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淑平,王济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现代农业与农业信贷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靳淑平,王济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随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信贷与现代农业的相关性日渐凸显。基于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回归方法对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指标与分项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因,对现代农业发展有显著影响,农业信贷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现代农业的发展可增长0.067个百分点,财政支农水平可提高0.2个百分点;但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农业信贷量。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强化政府为主导的全方位农业产业信贷服务,使农地融资、财政撬动信贷资金、价值链融资等多种模式尽快进入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农业信贷;农村金融;财政支农
现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农业生产全程高度现代化,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农业发展模式,它的发展不仅需要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还需要良好的生产条件和环境与之相适应,不仅需要“人”的投入,更需要“钱”的投入。在“钱”的投入上,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梅耶提出的“金融啄序”理论,筹资的顺序应该是: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中先间接融资,后直接融资;直接融资中先债券融资,后股票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使用生产经营主体的内部盈余进行筹资活动,外源融资是指向生产经营主体之外的人、企业或组织筹集资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的青壮劳动力离开土地去城里打工,土地越来越多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以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为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更多的资本金去承包土地、购买农机具、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农业部门对资本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在自身内源融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农业信贷资金则成为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
关于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性,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林毅夫等依照传统经济学逻辑观点,提出金融内生于经济发展的战略,认为农村金融的目的是合理有效地调动“三农”的经济资源和经济剩余[1]。King等指出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农业信贷投入低效率特点对农业增长产生制约作用[2]。针对我国农业发展与农村金融的关系,温涛等提出了改革开放前农村金融的前提是服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向工业和城市输送经济资源与经济剩余[3]。所以,我国的农村金融变迁是在政府强制力的作用下实现的,并非是从农村经济发展本身内生的。因此,冉光和认为以政府为强制力主导的制度变迁极有可能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抑制作用,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失调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4]。谢琼等认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目标存在失衡,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和金融功能方面[5]。关于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关系,张敬石等认为农村金融效率对缓解农村收入差距有促进作用,而农村金融规模作为不利因素影响着农村收入差距的缩小[6]。管福泉等利用浙江省11个地区1997-2007年的统计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城乡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金融发展总体来说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有限的促进作用,其中城市存款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反向关系,城市贷款对农村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7]。丁志国等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信贷结构失调和投资产出效率的“瓶颈”,限制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8]。
在这种情形下,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就必须更新这些阻碍生产力进步的机制。但是,更新人的理念需要人力资本,更新陈旧的农业生产设施需要物质资本,更新生产技术需要技术成本,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内源融资难以满足的情况下,作为外源融资的金融信贷资金自然而然地与农业生产结合在一起。所以,Johnson 等认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引入新的农业技术,如化肥、种子、机械以及现代灌溉设施等来提高农业产出,但是农业技术是资金密集型的,将会提高信贷需求[9]。信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巨大的,Siddiqi 等提出信用是主要的工具,可以帮助农民获得营运资金、固定资金和消费物品[10]。Saboor等得出相似的结论,即信贷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方面扮演主要角色,信贷的及时获取可以帮助农民购买所需的投入品和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1]。信贷还用来救济贫困、购置种子、化肥、牲畜和工具等[12],同时,信贷可得性增加了可以提高产量的生产技术的采纳程度,政府也可使用信贷程序来提高农业产出[13]。信贷技术的使用提高了信贷需求,提高了小农户的农业生产力[11]。信贷机构、化肥、种子、灌溉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是显著的[14-19],而用来提高农业产出的农业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农民的金融需求[20]。
以上诸多国内外研究成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为现代农业与农村金融政策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开拓研究思路、丰富研究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但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如缺乏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以往的研究中对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情况与金融服务相关性研究较多,而针对农业发展,尤其是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来分析其与农业信贷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上述问题为主要切入点,系统分析农业信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性。
