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视阈下的福建妈祖诗咏特色

2016-11-26 04:55刘福铸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妈祖莆田

刘福铸

(莆田学院 妈祖文化研究院,福建莆田351100)

海洋文化视阈下的福建妈祖诗咏特色

刘福铸

(莆田学院 妈祖文化研究院,福建莆田351100)

妈祖诗咏是妈祖文化载体之一。福建地区尤其莆田湄洲的妈祖诗咏比其他地方显得更为丰富多姿,海洋文化特色明显。内容方面有赞颂和祈求妈祖海上护航救险神功、吟咏妈祖参与的海事活动、咏赞妈祖宫庙景观及描绘海上壮景等特色,写作方面有多使用海洋文化典故的特色。

妈祖;诗咏;福建;湄洲;海洋文化

福建是女海神妈祖故乡,是妈祖文化信仰核心区,湄洲则是妈祖诞生地和妈祖文化发祥地。妈祖诗咏是妈祖文化载体之一,笔者多年从事妈祖诗咏搜集,发现福建地区尤其是莆田湄洲妈祖相关诗咏比其他妈祖文化传播地显得更为丰富多姿。妈祖主要神职是海上救难护航,妈祖信仰滥觞于海神信仰,妈祖信仰的传播范围,亦赖历代各种海事活动得以不断拓展,因此,妈祖诗咏与海洋文化关系甚为密切。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一些学者提出的妈祖信仰是“东方母性海洋文化象征”的观点。[1]本文拟以海洋文化视阈,从内容和写作用典方面,考察福建妈祖诗咏特色。

一、赞颂和祈求妈祖海上护航救险神功

(一)赞颂妈祖海上护航救险神功

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一首妈祖宫庙题咏是南宋绍兴八年(1138)状元黄公度作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的《题顺济庙》诗。诗中有“枯木肇灵沧海东”“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2]等句。该诗是诗人应莆田圣墩顺济祖庙重建者涵江白塘人李富之邀,到庙参观后所赋。诗的首联提到了“枯木肇灵”的妈祖“枯槎显圣”故事。此诗最为人称道的是“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和“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3]两联。传说妈祖生前通巫术,不厌其烦地为民治病;而死后犹能“效国功”,即报效国家,为民造福,庇佑海上远航的船只顺风顺水。诗句例举妈祖生前事迹和死后神功,点出妈祖受到朝野尊奉的原因。

妈祖去世后,民众在湄洲立祠奉祀,继而形成原始信仰,并逐渐扩大到湄洲之外的莆田其他滨海港口。如圣墩庙、白湖庙、平海庙、江口庙等。南宋宝祐年间,诗坛领袖刘克庄作《白湖庙二十韵》,[4]写的就是莆田白湖顺济庙(今阔口村)的妈祖信仰。诗中咏云:“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诗人指出妈祖信仰起源于海岛湄洲。妈祖之所以能得封妃授爵,受到普通民众和上层公侯的荐祭,宫庙美轮美奂,就是因为“灵妃”能“驾风樯浪舶”,神通广大,无私护卫海舶航行,还能济旱祷雨,“独于民锡福,能使岁有秋”。

宋代,妈祖主要神职是海上护航,故在福建妈祖诗咏中数量最多。如南宋进士赵师侠绍熙三年(1192)游莆时作《诉衷情·莆中酌献白湖灵惠妃》[5]词三首。赞颂妈祖“神功圣德妙难量。灵应著莆阳。湄洲自昔仙境,宛在水中央”。“茫茫云路浩无边。天与水相连。舳舻万里来往,有祷必安全”。“舳舻万里来往,有祷必安全”。说明妈祖之灵应无比,得到众多船民商贾的虔诚信奉。

