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穷杜 一往情深
——喜读张忠纲先生 《诗圣杜甫研究》

2016-11-26 00:02董利伟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诗圣杜诗杜甫

董利伟

皓首穷杜 一往情深
——喜读张忠纲先生 《诗圣杜甫研究》

董利伟

近二三十年,海内外学界越来越看重唐代诗人杜甫,杜诗学研究突飞猛进,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就有张忠纳先生的 《杜诗纵横探》《杜甫诗话校注五种》《杜甫集》,由他主编或与人合作的 《杜甫大辞典》《杜集叙录》《山东杜诗学文献研究》《杜甫全集校注》《访古学诗万里行》《杜集书目提要》等。这些著作,在杜甫研究领域可谓有口皆碑,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上海古籍出版社不久前又以 《诗圣杜甫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为名,将先生不同时期治杜作品择优结集,隆重出版。展读这套凝聚着先生研杜心血的新书,倍感亲切,时常读至深夜仍爱不释手。通览全书,我对先生的治学思路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高屋建瓴:站在时代高点审视诠释杜甫精神

杜甫研究是不断发展和不断深化、超越的过程。先生对前人的杜甫研究了然于胸,同时也关注当下的杜诗学发展。 《二十世纪杜甫研究述略》便以鸟瞰式的视野,对上世纪的杜诗学进行了总体观照。文章以1949年、1976年为界,将本时期杜诗研究分为三个时期,依次分析概括了各自的特征,并总结道:“20世纪的杜甫研究随着文化思想、社会思潮的变更虽出现过波折,但杜甫 ‘情圣’‘诗圣’ ‘集大成’和世界文化名人的历史地位最终得以确认。”①言简意赅,识见卓异。之后先生又密切跟踪杜诗学领域的一举一动,对每年的研究成果及时回顾总结。正因为熟悉杜甫研究的重点、难点、薄弱环节,对杜诗学发展脉络了如指掌,故其研究总能做到有的放矢。

先生为学最为难得与可贵处,在于能够自觉地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高点上,审视和从事杜甫研究。先生主张,任何一种人文科学的研究,都不应该割断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杜甫研究自然也不能与现实社会和人生无关。故他一再强调,学者应一手握管,两眼观世,积极关注现实、关心国计民生,有意识地探讨时代面临的课题。先生在谈论张志烈教授的学术研究时指出,志烈教授非常注重研究杜甫在当下的意义。他对志烈教授提出的杜甫仍然“还活在我们堆里”,在某些方面,还将继续是“我们现代人民的喉舌”等说法极为赞赏。先生的杜甫研究,也表露出明确的价值旨趣和实践指向,有着突出的现实性品格。先生积极参与杜甫精神的阐扬和杜甫形象的重塑,他说:“杜甫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杜甫的诗歌,堪称中国古典诗歌的范本;杜甫的人格,堪称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杜甫的思想,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精华。这些,我们或者可以统称之为 ‘杜甫精神’,它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他特别强调:“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仁民爱物的博大胸襟,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自然会得到上至最高统治者,下到平民百姓的尊崇和景仰。而在举国上下都在宣导并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杜甫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精妙绝伦的诗歌艺术,仍是我们所应继承和发扬光大的。”③这些论述,无不带有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

杜甫及其诗作产生于唐代,但作为一种典范,反映出的文化力量与道德感染力超越时空,其有补于世的作用不可小觑。先生强调学杜、强调文化传承,其意图是希望将不同时代的优秀文化精神联系起来,使过去的文化经验焕发新的生机,为解决当下问题服务。基于此,先生对杜甫伦理思想的开掘特别用力。 《忧国忧民无已时——杜甫爱国思想琐谈》深入挖掘了诗圣的爱国思想,指出:“诗圣杜甫这种忧国忧民无已时,君圣民安死方休的精神,在其后一千多年的历史中,特别是在中华民族国难深重、危亡在即的关键时刻,不知影响和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献身!”④杜甫在人格和行动上都代表着一种崇高理想,他的忠爱情怀、高迈气节,为万世景仰。而先生所揭示和倡导的,也是时代所最需要的爱国爱民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二、言必有征:在实证基础上提出问题推出结论