(一)指标及数据的选取
现代农业的指标评价是分析现代农业与农业信贷关系的首要步骤。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对现代农业作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尽管各种研究由于其研究目标和重点有所不同,所的结论也有所差异,但在对现代农业的本质特点描述上形成了共识,即现代农业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所进行的现代产业,具有多功能、可持续、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等特点。从评价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角度而言,其指标设置必须在充分反映现代农业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既要考虑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也要考虑其产出结果;既要考虑现代农业的要素投入,也要考虑其产出效率;既要考虑现代农业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果,也要考虑其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了准确分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信贷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选取了1978—2012年的农业贷款水平、农村家庭人均农业纯收入水平、粮食产量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平、农田灌溉面积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土地生产率水平、财政支农水平、森林覆盖率水平等9个指标,其中农业贷款量代表农业信贷水平,作为投入指标以反映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粮食产量水平等8个指标加权后形成农业发展指标作为产出指标,权重根据专家打分法加以确定。9个指标中凡涉及价值量的指标均使用居民消费指数进行了折算,各年度各指标发展水平均以1978指标数值为基点进行了指数折算。指标及说明见表1。
表1 指标选取及说明
在9个指标中,农业贷款选自历年《中国金融年鉴》,粮食产量、农机总动力、财政支农资金、农田灌溉面积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土地生产率水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而得(见表2)。
表2 1978-2012年现代农业与农业信贷水平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金融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二)现代农业与农业信贷关系的基本判别
本研究首先对我国现代农业和农业信贷发展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描述和统计分析(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从1978年到2012年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发展速度看,1978-2002年发展较为缓慢,2003-2012年稍快一些;农业信贷水平从1978年到2012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发展速度看,1978-1999年发展较为缓慢,2000-2012年直线上升。从二者的发展态势看,现代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农业信贷的发展。
图1 1978-2012年现代农业与农业信贷发展水平
(三)ADF检验
本研究采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作为因变量、农业信贷水平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即:y=a+bx,其中y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x为农业信贷水平,a为常数项。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为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出现,需对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研究采用ADF检验法(单位根检验)对现代农业水平序列和农业信贷水平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信贷农业数列(y)经过二次差分后,检验t统计量为-8.36,小于显著性水平为1%的临界值,可在99%的置信度下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农业信贷数列(x)经过一次差分后,检验t统计量为-3.93,小于限制性水平为1%的临界值,可在99%的置信度下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是用于考察一个序列是否是另一个序列产生的原因,原假设为序列x不是序列y产生的原因。选取显著性水平为0.1, 当P>0.1时,表示接受原假设,即序列x不是序列y产生的原因; 反之,当P<0.1时,则表示拒绝原假设, 即序列x是序列y产生的原因。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注:***、**、*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同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在1%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x与y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x是y的因,即农业信贷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因,这种因果关系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信贷发展对现代农业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但是反过来,y不是x的因,即现代农业发展不是农业信贷发展的因,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日益提高,手中的存款也相应增加,但农民的存款没有就地转化为农业贷款,而是通过金融机构流向其他行业。而本研究使用的信贷指标是贷款量,所以现代农业发展的信贷效果不明显。因此也能看出,消除农业存款的“漏出”现象,防止资金外流,形成农业领域内部资金存贷款的良性循环,应成为解决农业信贷资金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五)回归分析结果
两个数列经过了平稳性检验和因果分析后,得到如下回归结果(见表4)。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自变量x的收尾概率小于显著性水平0.01,可以判断在99%的置信度下拒绝原假设,说明农业信贷水平x对农业发展水平y影响显著。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回归方程为:y=1.374 14+0.067 245x,即农业信贷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可增长0.067个百分点。
(一)指标的选择
如前文所述,选取1978-2012年的农业贷款水平、农村家庭人均农业纯收入水平、粮食产量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平、农田灌溉面积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土地生产率水平、森林覆盖率水平 9个指标作为变量进行分析,其中农业贷款作为农业信贷水平指标,是自变量,以x表示;其余8个指标作为农业分项指标,是因变量,分别以income、grain、machine、irrigate、finance、labour、land和forest表示。
(二)ADF检验
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对农业8个分项指标进行平稳性分析,得出:农村家庭人均农业纯收入水平、粮食产量水平为经过一阶差分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平稳,农田灌溉面积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为经过二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平稳。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平、土地生产率水平、财政支农水平、森林覆盖率水平为经过二阶差分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平稳(见表5)。