清嘉庆朝琉球册封使赵文楷在《加封天后“重慈笃祜”四字,命臣文楷于福州致祭,礼成恭纪》[6]诗中云:“水德尊元后,神功遍大川。皇灵嘉惠若,祀典协幽元。”诗人起句便高吟“水德尊元后,神功遍大川”。诗中还有“捍患灯光现,扶危雀羽翾。波涛随杖策,风雨应筳篿”等颂扬妈祖的佳句。清嘉庆莆田进士陈池养有《题湄洲圣母宫》[7]云:“天为大海平险阻,度世正果生圣女。拯溺手援波涛间,弥纶造化亘终古。作庙奕奕水之湄,舳舻相望天四垂。虽当万泬俱流际,竟有纤萝不动时。顷刻风起浪亦起,天轮激转怒难已。危樯忽飞一鸟来,约束水怪皆贴耳。”陈诗亦强调了妈祖海上“平险”“拯溺”平波息浪的奇特神功。

清代游宦莆田的诗人萧重《题湄屿庙壁》[8]二首则借题湄洲祖庙,赞颂妈祖护航之功。其诗之一云:“庙貌巍峨跨海湄,遥空闪烁见灵旗……自古帆樯叨庇荫,于今俎豆肃威仪。”清代闽县诗人萧宝棻作有《拜后》一首云:“峨然功德驾曹娥,谁似湄洲妈祖婆。万户千商各拜祷,年年航海尽平波。”[9]此诗描绘的是1842年五口通商后的厦门商户拜祷天后妈祖的实况。诗人认为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救父故事历来为世人所传颂,但湄洲妈祖的“峨然功德”实远超曹娥。妈祖不唯是海上救父的孝女,更是天下“万户千商”的保护神,年年岁岁,她都在海上平波息浪,救难护航。诗人礼赞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清末黄毓寅《湄洲天后宫》的“补天以后无双圣,致献瓣香奉不祧”[10]诗句,更是将妈祖的护航圣功与“补天”的女娲相提并论。

清道光进士泉州人庄俊元刻于台湾北港朝天宫的“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11]赞诗,清末莆田李光荣《湄洲屿》[12]“神迹至今安泽国,往来舟楫拜珠旒”佳句,皆咏赞妈祖海上护航之功。

(二)祈求妈祖常年庇护海上平安

有的诗咏不仅是赞颂妈祖神功,还在诗中表达祈求妈祖常年庇护海上平安的冀愿。如宋绍兴十二年(1143)特奏名进士、仙游人廖鹏飞是第一位为妈祖祭祀活动撰写迎享送神歌辞的文人。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1150)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13]之《迎神》辞云:“岁岁祀兮民乐康,居正位兮福无疆”。《送神》辞云:“灵恍惚兮非一处,江之墩兮湄之屿”。诗人在辞中希望女神灵光普照,常在镇江之圣墩,亦在莆海之湄屿。

元洪希文《降香祭湄洲林天妃祝文》[14]中亦附诗云:“海波安流天无风,漕引获利舟楫通。中流失势默祷穹,大莫大兮更生功。……民不疫疠时和雍,国与咸休期无穷。”诗人呼唤妈祖长为保佑民众,冀能“国与咸休期无穷”。

元代进士贡师泰于至正十二年(1352)以翰林院待制、国子司业奉旨赴湄洲代祀天妃,作《兴化湄洲岛祠天妃还》[15]二首,诗中有句云:“不见波涛险,宁知造化功。百年神女庙,长护海霞红。”末句用妈祖在海上救险每着朱衣并以红灯、神鸟显灵的故事,祈求妈祖能长年于海上护佑来往船舶,顺济安康。尾联之“海霞红”意象,增添了作品的盎然诗意。

近人郑丽生《福州风土诗·妈祖诞》[16]写得更为直白:“既呼妈祖又婆婆,利涉安澜功德多。水手艄公齐做福,但祈海上不风波。”自注云:“湄洲女子林默,殁为海神,夙著灵异。自宋至清,累加封号:天妃、天后皆其荣褒也,闽人呼曰妈祖婆婆。滨海各省县皆建有天后宫、二十三日为神诞日,舟人行商觞祝维谨。”正因为妈祖以海上护航为主要神职,故有“舟人行商觞祝维谨”之盛况。