先生对杜甫有着强烈深沉的爱,而在具体的研究中,又总能保持一种理性的自觉。先生的治学原则,是谨遵冯沅君先生所教导的八字真言:“功夫要死,心眼要活。”⑤就杜甫研究而言,一是“全”。凡关于杜甫生平思想、家世交游、词语考证、作品笺释、历代评述、版本考释等等,多所涉猎;二是“细”。小至一字一典的考释,大至作品系年、人事史实等的考察,态度严谨,言必有据,不发无根之论。他特别注意发掘第一手资料,而不轻易沿用旧说成见。如 《读杜辨疑举例》一文,对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中“北渚凌清河”之“清河”的考释。“《宋本杜工部集》卷一注:‘一作青荷。’此后注本多从 ‘清河’,惟钱谦益从 ‘青荷’。”⑥先生认为旧注皆云“清河”即济水,实欠考,惟钱注正确,然钱未深究因由。先生引杜佑 《通典》、阎若璩《四书释地续》和 《潜邱剳记》等,细致辨析,并得出结论:“‘清河’,《宋本杜工部集》既说‘一作青荷’,必有所本,当从 ‘青荷’为是。‘清河’,或许为宋人所妄改,因为宋人随意改动杜甫诗句的例子并不罕见,不足为据。”⑦实乃发千年之覆,纠千年之误。《渔洋论杜》一文更是从文献入手,通过深入分析,拨云见日。王士禛为清初一代宗师,自从其甥婿赵执信扬言“阮翁酷不喜少陵”之后,学术界几乎形成共识,多数人认为士禛真的不喜欢杜甫。先生遍检渔洋论著和他人所引渔洋有关言论之后,“共辑得渔洋专论和涉及杜甫的言论230余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上述看法失之片面,也不符合渔洋论杜的实际情况”⑧。以翔实的资料,严密的论证,推翻了“渔洋不喜杜甫”这一历史“定论”。类似成果,在 《研究》中并不罕见,《论严杜交谊与杜甫之去蜀——兼与陈尚君同志商榷》《严羽为何推尊李杜》等,均属思虑周密,征引赅博,论证严谨,结论可信之作。

《诗话总龟》引《王直方诗话》云:“信乎!不行一万里,不读万卷书,不可看老杜诗也。”⑨读书是增进知识,提高理解能力;行路可丰富和深化理解者的感受,并获得书中难以学到的知识。《杜甫在山东行迹交游考辨》一文曾谈到济南历下亭。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后发现,杜诗“海右此亭古”之“此亭”,即历下亭,但非今日大明湖之历下亭,乃古大明湖之历下亭。先生认为,唐以前古大明湖即今济南市西门外五龙潭附近。当时,五龙潭东北两面均为大明湖,有古亭,即杜甫所称之历下亭。 “亭建于北魏以前,至杜甫来游时已有二、三百年历史,故诗中说:‘海右此亭古。’”⑩“在今五龙潭公园内名士阁西侧,竖一石碑,正面题 ‘古历亭旧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杜甫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⑪这些内容,均体现了实地考察与文献梳理的有机结合。先生的实践道出了一个事实,即对于杜甫诗中地名、位置等的研究,舍实地考察与文献考索二者结合,别无他途。

三、潜心耕作:为夯实杜甫研究基础尽心竭力

杜甫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充满复杂性与艰苦性,如杜诗编年、文献搜集、杜诗普及等等,这些工作专业性要求高,耗时耗力,看起来不够显眼,却是杜诗学的基石和支撑点。先生于更多利他性的基础性工作,一向身体力行,展现了一位有良知学人的高风亮节。

