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国际道教论坛公共外交正能量

2016-11-26 00:54陈冠桥
公共外交季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道教中华交流

陈冠桥

发挥国际道教论坛公共外交正能量

陈冠桥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深深植根于中华沃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奠定了不可或缺的思想文化基础。近年来,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成功联合举办了三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反响,取得了良好的外宣效果。三届国际道教论坛的成功举办,激发了海内外各界对中华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关注和兴趣,其公共外交意义值得梳理与借鉴。

国际道教论坛的主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宗教在国家对外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一支重要力量。三届国际道教论坛主题深入,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亮点颇多,大大丰富了中国公共外交的形式和内涵。

一是和谐世界,以道相通。2007年4月22日至27日在中国陕西西安和香港举办了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的国际道德经论坛,包括中国在内的17个国家和我国台港澳地区的道教人士、专家学者以及工商、体育、文艺等社会各界人士共约350名代表、200余名嘉宾出席。论坛以道教根本经典《道德经》为题材,以和谐文化、生态环保、现代管理、养生健康等为议题,突出道教的思想性、文化性、开放性,探讨道藏及道教所蕴含的东方智慧。此次论坛有世界上首次举办的《道德经》版本(文物)展,有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香港大球场“万人齐诵《道德经》活动”,在推动道教文化与海内外的文明交流方面着力颇多。

二是尊道贵德,和谐共生。在深化2007年国际道德经论坛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2011年10月23日至25日在中国湖南南岳衡山召开了以“尊道贵德,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国际道教论坛。包括教界硕德、专家学者和其他各界人士在内的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位正式代表、300多位特邀嘉宾出席论坛,代表性更加广泛。此次论坛议题多样,有研讨深入的4场分论坛——“道法自然与可持续发展”、“贵生乐生与幸福人生”、“齐同慈爱与合作共赢”、“抱朴守真与心灵环保”,有引人入胜的4场电视论坛——“东西论道”、“三教论道”、“四地论道”、“五岳论道”,均将道教思想与现实问题密切结合,体现了道教对当今世界和现实人生的高度观照。

三是行道立德,济世利人。2014年11月25日至27日,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江西龙虎山举办,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界、学术界、企业界及其他各界的180余位正式代表和200余名特邀嘉宾出席。与会代表围绕“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主题,深入阐发道教教理教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4场分论坛畅谈道教慈爱精神、诚信思想、养生理念、生态智慧,3场电视论坛纵论文化之道、养生之道、天人之道。本届论坛还举办了艺术展演、中医义诊、图书捐赠、养生讲座等活动,全方位呈现了道教文化的魅力。通过深入探讨和充分交流,与会代表就推动道教健康发展、发挥道教积极作用、促进国际友好交流等达成共识,发布了《龙虎山宣言》,集中展现了当代道教的精、气、神。

国际道教论坛的内在依托

国际道教论坛是当前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实践和有益补充,已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道教文化交流研讨、增进海内外道教界友谊、凝聚各方力量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平台。国际道教论坛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蕴含着自身的文化依托和支撑,彰显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本土性和文化性。论坛彰显中国道教思想的民族底蕴和文化内涵。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血肉相连、不可分割。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道教始终是其重要的参与者、传承者和贡献者。道教文化以尊道贵德为核心思想,教义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医药等方面,对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思想观念、民风民俗和伦理道德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多元的世界文化和信仰体系中,道教以鲜明的特色与儒家文化互补,与佛教文化兼容,共同塑造了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标识。道教文化繁荣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丰富了人类文明智慧宝库,实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核心之一。

二是包容性和普世性。国际道教论坛阐发中国道教思想的当代功用和发展愿景。中国道教文化博大精深,体现着深厚的生命关怀、社会关怀、环境关怀的人文精神,对于提升个人思想境界、化解社会道德危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独特意义。道教文化中蕴藏着解决现代问题的重要启示,其思想主张的崇尚自然、尊重生命、上善若水、抱朴守真、天人合一等理念正日益影响着世界上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民众。葡萄牙道教协会会长景祥认为“找到了自已的精神家园”。世界宗教与环保联盟秘书长彭马田指出,“这个世界太需要道教。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应该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深层次的理解创造更多的机会。”这说明作为中国本土传统宗教的道教在境外同样具有超越国界、超越种族的感召力。