二、吟咏妈祖参与的海事活动

妈祖历来被视为海上护航女神,同时也是正义之神。她驱恶除邪,护国庇民,是重大海事的正统庇护神,因此得到历代朝廷数十次褒封和民间广泛赞誉。这在福建妈祖诗咏中也得到反映。

(一)吟咏妈祖护佑明代郑和下西洋活动

民国吴寿彭1926年作《长乐访天妃宫郑和下西洋碑》[17]长诗吟咏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海事活动。诗云:“局促神州倦徜徉,遂趁沧溟万里航。王会浮槎图绝域,云帆赤道下天方。渐收季节濛淞雨,倏起鱼龙变幻光。箕斗东南看夏夜,舷边暗暗生清凉。惊涛桅折来青鸾,旅艗风停失巨鲂。晓雾蓬莱清浅处,丰神绰约见朱裳。丹书素绢行中土,紫象鸵鸡集八荒。古寺花迷狮子国,柯枝觅得返魂香。娑逻尝晤侏离女,真腊载来花面王。不意狂飙吹转棹,固应留作蛮夷长。恸哭秋星陨水夫,绞盘尘积罗盘藏。即今重问翠蓝屿,硕果仅存三宝姜。候燕西翔鲸北去,瀛涯久不见连樯。葡班闻已通印度,妮娜艇子最飞扬。驶破寰球七海浪,旧邦迁地致康强。何为长遣慎风波,大陆仍甘拘故乡。薝葡正作闽峤绿,一树红憎老海棠。抚罢残碑赴远志,青山崒嵂起望洋。”自注云:“三宝太监郑和(本名马三保,昆阳回教徒)于明永乐宣德间七次飘洋,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三十馀国。船队最远航线至红海东岸秩达(今称吉达)、阿丹(今亚丁),非洲东岸慢八撒(今称蒙巴萨)、木骨都来(今索马里之摩加迪沙)。自锡兰(狮子国)、南印度西航时,以官屿螟溜(今马累岛)为中继港。福建省之泉州、长乐,江苏省之浏河等港,郑和出海或归航处皆有天妃宫。天妃为中国飘洋船之保佑女神。每遇飓风,水手辄见天妃朱衣现身云海中,救人危难。郑和每发,必行香天妃庙中。”把妈祖护佑郑和下西洋的神迹作简要说明。诗中“惊涛桅折来青鸾,旅艗风停失巨鲂。晓雾蓬莱清浅处,丰神绰约见朱裳”等句,夸赞妈祖护佑下西洋的场景及神功。

(二)吟咏妈祖庇佑清代平定台湾海事活动

清代黄继光《婆娑洋杂咏》[18]吟咏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八月清将福康安率领巴图鲁、侍卫数百员及十万大军、战船数百艘自泉南赴台征剿林爽文的重大事件。诗云:“蚶江迅涉浸稽天,溯港帆收百舸联。佑济昭灵神后力,璇题璀璨揭瀛堧。”自注云:“蚶江在泉州南,对渡为鹿子港,入台北口也。逆氛方炽,大学士福公康安督师东渡,兵船百有余艘,一昼夜同时抵港,御书‘佑济昭灵’匾额,悬之天后宫,加丹雘焉。”《续修台湾县志·坛庙》载:“海安宫,在西定坊港口。乾隆五十三年,钦差大臣嘉勇公福康安偕众官公建,郡守杨廷理成其事。庙内御书扁曰:‘佑济昭灵’,有文武官列名碑记。”[19]黄诗“佑济昭灵神后力”句,吟咏的正是台南海安宫“佑济昭灵”御匾的来由。

清代赵文楷《加封天后“重慈笃祜”四字,命臣文楷于福州致祭,礼成恭纪》[20]诗云:“近有鲸鲵在,遥看岛屿连。飘流歼贼窟,安稳护兵船。恭默思无斁,加封命已宣。十行丹篆下,四字碧瑶镌。节使恭衔诏,祠官肃布筵……”赵诗乃是于出使琉球之前到福州祭祀妈祖的纪行诗篇。其诗中有许多夹注,如“飘流歼贼窟,安稳护兵船”句夹注云:“官兵剿艇匪,神助顺著灵。”所指也是妈祖在乾隆朝多次为剿灭“匪贼”之助战传说,除福康安征剿林爽文事件外,还包括乾隆五十二年(1787)冬随福康安征台的莆田知县张均和同守备郑玉楷得妈祖神助剿灭闽浙洋面海贼林明灼等助战故事。

