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宋雪峰
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镇建设“PPP”融资模式探讨
文·图 / 宋雪峰
云南是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2009—2015年,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安排项目资金45350万元,实施了450个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其中,和省旅游发展委密切合作,按照“公路沿线,城镇周边,景区周围,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做好示范”的选点原则,按照每村150万元的补助标准(省民族宗教委补助100万元,省旅游发展委补助50万元),共安排2.25亿元,实施了15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41个被国家民委首批命名挂牌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品牌、特色旅游的名片、展示美丽云南的窗口,成为“美在自然、美在和谐、美在民生、美在幸福”的美丽幸福工程。
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资金投入不足是最大的困难。多年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单一依靠中央财政扶持,每个村补助100万元,州市、县区、乡镇各级财政投入能力弱,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同时,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整合难度较大,资金投入时间不一致,难以形成合力;此外,外部融资制度制约和内部融资体制不健全阻碍了社会资本的进入渠道。
“十三五”期间,省民族宗教委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提升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拟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公共服务较完善、有民族特色、有保护价值、有发展潜力的民族村寨和集镇,作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抓手,预计安排6.5亿项目资金,实施50个民族特色集镇和500个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2016—2018年实施300个,2019—2020年巩固提升200个)。其中,还将继续和省旅游发展委合作建设30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目前,在国家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融资模式的背景下,围绕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镇建设这一重要工作,不断探索“PPP”融资模式,缓解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镇建设可持续发展尤为迫切。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的是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合作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广义的PPP是指公共部门与企业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具体可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类。狭义PPP仅指政府与私营部门以合资组建公司的形式展开合作,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我国目前推广的PPP为广义PPP,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PPP”融资模式应以特许经营为主。
PPP融资模式有五大优点。一是有利于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二是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四是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降低系统性风险,且与预算改革和地方债改革相得益彰,将隐性债务转变为显性债务,使各级政府对债务做到心中有数。五是PPP模式将开启政府直接融资的大时代,公私合营项目公司形式将撬动巨量社会资本,以参股或债权的形式为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并且PPP模式将提高地方政府的契约精神,倒逼地方政府维持较高的信用度。
案例:沧源佤族生态旅游项目。2015年2月,沧源县政府与北京福满铭泰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开发合作框架协议》。以“旅游文化、中缅边境旅游、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养老、酒店”五大业务发展战略为依托,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勐来大峡谷、翁丁原始部落、农瓦山谷、南滚河国家公园等旅游景区,特许经营范围覆盖沧源县翁丁村、勐来乡大寨村、勐来乡崖画村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双方共同出资成立沧源华金天源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沧源华金天源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打造世界佤族遗产生态旅游品牌和佤族文化品牌。首期注册资金3亿元,其中云南福满铭泰投资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2.4亿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80%;沧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认缴出资额6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工程概算静态总投资约103亿元,其中近期投资约28亿元,中期投资约47亿元,远期投资约28亿元。2016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6月建设完成并运营。
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PPP”融资模式对于各地民族工作部门是一个新生事物,推动难度较大,特别是当前PPP立法尚未完善,可供参考的案例不多,建议省民族宗教委与省旅游发展委携手合作,安排专项经费,每年选择1-2个民族特色突出、资源禀赋较高、开发条件较好、示范效益明显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镇,如怒江州福贡县老姆登村、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等,开展“PPP”融资模式试点,探索行之有效的“PPP”融资方法,将对“十三五”期间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PPP”融资模式的推广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 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