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进
进入“十三五”,金沙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补短板、电子商务建平台、全域旅游塑品牌等战略行动,着力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发展篇章。
7月20日,在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的率领下,来自全省各县区的观摩代表云集金沙,参观了金沙县经济开发区日新月异的工业项目建设与产业配套设施。
龙头企业入驻
一业带动百业兴
前进、后退,升空、降落,一架架无人机高难度的飞行表演,让观摩团代表无不惊叹:“乌蒙山区能制造出这种高端产品,真是出人意料!”再来到贵州奥斯科尔电子科技实业公司,工人们在有条不紊的完成着不同的工序,生产的移动多媒体音响、迷你数码音响、迷你组合音响、智能手机K歌麦克风、DVD视盘机、耳塞、电池等远销国内外,成为韩国LG旗下品牌、印尼富士电器指定生产厂家,日本、台湾、俄罗斯等50多个东南亚、欧美、澳洲国家和地区的OEM合作厂商,以及国内部分知名品牌的OEM合作伙伴。
据开发区负责人介绍,奥斯科尔科技实业公司的落户,吸引了24家上下游高科技企业入驻。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了高科技电子产品集群基地,其中奥斯科尔、伟然电子等18家企业已经投产,解决5000余人就业问题。
在裕华隆电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公司已投入资金4亿元,主要生产扬声器、汽车喇叭、音响等数码产品,建成后五年内年产值预计达到6亿元,能解决1000多人就业,同时带动园区内钢材、磁材、纸材等行业的发展。”
“又是一个新的龙头企业,能带动多家上下游企业发展。”观摩团代表赫章县工业经济和能源局局长潘圣兰感慨地说。
每到一处,总是给观摩团带来不断的惊喜。
新项目纷纷落户,产业园区蓄势聚力,成为推动金沙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据介绍,今年1至6月,金沙经济开发区新入园产业项目16个,新增解决就业1440人,预计完成工业产值76.18亿元,进出口总额8000万美元,创税2.3亿元。
目前,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的金沙经济开发区已累计入驻项目157个,先后被评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综合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园区、“511”民营经济示范园区,2014年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10个样板示范园区之一,在全省百亿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排名中名列第一位……
全域发展
强势崛起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部,东邻遵义,南毗贵阳,西靠七星关,北接成渝,地处黔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杭瑞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赤望高速公路、规划中的攀黔快速铁路、古金高速公路穿越县境。是贵州省首批经济强县、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之一。
金沙矿产资源富集,境内有煤、铁、硫、磷、硅等19种矿藏,尤其煤炭储量极为丰富,初步探明的储量达72亿吨,是全国50个重点产煤县、“西电东送”工程能源基地之一。
金沙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山川毓秀、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54.13%,有冷水河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和钱壮飞烈士陵园、红军南渡乌江旧址、安底温泉等旅游景点,以及敖氏罗氏墓群石刻、清池江西会馆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沙酒文化渊远流长,“金沙回沙酒”连续蝉联“贵州十大名酒”称号,是中国驰名商标。金沙茶文化历史悠久,清池茶在汉代被列为宫庭贡品,“清水塘”牌清池翠片荣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金沙因此被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
“十二五”以来,金沙探索走出了一条开放带动、转型发展的新路。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96%以上。金沙在中国西部百强县的排名从2009年的76位攀升到2011年的58位,2013年跃升至32位,进入西部50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升级、持续发展,城乡统筹、环境优化,强农惠农、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
进入“十三五”,金沙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补短板、电子商务建平台、全域旅游塑品牌等战略行动,着力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发展篇章。
扬长补短
攻坚克难
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金沙县坚持“立足传统又高于传统、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在积极改造升级煤电产业的同时,以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为载体,培育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轻工酿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
木孔、大运等煤矿建成投产,兖矿公司龙凤煤矿启动建设,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机械化采掘水平不断提高。循环经济园区茶园电厂、生物质发电、华润水泥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民营经济园区春秋酒业、海悦通石材等17家民营企业集聚发展。全县企业数、个体工商户数分别从2010年的884个、0.9万户增加到2015年的4073个、3.06万户;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43.2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3.65亿元,年均增长16.7%;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0年33.4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4.51亿元,增加了3.72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5%。
脱贫攻坚是金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因此,金沙县一是把产业扶贫作为最核心的扶贫。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制定了《金沙县贫困村农业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实现87个贫困村现代农业产业全覆盖。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接帮扶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机制,采取“公司+村委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通过产业发展推进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狠抓“金沙贡茶”、商品蔬菜、特色经果林、生态畜牧业、优势中药材五大特色农业板块经济,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切实把产业做强、做优、做特。全县发展茶叶基地22.5万亩、蔬菜基地30万亩、经果林基地20万亩、中药材基地6万亩、规模化养殖场284个。
二是把就业扶贫作为最迫切的扶贫。仅金沙经济开发区解决就业2.6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5万余人,实现贫困人口年均增收3.5万元。
三是把教育扶贫作为最根本的扶贫。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30多亿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扩大贫困学生教育资助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源。
经过几年的努力,金沙县平坝、清池等12个贫困乡镇成功“摘帽”,实现贫困乡镇零发生率目标。全县贫困村减少到87个,贫困人口减少到5.23万人,计划到2018年实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