(三)吟咏妈祖神助乡民抵抗海寇的活动

清咸丰间福建霞浦人张光璧《记圣母捍患功》[21]诗,传颂的则是妈祖在海上帮助乡民英勇抵抗海寇的故事。诗云:“炮震弹飞海浪奔,江村儿女尽销魂。盈盈一水无生路,簇簇群凶任触藩。圣母有灵驱鳄去,匪帆无计肆鲸吞。非徒博得安澜庆,捍患功深显复恩。”

据民国《霞浦县志·祠祀》“天后庙”条载:“里人清训导张光璧有记:咸丰已末七月初七,广艇擅入,来商去劫,约二百余人,枪弹如雨,民无所措,祷于后。其夜,邻村见竹江有灯火千余盏,若巡逻火,翌日,询乡人,窅然无有。旋起东北风,猛烈异常,匪艇翻掀如叶,转云潭坞。圣母之灵不可无记……”[22]张光璧的文章所记和诗歌所咏为清咸丰九年(1859)七月初七在霞浦竹江海面发生的一场抵抗海寇战事。其中“圣母捍患”之功,尤其神奇,诗人乃作诗为记。

三、咏赞妈祖宫庙景观及描绘海上壮景

众多的妈祖宫庙是建在海岛或滨海地区,因信众和士商的共同经营,多能成为一方胜景,亦成为文人墨客登临和吟咏的雅赏名区。诗人们或邀友聚咏,听涛观潮,咏赞周遭美景;或登临远目,借景抒情,倾吐胸臆。在福建妈祖宫庙诗咏中,不乏此类作品。如湄洲既为妈祖文化发祥地,又是莆田二十四景“湄屿潮音”所在地,因此在莆田的妈祖诗咏中,咏赞湄洲之作最为丰富多姿。

(一)咏赞妈祖宫庙和周遭景观

早在宋代黄公度《题顺济庙》诗中已有“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崒晴空”的妈祖宫庙描述。元代莆田诗人洪希文《题圣墩妃宫》描绘妈祖宫云:“云涛激射雷电汹,殿阁硉兀鱼龙间。此洲仙岛谁所构,面势轩豁规层澜。壶山峙秀倒影入,乾坤摆脱呈倪端。粉墙丹柱辉掩映,华表耸突过飞峦。”圣墩妃宫即南宋的圣墩顺济庙,但此诗又题作《题圣墩妃宫湄洲屿》或《题湄洲圣墩妃宫》,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此诗所咏应是湄洲妈祖祖庙。[23]

明黄仲昭《登天妃庙朝天阁》[24]诗云:“钟送清声闻两岸,树移寒影落中流。云开平海见谯橹,潮益禧江度客舟。”此诗作于弘治八年(1495)。朝天阁在湄洲祖庙山,洪武间张指挥使所建。诗人登临朝天阁,耳闻悠远钟声,目接婆娑树影,心旷神怡。诗中又借景抒情,化用唐代马燧设“谯橹”以防敌的典故,表达了巩固海防的冀望。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南日寨军门中军秦邦錡所作《丁巳仲春登湄洲山谒天妃圣宫》[25]诗刻云:“湄山清景胜蓬莱,四望沧江天际回。月满琼坡诸岛静,潮来银屋一帆开。”诗中把湄洲清景夸为“胜蓬莱”。当圆月当空时,清辉之下的明坡银崖,如砌玉堆瑶,格外秀美,是为“月满琼坡”;而当海上潮水涌来时,白浪翻滚,则如银屋闪闪,叹为观止,是为“潮来银屋”。明遗民张煌言1652年作《登湄洲》[26]诗云:“不尽沧浪兴,孤洲眺晚晖。海翁称地主,野父说天妃。舴艋风前出,镰锄雨后归。”诗人以观海起笔,不但嘉赏夕阳下湄岛的美景,更描绘了的海岛居民的宁静生活。