三是国际性和开放性。中国道教正从亚洲走向世界,日益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宗教。国际道教论坛不仅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文化的、学术的、宗教的论坛,也是开放的、多元的、共享的国际论坛。一方面国际社会参与论坛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洋道士”参加论坛的国别和人数愈来愈多。现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成立了道教组织。海外道教界提出希望中国作为道教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成立国际性道教组织,推动道教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另一方面论坛关注的全球性社会问题也越来越聚焦,通过深入挖掘道教文化中的文化资源,国际道教界在化解当今世界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方面能够有所作为。而国际道教论坛正应运而成为全世界道教徒对话、交流、合作的开放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古老智慧的当代意义和现代价值。

国际道教论坛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国际道教论坛的成功举办意义尤为重大。

一是彰显道教精髓,积极阐扬中国文明对话与交流互鉴理念。国际道教论坛突出文化色彩与和谐内涵,深入挖掘道教文化的历史沉淀,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互补,对外展示中国在国际上的友善、文明、和平、开放的国家形象,可谓当前中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实践。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给论坛发来贺信指出:“道教关于和谐、善意、合作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理想,也是联合国努力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与合作的出发点。”英国菲利普亲王、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向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希望能够借此平台,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积极的努力。论坛通过交流分享理念、通过对话共享价值,为促进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二是启迪伦理关怀,增强全世界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国际道教论坛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为不同领域的人士提供了共同探讨中华民族独特文明与智慧的契机。论坛阐释了道教基本教义和伦理精神在新时代的功用和价值,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老智慧的文化魅力和当代意义,不仅增强了全世界华人对中华文明的向心力,也很好地培育了两岸四地道教界和全球华人同胞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利于增强全世界华人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提升中华道教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说,论坛是一个划时代的会议,从中国思想文化历程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三是契合时代脉搏,增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文明的依托与支撑。中华文明的复兴,首先需要恢复对中华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自信。国际道教论坛不失为恢复民族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大举措。论坛的成功举办让道教界充分认识到包括道教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展示了道教在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担当,有助于在道教界增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论坛的召开集中体现在中国正处于发展的特定阶段,普遍呼唤重塑民族精神、重建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可以说,国际道教论坛是中华传统文化重塑,向现代化、全球化转化的有益尝试,是中华民族思想活力和创新精神在国际上的呈现。

国际道教论坛的启示

宗教在国际传播、公共外交和国家对外发展战略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具备特殊的文化软实力。国际道教论坛作为全世界道教徒对话、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开展对话交流、弘扬中华文化更显柔性,传播内容和载体更易于被广大民众接受,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国际道教论坛对于提升中国道教的国际影响力可以有更大作为,三届国际论坛成功举办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树立了成功范例。

一是固本培元,进一步将论坛打造成具有持久影响的文化品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包括道教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光彩、奉献社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连续成功举办的国际道教论坛已经成为海内外道教界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作为目前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道教文化交流盛会,应进一步凝聚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积极力量,主动设置议程、加强理念传播、放大媒体效应,为中国开展公共外交、民间外交提供有力的依托。同时,应积极探索创新论坛的办会形式,进一步拓展论坛的开放性、多元性、分享性,确保论坛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实现,把论坛打造成具有持久影响力的高质量、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品牌。

二是找准定位,进一步将论坛打造成凝聚道教力量的交流平台。通过将论坛打造成为世界道教徒平等、多元、交流、合作的共享平台,倡导道教界发挥道教的正能量,把古老的道教思想和新时代、新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道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鼓励道教界配合国家公共外交,积极主动传播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增进两岸四地和国外道教界的交流合作。对此,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指出,中国国家宗教局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道教界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继续为不同宗教、不同文明之间的深入交流对话、探讨和谐之道架设桥梁,搭建平台。

三是明确方向,进一步将论坛打造成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通过举办国际道教论坛,弘扬包括道教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挖掘吸收道教文化中适应当今社会和时代的优秀资源,有利于重新树立国内民众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自觉,这是国际道教论坛公共外交正能量固有的内生辐射。只有中华民族自身的文明不断进步,中华优秀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因此,应注重找寻道教文化的时代切入点,为激活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探索新的生长点,进一步鼓励中国道教界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文化的故事,通过鲜活深刻的事实展示中国核心价值观,以受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增强对内外交流、交往的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鉴,为促进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贡献力量。

陈冠桥:国家宗教事务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道教中华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道家道教研究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