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娜 娜
如果我回国
◎ 娜 娜
我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有一次朋友问我:“如果现在回国生活,你会有什么感觉?”
我想了想,说:“有个障碍是很难逾越的——国内的人际氛围让我感觉大家都早早地放弃了自己。好像一起爬山,爬到一半,绝大多数人选择不再继续爬,有些人干脆往山下走,一个想继续往上走的人难免寂寞。寂寞也许不算什么,更艰难的是精神土壤的缺失,使继续成长变得异常困难。”
珍妮是我认识的一个普通美国人,她60多岁的时候想给自己买辆新车。我想,她那么有钱,应该买一辆凯迪拉克,可她说这是老年人才喜欢的牌子。现在她快70岁了,依然在学习中文,独自去各国旅行,常常有奇思妙想。珍妮的与时俱进和对生活的热情让你觉得和她交流没有任何年龄障碍,这差不多是美国老年人的常态——“无龄感”的生活。
国内却是另一番情景。周围的朋友常常感叹自己老了,感叹自己大不如前。我既看不到他们在业务上的精进,也没有发觉他们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比以前更明晰与高深的见地。我常常问朋友:“你为什么觉得自己老了呢?”女性的答案差不多都有关容貌、身材;男士则觉得自己体力下降,性功能减弱。就为了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让整个人弥散出一种暮气,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周围的人而言,都是一场灾难。你要知道,伴随意识衰退而来的是真正的衰退。
我亦对国内浓烈的养生氛围感到无所适从。保肝护胃之类的伪科学养生文章充斥着微信朋友圈。每逢和朋友吃饭,总有深谙此道的人评点各类食物的养生功效。吃饭就是吃饭,将功利性进食模式当作养生方式,让我觉得很难理解。
回到国内,我就会陷入一种抽象的、无处不在的焦虑中,你习以为常的生活突然变成一种与普遍观念对抗的生活。我很希望找到“无龄感”人群的存在,这些人总是试图把自己手里的工作做到完美,他们在“往上走”中阅尽人生辽阔,对一切皆好奇。
也许他是一位比GPS指路更明晰的出租车司机,知道别人不知道的无名小路;也许他是一位快递员,有使用封箱带的绝技;也许她是一位家庭主妇,能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我都全心膜拜,因为他们没有放弃自己。把每一条路铭刻于心,研究每一种清洁剂的功效,哪里有余力关注岁月流逝?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