清顺治间莆田岁贡方元俞有《湄屿潮音》[27]也是吟咏祖庙所在的湄洲岛,句云:“湄岛风涛海岸深,中流砥柱激波心。岂因文子吹羌笛,疑是舒姑好乐音。”诗中描绘湄屿潮音或如古代文姬吹笛,漱玉鸣泉;或如酷爱音乐的少女舒姑,面瀑高歌。清同治间兴化府知府白冠玉至湄洲会勘设营事时,则作《登湄洲最高峰》[28]赞湄山云:“依山凿石起楼台,绝顶凭临亦壮哉。但觉峰头堪作啸,不知海外有飞埃。”莆田诗人郭籛龄奉陪白冠玉登山,亦作唱和诗云:“直疑蜃气幻楼台,竟上仙山亦快哉。横海旌旗新壁垒,方壶世界绝尘埃。”[29]诗人们都把湄洲比为方壶幻境,海外仙山,描绘诞生神妃的湄岛瑰奇妙景。又如清末莆田诗人陈维新《湄洲屿》诗云:“一望水连天,层层耸海楼。云开蟾吐彩,浪起蜃嘘浮。几阵潮声沸,三更夜色幽。蓬山疑此地,远眺费凝眸。”[30]诗中咏海,景观亦及于妈祖宫庙。

因沿海妈祖宫庙多建于海边,一些朝廷官员奉旨祭祀妈祖时,亦同时于海上观潮听涛,领略滨海风光。如明代谢肃有《先师宣城贡公,元至正初,以翰林直学士代祀天妃于泉南,与郡守偰世南观潮万安(即洛阳桥也),公别之以诗,有“且解金鱼沽别酒,洛阳桥下正潮平”之句。后安作宪闽中,即又以户部尚书分部福建,每语肃以洛阳桥观潮时事。国朝洪武甲子春三月,肃为决狱来泉,过所谓洛阳桥者,因赋绝句一首云》。[31]诗曰:“翰林代祀属前朝,曾说泉南看海潮。二十四年如一梦,乘骢来过洛阳桥。”本诗说的是元代贡师泰曾于至正十年(1350)代祀天妃,作有《泉州驿别太守世玉》诗,纪其在泉州洛阳桥饮酒观潮雅事,24年一瞬过去,自己竟也在洛阳桥重温了此事。

清康熙《安海志》中收录有一组《士贤宿神山观》[32]诗,又名《天妃宫》,描绘的是晋江安海妈祖庙周遭的滨海风光。据《安海志》载,安海天妃宫原名朝天宫,宫前建有“天妃宫坊”,明万历二年(1574)黄伯善建“神山观”华表,与寺观宫宇一起构成“海吐珠宫”美景。[33]嘉靖进士林云程(1533~1628)有诗赞云:“野涨泛溪八月潮,出城骋望水门遥。港通海外昆仑舶,邸倚天南万里桥……烟光云气相涵映,决眦十分景色饶。”进士詹仰庇诗云:“水殿凌空接远烟,湖中神观独依然。鳌头碧浪开美镜,蟾影摇波入绮筵。”因此美景,诗人吐发了“遨游允惬垂纶志,醉伴闲鸥海上眠”的心愿。又有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诗云:“金鳌排浪驾神仙,玉女来从镜里看。水殿夜阑嘘蜃暝,石梁潮满卧龙寒。”黄诗在末联发出的是“听醉波声陵谷改,海天一笑独凭栏”的慨叹。诗人在另一首《天妃宫》[34]诗中描绘其宫乃“天耸蓬莱傍海滨,垂虹跨水出风尘。万顷烟波当绮席,满空月色映花茵”。其他如进士林乔相诗句:“神山原自水中浮,结构从今胜更幽。”[35]进士黄思近诗句:“宫开泽国面峰岚,一望青天水气涵。”[36]举人黄伯义诗句:“声声笛倚江城晚,远远雁依石塔楼。”[37]这些作品描绘的都是安海天妃宫滨海周遭景观。

