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2016-11-25 00:59陈伊
东方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心理学

陈伊

摘要: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环境,并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在积极心理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关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个体潜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品质的内容,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品质大学生心理健康

导论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国家很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培养,从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文件和意见,指导高校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2013年张小艳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看,当代大学生心理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学生占79.1%,具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2.4%,有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7.9%,有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0.6%,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到20.9%[1]。所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表现

当前,大学生朋友的心理品质总体上是好的。但学校和家庭教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能力培养的弊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当代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完全成熟,但心理上却未完全成熟。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良心理品质:

1、认知上的偏差

对大学生来说,智力和创造力都达到了人生的高峰期,却存在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灾难性思维等认知偏差。绝对化要求:容易出现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以偏概全等非理性思维。过分化概况:以一件事情的成败来评价自己或他人所有方面的不合理的认知方式。灾难化思维:过分夸大事情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认为如果发生一件不好的事情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而陷入抱怨、自责等极端的不良体验中。

(2)、不良情绪体验频繁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在情绪上,一方面表现为情绪情感丰富,对生活富有激情,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性较大,而且体验到的负性情绪较多。有学者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的结果发现:大学生自身情绪控制力较差,情绪受情景影响较大:如在“情绪起伏较大,常影响学习和休息”这一选项中,有31.7%的大学生做了肯定回答[2]。

(3)、意志上不够坚定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比较突出。树立了远大理想,却容易半途而废;自制力薄弱:对于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对于不该做的事情却去做,典型表现就是某些大学生存在“网络依赖症”。学者对南京六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百分比中,轻度依赖的学生占29.3%,较重依赖的学生占10.3%,严重依赖的学生占4.1% [3]。

(4)、欠缺优良的性格品质

当代大学生存在以下不良的性格品质:偏执:敏感多疑,无足够根据地怀疑他人的无意、非恶意甚至友好的行为;强迫:个体明知一些行为和观念持续存在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地反复出现,并感觉到紧张和痛苦;攻击性:较长时间的对环境、人和事物的敌对心理,表现出对他人的不满和厌恶,甚至对他人产生攻击和破坏行为;以自我为中心,不易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等。

了解大学生存在的不良品质,对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二、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对策

1、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多渠道了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年级特点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通过测评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国内比较好的测量工具如《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积极情绪体验量表》等测量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绪和积极心理状态。

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可以通过测量发现大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各个年级段的学生需要的教育方案,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让我们能切实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切切实实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

2、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笔者认为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心理调适的方法是很好的途径和渠道。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在课程中,老师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方向,努力从以解决心理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注重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的理念;

(2)、改革教学目标,树立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为核心的教学目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三个层次的目标,关注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个体并进行相应的咨询和辅导、针对部分大学生普遍心理问题而进行辅导和咨询、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笔者建议努力整合三个目标,突出开发大学生潜能和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的目标,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去应对消极的情绪和体验。

(3)、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融合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在课堂中,通过个案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收集大学生中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形成典型案例分析---课堂心理活动或体验---活动或体验后的交流和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3、以积极心理学为支撑,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促发展。只有在实践中的良好的体验才最能深入人心。而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活动中的体验、所受的感悟、心灵的触动而形成的。

笔者认为,活动本身就是实际而有效的教育刺激,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并从体验中发掘自己的潜能,所以我们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本着吸引学生“走出寝室、走出网络、走入团体、运动起来”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适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活动,比如: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手语大赛、心理电影赏析与点评、心理主题班会设计及展示大赛等等,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大胆展示,在活动中产生种种内心体验和感悟,通过活动学习如何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自信心得到增强等能力。笔者认为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大学生开展活动的重头戏。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培养当代大学生真诚、热情、自信、乐观等积极的心理品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也能激发个体潜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为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大事。

参考文献:

[1] 李焕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作用研究[J].

[2] 张淑玲,王怀章,王艳玲,孙闻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3月.

[3]王梁:《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分析一基于南京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杏》,《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5月.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心理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