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闯辉(内蒙古博物院)
内蒙古博物院藏皖西北苏区铜币及相关问题
张闯辉(内蒙古博物院)
在内蒙古博物院藏革命文物中,有五枚磨损严重的铜币,通过仔细辨识铜币上的文字,并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确认其为皖西北苏区发行的铜币,现简介如下:
第一枚:黄铜质,表面磨损较为严重。直径37.5、厚2.4mm,重20.2g。币正面中央为大五角星图案,五角星内竖排“五十”,五角星外由嘉禾环绕,上缘逆时针可见“皖西北苏维埃造币厂”,下缘逆时针依稀可见“50”;背面中央为地球图案,在地球图案上有镰刀、斧头交叉图案,外缘逆时针可见“全世界无产阶级”“呵”(彩页6图1)。
第二枚:黄铜质,表面磨损较为严重。直径37.4、厚1.8mm,重16.9g。币正面中央为大五角星图案,五角星内竖排“五十”,五角星外由嘉禾环绕,上缘逆时针可见“皖西北苏维埃造币厂”,下缘逆时针稀可见“50”“10”;背面中央为地球图案,地球图案上铸镰刀、斧头交叉图案,地球图案外围有一周珠圈纹,外缘逆时针可见“全世界无产阶”“合起来呵”,“起”字从“巳”(图2)。
第三枚:黄铜质,表面磨损严重。直径36.7、厚1.5mm,重14.2g。币正面中央双圈纹(外圈为珠圈纹)内竖排“伍拾”,上缘顺时针可见“★皖”“维埃造★”,下缘逆时针可见“50”“C”“1932-4·”;背面中央依稀可见少部分地球图案及外围的珠圈纹,外缘逆时针可见“全世界”“产阶”“来呵”(图3)。
第四枚:黄铜质,表面磨损严重。直径37.3、厚1.5mm,重14.3g。币正面中央可见“拾”,上缘顺时针可见“★皖”“苏维埃造★”,下缘逆时针隐约可见“50”“32-4·”;背面中央珠圈纹内依稀可见地球图案,外缘逆时针可见“全世界”“产阶”“联”“来呵”(图4)。
第五枚:黄铜质,表面磨损严重。直径36.7、厚1.8mm,重16.6g。币正面中心可见“拾”,上缘顺时针可见“★皖”,下缘逆时针依稀可见“50”“CAH”;背面外缘逆时针可见“全”“级联合起来呵”,“起”字从“尺”(图5)。
上述前两枚铜币正面文字大都清晰可见,可明确认定其为“皖西北苏维埃造币厂”五十文铜币。后三枚因正面文字很大一部分已磨损不清,无法直接识别,但根据《中国钱币大辞典·革命根据地编》①判断后,三枚铜币即“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造”伍拾文铜币。
以上两种铜币,都是皖西北苏区发行的货币。皖西北苏区是在1929年11月皖西六(安)霍(山)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1年5月1日,皖西北苏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吴保才任主席。机关驻金家寨,管辖有六安、霍山、霍邱、商城4个苏区县②。为了控制和管理特区货币流通和金融市场,特区政府于5月初在金家寨吴志和药店建立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行长由吴保才兼任,下辖印刷厂和造币厂③。11月,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由金家寨迁至麻埠,不久更名为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特区苏维埃银行也迁至麻埠,并更名为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银行④,并发行了纸币、银币、铜币。其中,铜币是皖西北苏区货币的一大特色,因皖西北苏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当地群众又一般习惯使用硬币,为便于民间交易,遂发行了一定数量的小额铜币。
铜币主要由皖西北特(道)区苏维埃银行造币厂承担铸造,少量委托民间工匠铸造⑤。铸造时间现见1931年10月和1932年4月两种⑥。从目前公布的资料看,皖西北苏区铸造的铜币存在多种版别,现分述如下,以便研究:
1.“皖西北苏维埃造”二十文铜币,发现极少,见两种版式,推测为1931年10月铸造⑦。
第一种:铜币正面中央有一大五角星,星内竖排“二十”,上缘逆时针环铸“皖西北苏维埃造”,下缘文字大多模糊不清,可以确认的有逆时针环铸“”(“”与“”是数字“2”与字母“C”的反铸);背面中央珠圈内铸镰刀、斧头交叉图案,外缘逆时针环铸“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起”字从“巳”。
第二种:铜币正面与第一种相同,唯背面“起”字从“尺”。
此外,“皖西北苏维埃造”二十文铜币有错版发现,铜币正面与前两种同,背面外缘逆时针环铸“全界无产阶级联合合起来”,漏铸“世”字,多铸“合”字,“起”字从“巳”。
2.“皖西北苏维埃造”五十(伍拾)文铜币,有“五十”与“伍拾”文两种版式,1931年10月铸造。