诏安胜澳天妃宫依山面海,风景秀丽,明张燮在宫右摩崖刻《胜屿歌》[38]长诗,有句云:“鱼龙喷薄海门东,轻风犹发浪花雄。海外茫茫何处山,蓬瀛弱水路疑通。”诗人也把胜澳比作了通向海外仙山的通道。

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孙林育世(兰亨)之妻女诗人张清扬作有《游马江登天后宫》[39],诗云:“苍松接岩径,搴云来碧霄。神奇礼天姥,法宫临海潮。鲸钟撞百八,灵雨闻潇潇。”其诗吟咏福州马尾船政天后宫,系清同治七年(1868)船政大臣沈葆桢奏建,得清廷颁赐御匾。

(二)描绘大海惊涛骇浪的壮景

有的妈祖诗咏描绘的是妈祖宫庙所处之地的海天壮景。如近代莆田诗人林丙炎作有《湄岛观澜》[40]长咏一首,句云:“浩浩乎沧海无垠,不知其几千万里。但见波澜雄壮兮,突兀巍峨矗天起。奔腾反覆任自然,其渊其天无底止。山根石罅击触回澜兮,潮汐往来终靡已。戈船楼船浮沉靡定兮,出没风涛险可履。其为声也,如雷鼓之轰轰,百里震惊不丧耳。其为状也,如雪山之叠叠,千峰高耸立并峙。”湄洲祖庙山上有著名的“观澜”石刻,本诗描写于湄山远眺波澜壮阔的大海景观,全诗有楚骚汉赋遗韵。民国莆田诗人林弼《湄屿潮音》[41]云:“孤屿潮音激不停,千番巨响自泫然。朝天阁上倚栏望,滚滚波涛接碧天。”此诗叙登祖庙朝天阁,倚栏远望,孤屿潮音,浪涛接天,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绘出海天瑰景。

当然,大海自古就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它海纳百川、博大壮美,给人以心灵的愉悦;另一方面,它波涛汹涌,又吞噬了人们多少财产甚至生命,造成多少严重灾害。[42]因此,妈祖诗咏中除了反映海天景观的壮美外,也不乏对大海变幻无常、令人可畏的惊涛骇浪的描绘。如清代宦游莆田的诗人萧重作有《湄屿阻风》[43]长诗。诗中云:“城中风为城所障,风来城外恣奔放。海天寥阔杳无垠,今古狂风掀骇浪。黄云万里裹飞沙,黑雾千层簇叠嶂。海童江叟庆筵开,天吴罔象俱神王。雷电喧豗鬼亦愁,鲸鲵跋扈龙无状。共工撞到不周山,至今缺陷留人寰。巨灵凿破混沌窍,大块噫气争相宣。大荒之经庄列语,陆离光怪纷相传。方壶圆峤巨鳌背,太行王屋夷娥肩。鸿钧造化气所运,坤轸乾符待斡旋。宇宙动摇天欲裂,银涛喷激淼冰雪。传闻飓母是雌风,雄伏雌飞何太烈……”此诗中的“海天寥阔杳无垠,今古狂风掀骇浪。黄云万里裹飞沙,黑雾千层簇叠嶂”“宇宙动摇天欲裂,银涛喷激淼冰雪。传闻飓母是雌风,雄伏雌飞何太烈”等诗句,皆极夸张之能事,描绘了大海的惊涛骇浪、黑雾飓风景象,令人惊心动魄。

清嘉庆进士郭尚先之子郭篯龄的《湄洲纪事》[44]诗云:“记得丁年八月中,中秋台飓肆枭雄。似闻万舶呼天后,转瞬妆楼揭晓风。遍地颓垣新鬼哭,一时浩劫水仙同。且从蒿目灾黎后,重葺摧残祷祀宫。”“丁年八月中”即同治丁卯年(1867)中秋时节,此诗描述的是当年一场海上飓灾使湄洲祖庙遭受严重摧残。郭氏当时奉知府之令到湄洲赈灾并参与重葺宫殿工作。

