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芳+王强+张玉平+田胜
摘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教材、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弊端。因此,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针对其弊端进行改革。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教师队伍建设及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
一、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单一,理论性较强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用教材普遍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虽然这些教材的内容也会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更新和改版,但总的来说,教材的内容还是比较单一,而且理论性较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教学方式和方法过于简单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运用“填鸭式”的理论灌输和强迫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和兴趣。在教育的目标上,强调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而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去因材施教。在教育的内容上,也过多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忽略了个人如何更好的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就要求以牺牲个人利益来满足和维护国家、集体利益,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背离人。
3、考核方式简单划一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理论考试,考核方式过于单一。许多高校老师都会在期末考试前对学生进行考前复习,划出重点,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复习重点背背书,基本上就可以通过考试。这样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只是浮于表面,许多学生并没能真正掌握和理解课程的内容及核心思想。另一方面也不能反映出学生们真实的政治思想状态。这种考核方式,还会使学生们认为,大学学习的重点只是专业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重要,只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试通过,修满学分即可。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因此,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就必须针对以上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
1、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填鸭式”、强迫式的灌输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育对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则忽视了学生们的主体需要和兴趣,学生只能被动地、消极地学习。因此,要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性。
加强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就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代大学生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一是当代大学生们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许多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都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各种问题,能够战胜各种困难,他们还要求有更多的发言权,有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决策和自我实践的意愿。二是当代大学生们具有较强的竞争参与意识。很多大学生不但重视学习理论知识,而且也重视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他们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也愿意参加各种竞选和比赛,以得到提升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三是当代大学生也有很强烈的求知欲。许多大学生都很关心国家大事,希望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这些时代特点,正确的去引导学生,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个性化。
其次,形成灌输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心理、思想和行为三者有机结合的立体结构。具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只是为人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行为习惯提供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们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能够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践行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因此,必须改进传统的灌输方法,重视学生们的社会实践的锻炼,以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
再次,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一是,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社会实践活动有其丰富的形式、内容,并且贴近实际。学生们在自愿的基础上广泛参与,不仅能够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主体能力。二是,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地了解社会。我国现在正处于历史转型的关键期,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社会问题。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头脑也过于理想化,因此对社会中的许多复杂问题缺乏深度的思考和剖析,很容易被一些负面的言论所影响,以致于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而社会实践,可以让他们有机会深入社会、接触社会,从而全面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体精神。三是,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从社会上的许多典型事例中受到感染,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他们的主体能力。
2、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又称口述法、系统讲授法,主要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系统而连贯地讲授知识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教学,虽然可以很系统地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知识,但这种方法缺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容易走向“灌输式”教学,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需要突破这种教学方法,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双向互动,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①参与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②专题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打破过去按照章节顺序授课的方式,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从社会热点问题中提炼和确定教学专题进行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能系统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又能分析社会热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并启发他们深入思考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③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为学生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价和讨论,最终得到结论或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启发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和动手,自主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⑤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软件、投影仪和音响为主体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文本、图像、动画和视频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加以整合,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运用以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辅以实践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心理学方法、艺术化方法、讨论法、录像演示法、系列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尝试,改革创新,将以上几种方法灵活地综合运用,使这些方法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队伍建设
没有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队伍,就不能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保障。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队伍建设,首先要在师资力量上有所保障。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我国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再加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和渗透到我国。这些思潮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只有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才可以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才能够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队伍素质上有所保障。教育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受教育者的受教程度和水平。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可以概括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三方面。最后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队伍的选拔、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上有所保障。学校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通过完善选拔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补充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使队伍保持活力;通过建立思政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不断提高思政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通过加强对思政队伍的管理,以提高思政理论课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教师激励考评体系,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才智和潜力,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方式
过去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基本上都是理论考试。这种考评方式既不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也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政治思想状态。因此必须改革这种考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考勤、课堂表现、调查报告及社会实践等。
参考文献:
[1]林为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教育理论研究,2015。
[2]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
[3]马仕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解读[J].江苏高教,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