编写杜甫年谱是杜诗学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之一,先生在前贤时彦诸多年谱的基础上,浓缩和总结了杜甫生平研究的许多成果,本着严谨务实的态度,采取诗史互证的方法,斟酌损益,纠谬补缺,编写了 《杜甫年谱简编》。该年谱考订精细,新见颇多,表述简要准确,缜密可信,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除编写年谱,先生还对历史上一些注杜者进行考察。《宋代杜集“集注姓氏”考辨》长达八万多字,曾在 《文史》杂志连载,后先生又加以增补。文章交待:“今以 《分类杜诗》所载 ‘集注姓氏’为底本,并与 《分门集注》和《黄氏补注》所载加以考辨,以窥见所谓 ‘集注杜工部诗姓氏’的真面目,亦可略知宋代所谓 ‘千家注杜’的概貌。今依次列出原文,然后简介其生平与注杜情况,予以考辨。”⑫对杜集集注姓氏156家详加考辨,这一工作,前人尚未做过。

先生亦热衷于论杜文献资料的搜集、补充和辨析工作。有代表性的是对中华书局出版,华文轩所编的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的补遗。先生悉心搜寻,共辑得唐宋时期白居易、陆游等170人左右,350余条论杜文献。专论杜甫的诗话,以 《诸家老杜诗评》成书最早,且流传极罕,该书共辑录诸家诗话二百余条,其中六十余条不见于今存宋人著作,或与他书引文有较大出入,这部分资料,弥足珍贵。而蔡梦弼的 《杜工部草堂诗话》,传世版本较多,但多系残本,先生发现 《四库全书》所收《草堂诗话》较通行各本多出三十余条,很少为人注意。对两书这百余条引文,先生特加以校注,以飨读者。

先生还不遗余力地开展杜甫诗选、译注、鉴赏等普及性工作,以提高杜甫在社会的影响力。他所整理的 《杜甫诗》《杜甫集》《杜甫诗选》《新译杜甫诗选》等著作,即体现了这一思想。《〈新译杜甫诗选〉导读》一文,以明白晓畅的语言,介绍了杜甫家世与生平,勾画了诗圣的思想风貌,概括了诗人的文学成就。先生还写有一系列雅俗共赏的评析文章,如 《诗圣对诗仙的深切思念》《孤舟一系故园心》等,读者如能细细品味,对杜诗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裨益的。

由萧涤非先生挂帅、先生终审统稿的 《杜甫全集校注》,是近百年杜诗学领域最为丰硕的成果,值得大书特书。《研究》最后五篇均是关于《杜甫全集校注》的,它们感性、直观地展现了杜集校注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杜甫全集校注〉统稿后记》云:“注杜之艰难曲折,犹似老杜艰苦备尝之经历。注杜是炼狱,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可以提升人的道德情操,可以检验人对学术的赤诚。”⑬这是先生历经三十六载磨砺后获得的人生哲思与感悟。全集出版,最后手稿入藏国家图书馆,先生又特撰近五万字的 《〈杜甫全集校注〉编纂琐记》,作为 《研究》一书正编的最后一篇,可以说是对自己杜甫研究的一个总结。

先生曾长期师从冯沅君、萧涤非,深得两位大师真传。我从八十年代师从先生学习唐宋文学,虽受先生教诲熏染有日,无奈资质愚钝,学业无成,识见浅陋,无力窥先生学术堂奥。以上管见,亦难言探先生杜诗学真谛,盖借此略表孺慕之情而已。

注释:

①②③④⑥⑦⑧⑩⑪⑫⑬张忠纲:《诗圣杜甫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149页、卷首 《说“诗圣”》、卷首 《说“诗圣”》、第122页、第349页、第350页、第914页、第216页、第217页、第596页、第1580页。

⑤张忠纲:《作家作品散论》,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334页。

⑨阮阅:《诗话总龟》,卷二,四部丛刊本。

责任编辑 潘玥

作者:董利伟,《山东通信技术》副编审,250001。

猜你喜欢
诗圣杜诗杜甫
和李杜合影
登高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春雨中遥拜诗圣杜甫
贫困无田杜太守
忠贞不渝的“诗圣”杜甫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绝句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在当代我们如何读杜甫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