四、诗咏中多使用海洋文化典故

福建妈祖诗咏除内容方面的海洋文化特色外,在写作用典方面,诗中多化用与水神和海洋有关的典故,也凸显出海洋文化特色。这点与妈祖宫庙对联有相通之处,[45]以下略为举例。

(一)“鲸”字组成的语词

鲸是海洋中的最大的哺乳动物,因此海中的巨大可怖事象古诗文中多用“鲸”字组合之语词,如称惊涛巨浪为“鲸涛、鲸波、鲸浪”等,凶险之敌或海盗则喻为“鲸鳄、鲸鲵”等。元代张翥《湄洲屿》句云:“飞舸鲸涛渡渺冥,祠光坛上夜如星”。[46]明张煌言《壬辰除夕寓湄洲禅院》句云:“乡思暗逐鲸波写,世事明随渔火看”。[47]清白冠玉《登湄洲最高峰》:“鲸浪渐平寰宇靖,此生何幸领蓬莱”。[48]又如元洪希文《题圣墩妃宫》:“帝怜遐陬杂鲸鳄,柄受水府司人寰”。[49]清萧重《题湄屿庙壁》:“威加蜃鳄千年伏,网漏鲸鲵一面宽”。[50]这类诗句很常见。

(二)天吴、水伯、罔象

(三)忠信涉波涛

在妈祖诗咏和宫庙楹联中,“忠信涉波涛”是与水有关的常用典故。如清乾隆帝御赐苏州三山会馆和湄洲祖庙的楹联为:“忠信涉波涛,周历玉洲瑶岛;神明昭日月,指挥水伯天吴。”联语中的“忠信涉波涛”典出《列子·说符》。用的是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途中遇见一位男子,凭借“忠信之心”不惧险阻而轻易地从“悬水”飞流中穿越过去的典故。清代郭篯龄《宿忠门又书》[56]中的“想因忠信波涛涉,彼岸村名亦号忠”句,化用的就是“忠信涉波涛”典故。清赵文楷福州致祭天后诗中的“臣心竭忠信,帝念为殷拳”,亦暗用此典。

(四)乘槎

乘槎即乘坐竹筏、木筏,典出晋张华《博物志》。[57]传说天河与大海相通,有一位居住在海边的人,他发现每年的八月都有浮筏从海面飘过,年年都按期往来。于是便带粮乘筏,泛游到天河,见到了牛郎织女。后来常用此典故代指奉使。妈祖诗咏内容不少与出使海外有关,故多有化用“乘槎”典故。如元张翥《湄洲屿》[58]:“乘槎欲借天风便,仿佛神山一髪青”。明周婴《车寿叔于湄洲招,同林仁祖、梁明珍度文甲门,中流涛涌,予遂唱还,因集梁将军楼览海》[59]:“徒愧乘槎不能渡,清尊好涤腐儒衷。”清李拔《盐田天后宫题刻》[60]:“盐田待渡情无限,天汉乘槎兴未澜。”清末张琴《题湄屿潮音图》[61]:“星使通天汉,枯楂一日回”。此“枯楂”即“枯槎”,乃木筏之意,所用仍是乘槎典故。

注释:

[1]安焕然:《原乡与在地——海洋妈祖文化的传播》,《台港文学选刊》2014年增刊Ⅰ期,第337页。

[2][3](宋)黄公度:《知稼翁集》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26页。

[4]蒋维锬、刘福铸编:《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第一辑《诗词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第6页。

[5]施蛰存:《宋六十名家词》丙集《坦庵词》,上海:上海杂志公司,1936年,第19页。

当年4月10日至18日,实控人和潘某在北京见面,并于4月10日、4月15日有两次通话联系。据证监会通报,4月10日—18日之间,两人频繁联络接触。

[6][20](清)赵文楷:《石柏山房诗存》卷五《槎上存稿》,《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6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684页。

