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丹
论 “协同联动”模式下初中英语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
杨 丹
【摘 要】“协同联动”模式被认为是最能改变当前英语教学现状的教学模式。关于课堂教学层面,已经有不少同行进行了由内容到方法的诸多探讨。本文仅从初中英语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入手,探讨如何在实践教学层面渗入这一模式,以期对未来的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协同联动 初中英语 实践教学 构建 策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题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重要文件,文件要求教育部要对高校职能进行重新界定,其中包括要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来,这也就是意味着高等教育又将面临一场全新的改革。这一消息自发布以后,瞬间成了全国各大网站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从来都是自上而下,高等教育的改革钟声已经敲响,基础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脚步也必然渐行渐近,这体现了我党新时期在治国理政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尤其是对教育体制内部要素的高度关注给我们未来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
初中英语是目前基础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虽然国家在高考制度上对英语学科的权重进行了重新界定,貌似削减了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实际则不然。未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决定了英语能力在未来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要以实践为导向,以创新为目的,注重对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在实践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诸多洪流中成功逆袭。
(一)重视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信息时代呼唤网络技术人才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近二十年来,教育领域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英语软件的制作与开发,一些实践平台的搭建都要仰仗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未来的职场中,无论是从事哪一种职业,我们必须做的都是要与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紧密结合。重视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培养可以为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会使我们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紧贴时代,更为精彩。当下的计算机软件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我们要引导同学妥善处理好计算机学习与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锻炼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操控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英语实训室建设
当下基础教育领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能力相脱节。也就是说,有很多同学在理论学习中,比如阅读、单词、完形填空、写作在考试中都可以取得很高的分数,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却无法运用英语正常交流,也就是说,一些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都相对较差。因此,加大对英语实训室建设的投入,比如建立听力实训室、口语实训室,创办英语社团,创办英语角等,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听力能力。这种实训室的投入对完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都大有裨益。
(三)通过多媒体等网络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英语能力一般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四个方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在语言学领域是通用的。也就是说无论是英语学习,还是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要坚持对这四种能力进行培养。当下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比较发达的程度,网上的视频、音频种类繁多到无法计算,手机媒体的介入也使得教学在内容和手法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实践教学改革链条中,我们要善于使用多媒体等网络资源,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为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四)将校企合作理念注入实践教学当中
笔者认为,切实落实校企合作应当是“企业进课堂”+“课堂进企业”的模式。也就是要将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请进课堂,与学生进行直接沟通交流;同时,还要将我们的学生适时地带入企业,增加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在学习中极其重要。那么,我们在校企合作环节,应当适时地将一些在企业实践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当下国内的一些知名旅行社每年都会接待很多国际友人来华旅游,我们可跟这些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来到旅行社担任小导游,这样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语境效果,进而开拓学生视野,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聘请一些国际友人,或者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翻译家到学校担任客座教师,定期举办讲座或者英语沙龙活动,让学生与这些专家直接交流,提高认识。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从本质上说也非常符合“协同联动”模式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我校实践教学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一直都进行得很好,我们通过编排情景剧,创办英语社团等方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了起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协同联动”模式是新时期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英语实践教学改革最应遵循的理念。我们必须坚定地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普兰店市第三十七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课题“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协同联动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2CB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