有效教学人才培养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14:18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55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