[7][13]蒋维锬编:《妈祖文献资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24页,第1~2页。

[8][43][50][54](清)萧重:《剖瓠存稿》卷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6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9](清)萧宝棻:《鹭江竹枝词》(不分卷),清光绪间谢章铤抄本,湖北省博物馆藏。

[10][12][27][30][40][53](清)李光荣编:《兴安风雅汇编》卷四,抄本,莆田市图书馆藏。

[11]蔡相煇:《北港朝天宫志》,云林:北港朝天宫董事会印行,1989年,第156页。

[14](元)洪希文:《续轩渠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4页。

[15](元)贡师泰:《玩斋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6页。

[16]郑丽生:《福州风土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页。

[17]吴寿彭:《大树山房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3页。

[18]丘良任、潘超、孙忠铨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496页。

[19](清)谢金銮等纂:《续修台湾县志》卷二《坛庙》,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140种,台北:台湾银行,1962年,第64~65页。

[21][22]罗汝泽等纂:《霞浦县志》卷二十四《祠祀志》,1929年排印本。

[23]蒋维锬:《妈祖研究文集》,福州:海风出版社,2006年,第71~72页。

[24](明)黄仲昭:《未轩文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5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67页。

[25]刘福铸、王连弟:《历代妈祖诗咏辑注》,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163页。

[26][47](明)张煌言:《张苍水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77页,第87页。

[28][29][48](清)郭籛龄:《吉雨山房遗集》卷三,清光绪十六年刻本,莆田市图书馆藏。

[31](明)谢肃:《密庵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5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1页。

[32][33][34][35][36][37](清)佚名:《安海志》卷九,《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26册,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

[38]沈耀明:《胜澳天妃宫》,政协诏安县委员会文史委编印:《诏安文史资料》第21辑,2001年,第56页。

[39]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州马尾港图志》,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4年,第334页。

[41](清)郑远芳原辑、郑春铿补辑:《莆阳二十四景诗集》,稿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42]周茹燕:《上海竹枝词与海洋文化》,《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21~24页。

[44][56](清)郭篯龄:《吉雨山房遗集》卷四,清光绪十六年刻本,莆田市图书馆藏。

[45]刘福铸:《台湾妈祖宫庙楹联特色探析》,《莆田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第1~6页。

[46][58](元)张翥:《蜕庵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5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2页。

[49](元)洪希文:《续轩渠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4页。

[51](汉)刘歆:《山海经·海外东经》,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第241页。

[52]张华清译注:《国语》卷五《鲁语·下》,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第107页。

[55](清)涂庆澜辑,于英丽点校:《国朝莆阳诗辑》卷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3页。

[57]祝鸿杰:《博物志全译》卷十《杂说·下》,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30页。

[59](明)周婴:《远游编》卷十,《台湾文献汇刊》第五辑第11册,北京:九州出版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91页。

[60]蒋维锬、朱合浦:《湄洲妈祖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11年,第279页。

[61]张琴:《张琴题画诗七百首》,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67页。

〔责任编辑李弢〕

Features of Mazu Poetry in Fujian Province on the Perspective of Marine Culture

Liu Fuzhu

Mazu Poetry is one of the carriers of Mazu culture.The thesis indicates that poems about Mazu in Fujian province,especially in Meizhou island of Putian city is relatively rich,varied and full of marine culture when being compared with other areas.In content,the poems are about praying for the escorting of Mazu,praising Mazu and Mazu temple and description of the the sea scenery.In writing,the poems mainly use the allusions of marine culture.

Mazu,poetry,Fujian province,Meizhou island,marine culture

刘福铸(1957~),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教授。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妈祖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2014JDZ040)。

猜你喜欢
妈祖莆田
淮安的惠济祠与妈祖文化
妈祖祭典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林金赞:扩大妈祖文化“朋友圈”
闽南渔村妈祖巡香蟳埔女盛装亮相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与百度的鱼水情
妈祖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