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2016-11-25 11:22邓万里
当代贵州 2016年38期
关键词:都匀市都匀攻坚

邓万里

这里是山水桥城、绿色都匀。

两百多年前,清代著名经学家洪亮吉曾站在都匀城西百子桥上凭栏咏叹:“沿流都有鹭鸶飞,空翠时时沁客衣。”

如今,拥有“全球绿色城市”“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市”等荣誉称号的都匀,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大生态与大扶贫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海拔1280多米的都匀市毛尖镇摆桑村,是都匀市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过去群众主要靠传统种植为生,“开荒开到天边边,种地种到山尖尖”。

如今,摆桑村凭借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发展起水苔、猕猴桃等生态产业,群众不仅通过土地流转、林地入股走上了产业致富路,还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吃上了“旅游饭”。

更多如摆桑村这样的生态致富故事在都匀涌现。毛尖镇坪阳村的“茶旅融合”、平浪镇共和村的“蓝莓致富”、匀东镇王司村的“中药材种植”……都匀市坚持绿色发展带动脱贫攻坚,让绿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亮的颜色。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促进脱贫。都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守好一口缸、净化一条江、护好一片绿,不断提升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推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林业管护工作,全市已完成8.67万亩营造林建设、168.3万亩林地保护,森林覆盖率达57.58%。强化剑江河主干流生态修复治理和景观打造相结合,形成“一江(剑江)三湖(南有“两河汇”、北有“三江堰”、西有绿茵湖)”的水生态治理工程新格局。都匀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筑牢绿色屏障。

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促进脱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和生态修复的根本性举措。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都匀通过盘活好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块地”,统筹好就业、就学和就医“三大问题”,衔接好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同时,对迁出地土地进行复垦或生态修复,做到生态改善与群众增收并举。

通过发展绿色产业促进脱贫。都匀重点发展以毛尖茶为主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走茶产业为主导、果蔬药融合发展之路,建立多个水果、蔬菜、中药种植基地,形成百花齐放的多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大力发展以毛尖茶加工为主的山地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和以“茶旅融合”为主的山地特色旅游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不断增强贫困人口脱贫的“造血功能”,让绿水青山变为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通过释放生态体制改革红利促进脱贫。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绿色资源惠及村集体和贫困户,目前已流转2608.5亩林地,实现103.23万亩公益林政策性森林投保工作。通过农村“沉睡”资源,把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变成资金、把资金变成资本,让农民更多地分享财产性收益。

实践证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可以实现二者双赢。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都匀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将更加有力有效有质量!(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都匀市都匀攻坚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阳光体育背景下都匀市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攻坚脱贫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绘就“大都匀”画卷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都匀市老干部心系都匀的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