第一种:铜币正面中央有一颗大五角星,星内竖排“五十”,星外由嘉禾环绕,上缘逆时针环铸“皖西北苏维埃造”,下缘逆时针环铸“50CASH1931-10”;背面中央地球图案上铸镰刀、斧头交叉图案,外缘逆时针环铸“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起”字从“巳”。
第二种;铜币正面中央有一颗大五角星,星内竖排“伍拾”,星外一周珠圈纹,上缘逆时针环铸“皖西北苏维埃造”,下缘逆时针环铸“50CASH1931-10”;背面与第一种同,唯“起”字从“尺”。
3.“皖西北苏维埃造币厂”五十文铜币,目前见诸报道不多,但根据内蒙古博物院馆藏的两枚及有关学者研究⑧,推测可能存在两种版式,1931年10月铸造。
第一种:铜币正面中央有一颗大五角星,星内竖排“五十”,星外由嘉禾环绕,上缘逆时针环铸“皖西北苏维埃造币厂”,下缘文字多模糊不清,推测应为“50CASH1931-10”;背面中央为地球图案,地球图案上铸镰刀与斧头交叉图案,外缘逆时针环铸“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起”字从“巳”。
第二种:铜币正面与上述第一种同,唯背面地球图案外多一周珠圈纹。
4.“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造”伍拾文铜币,是在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发行的,所见有三种版式,1932年4月铸造⑨。
第一种:铜币正面中央双圈纹(外圈为珠圈纹)内竖排“伍拾”,上缘逆时针环铸“★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造★”,下缘逆时针环铸“50CAH1932-4·”(“CAH”应为“CASH”漏铸一“S”);背面中央珠圈内铸地球图案,地球图案上铸镰刀、斧头交叉图案,外缘逆时针环铸“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起”字从“尺”。
第二种:唯正面上缘“★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造★”为顺时针环铸,其余与第一种同。
第三种:唯背面“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为顺时针环铸,其余与第二种同。
总的来说,皖西北苏区发行的铜币具有如下特征。版别多:目前所见有二十文、五十(伍拾)文两种面值,版式多样。据云还有“壹佰”文面值⑩,但未见实物。数量少:据记载皖西北造币厂在“无战争干扰的情况下,该厂每天开炉可鼓铸铜币50余封(一封50枚)”⑪。当时苏区面临国民党的封锁围剿,铜料不足,铜币铸造只能就地取材,用废弹壳(黄铜)熔铸,这些因素导致铜币铸造数量有限。品质不高:当时造币厂技术、设备条件有限,版模均不精致,部分还委托民间铜匠铸造,致使铜币上的文字、图案大都模糊不清,重量也参差不一⑫。发行时间短:皖西北苏区从1931年10月发行铜币,到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因第四次反“围剿”失利,撤出苏区,铜币即停止发行和流通。流通区域小:皖西北苏区发行的货币(包括铜币),只能在苏区内流通,一旦被携带出去,持币者就会被国民党以通“匪”的罪名加以迫害⑬,因此流通范围很小。革命特征鲜明:铜币上的五角星、党徽、地球等革命符号,以及“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的革命口号,都表现出鲜明的革命主题。
注释:
①⑨《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中国钱币大辞典·革命根据地编》,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16页。
②方志炎:《安徽革命根据地印钞史略》,《钱币文论特辑》,1988年,第269-280页。
③胡菊莲:《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货币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第36-38页。
④姚秋声、汪伦、汪兆祥:《鄂豫皖苏区货币浅探》,《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4-209页。
⑤同③,第53页。
⑥徐爱华:《鄂豫皖苏区的银行与货币》,《江淮论坛》1984年第3期。
⑦李勇:《谈皖西北苏维埃造二十文铜元几个相关问题》,《中国钱币》2004年第3期。
⑧⑬刘森:《鄂豫皖根据地货币论略》,《中国钱币》1988年第4期。
⑩同③,第47页。
⑪董传和、戴启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硬币铸造及启示》,《武汉金融》2004年第6期。
⑫吴筹中、金诚:《皖西北苏区铜币版式的探述》,《中国钱币》1986年第2期。
(责任编辑刘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