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 崔磊
办公室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文/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 崔磊
【摘要】办公室文化建设是以办公室业务工作为载体开展的组织文化建设,是理念系统、行为规范系统、形象识别系统在办公室业务工作中的系统延伸、细化和塑造,是一个单位组织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列举了办公室文化建设中需要关注的五个关系,阐述了办公室文化建设常见误区和应对思路。
【关键词】办公室;专项文化;关系;协调
结合办公室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办公室文化建设主要应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办公室文化的内容是指构成办公室文化的内在要素,即办公室的文化理念。办公室文化的形式是指办公室文化内在要素的外在表现,包括形象、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等。
有些单位在建设办公室文化时,犯了形式化的错误。例如把文化建设等同于员工形象塑造、礼仪培训,等同于文体活动、思想政治活动,等同于6S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有些单位走向了反面,虽然也开展办公室文化建设工作,可是不关注载体、不注重表现形式、不在乎传播效果。
没有统一的理念,各种形式展现就会显得盲目混乱;没有恰当的形式,文化理念就不易为员工了解接受。所以,既不能只重视形式、忽视内容,也不能只重视内容、忽视形式,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完整统一。
这里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是指办公室文化和单位整体文化的关系。
有些同志过于强调办公室文化的个性,认为办公室地位重要、工作特殊,在文化建设上自立门户、另起炉灶,影响了单位整体形象和组织文化合力的发挥。也有些同志过于强调单位整体文化的共性,不承认办公室文化的差异性,不能唤起办公室员工对其工作价值的认同感,建设效果不如人意。
在办公室文化建设实践中,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关键是定位清楚。办公室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可以体现个性,可以特别强调忠诚、特别突出服务、特别讲究规范、特别关注细节。但无论如何,办公室文化一定要高度服从于单位整体文化,一定是单位组织文化建设顶层谋划的产物。
有些同志认为,办公室文化由办公室主任决定,员工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我们不能否认办公室主任的文化素质、性格特征、工作经历、年龄阶段对办公室文化的影响。办公室主任对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往往会决定办公室文化建设的方式,他在理念提炼、环境营造和组织推进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办公室文化不是办公室主任文化,而是办公室全体员工共有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员工群体中涌现的“英雄”和“模范”的观念和故事往往具有比部门领导更大的感召力。只有把办公室主任的主导作用与普通员工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才能真正创造出有生命的办公室文化,才能真正使办公室文化成为办公室全体员工共有的精神家园。
办公室文化建设的方法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办公室文化是在工作中自然形成的,人们没办法,也不该进行人为策划、设计、建设;另一种是认为办公室文化完全是人为策划、设计出来的。事实上,办公室文化建设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进而理论指导实践的往复过程。所以,既需要立足实际,又需要提炼塑造。如果做不到立足单位实际、部门实际,推行的文化理念多半是“空中楼阁”,超出办公室员工心理和行为所能承载的范围,达不到文化建设的目的;如果不进行提炼塑造,文化形式可能会五彩纷呈,但内在的理念肤浅、零散,甚至相互矛盾,文化建设多半事倍功半 。
有些办公室不讲文化传承,文化一年一变,甚至一年多变。这背后有两种典型的情况:一是办公室主任在不同场合对办公室文化理念做不同的阐述。二是办公室主任更替时,办公室文化迅速随之变化。不管是以上哪一种,都容易让员工无所适从。
也有些办公室文化僵化,办公室的管理观念、行为模式、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多年固化,没有随着形势吐故纳新,不能与周边环境和组织需要相适应。比如,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上级对国内公务接待已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还沿袭单位原有的接待流程和接待标准,后果可想而知。
一般来说,办公室文化理念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一个组织的文化是否先进和优秀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与时俱进。也就是说,办公室的规章制度、办公室员工的行为规范等等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适应性调整。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对办公室的文化基因进行改造。如果一味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必然不适应组织生存发展的需要。
办公室处于组织中枢,具有窗口、桥梁和纽带的功能。良好的办公室文化能够实现塑造观念、约束行为、凝聚人心、激励员工、辐射周边的作用,能够推动办公室各项工作快速高效规范运转。办公室文化建设要妥善处理好以上五种关系,找到最佳平衡点,将文化落在制度上,落在执行上,落在细节上,成为办公室员工的文化自觉,体现出实实在在的文化效能。
【参考文献】
[1]陈伟国.拨开云雾,始见月明——母子公司文化建设关系处理[J].中外企业文化,2007(7).
[2]王跃进.办公室文化建设中人与制度之辩——源自实际工作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2(8).
[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于印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天科政〔201 4〕648 号)[Z].201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