(三)格兰杰因果分析
通过对农业信贷与上述8个农业分项指标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得出如下检验结果(见表6)。
表5 农业分项指标与农业信贷的关系分析结果
注:△、△△分别表示经过一阶差分、二阶差分后达到平稳
表6 农业分项指标与农业信贷格兰杰分析结果
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显示,农业信贷-土地生产率水平呈双向因果关系,即农业信贷与土地生产率水平互为原因,相互影响,农业信贷加大了土地的投入,使土地产出增加;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土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必然增加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农业信贷-农业灌溉水平、农业信贷-森林覆盖率呈双向非因果关系,即农业信贷与农业灌溉水平、森林覆盖率之间无因果关系,二者无互补影响,因为近些年来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改造、植树造林等国家直接投资进行建设,很少使用信贷资金进行相关建设,资金投入量相对较少,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改造以及植树造林面积等发展缓慢,年度变化不太大。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农业信贷、粮食产量-农业信贷、农机总动力-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水平-农业信贷、劳动生产率-农业信贷五组变量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农业信贷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粮食产量、财政支农水平、劳动生产率的因,说明随着农村信贷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增加,规模化水平带来了规模化收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粮食产量、财政支农水平、劳动生产率也随之提高。农业信贷-农业机械发展水平单向逆因果关系,即农机发展水平是农业信贷的因,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必需的条件,购置大型农业机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自有资金不足时信贷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四)回归分析
根据农业的8个分项指标与农业信贷的关系展开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6。
对经过平稳检验的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得出8个回归方程:
1.income=4.270 648+0.092 524x
2.grain=1.276 248+0.006 169x
3.machine=1.624 039+0.071 277x
4.irrigate=1.136 589+0.012 158x
5.finance=-1.542 235+0.200 317x
6.labour=1.122 424+0.090 159x
7.land=1.603 117+0.078 256x
8.forest=1.083 528+0.008 297x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程度大体可分为三类:最高为财政投入,回归系数高达0.2;第二类为家庭人均收入、农业机械、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回归系数大体为0.06~0.1之间;第三类为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回归系数低于0.02以下。
对财政支持水平回归系数0.200 317最大,农业信贷每提高1%,财政支持水平可提高0.2%,此种现象说明信贷水平的提高对金融机构来讲可得到更多的财政贴息和补助,对农民来讲也可得到更多的农业直补,财政资金的投入也具有较强的逐利性,农业经营主体或项目获得金融贷款越多,财政支持也愿意跟进,最终导致金融信贷带动了财政支农。
对农村家庭人均农业纯收入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回归系数也是比较高,均得到0.09个百分点,说明农业信贷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家庭人均农业纯收入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可提高0.09个以上的百分点;对农机发展水平、土地生产率水平的回归系数均在0.07以上,农业信贷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农机发展水平提高0.07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说明,金融贷款不仅促进了农业要素投入(资金、机械)的增加,另一方面也验证了金融贷款对农业生产率的提升也产生了明显的作用。信贷对农业机械作用明显,说明尽管国家对农机购买采取了财政补贴的政策,但信贷仍然对其快速增加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森林覆盖率回归系数0.008 297最小,说明农业信贷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水平提高0.008个百分点;粮食产量水平的回归系数也是比较低的,只有0.006 169,说明农业信贷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水平只提高0.006个百分点;对农业灌溉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012 158,农业信贷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灌溉水平只能提高0.01个百分点。这三个回归系数很小说明农业信贷对这三方面的建设投资力度不够。探其原因,这三个指标分别代表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粮食生产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共同特点是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收益低,但社会效益巨大,金融机构的趋利行为不愿意将有限的资金投放到这些领域,因此国家政策性金融应更多地向这些领域倾斜,加大信贷服务力度,同时加大对商业性金融机构投资上述领域的奖励及补贴力度,提高其投资公益性行业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农业总体指标与农业信贷回归分析中的农业信贷系数偏低主要是由于森林覆盖率、粮食产量水平以及农田灌溉水平的信贷系数过低造成的。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国家需下大力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国家政策对商业银行的诱导,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基础性、公益性事业的支持。
(一)研究结论
1.农业信贷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因,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的影响显著。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农业信贷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因,这种因果关系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农业信贷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可增长0.067个百分点
2.农业资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其边际效益较大于其他生产要素。从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分项指标来看,信贷资金对人均家庭农业收入、粮食产量、财政支农水平、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但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分项指标中财政支农水平回归系数最大,农业信贷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财政支农水平可提高0.2个百分点,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作用为0.02个百分点,约占0.067个百分点的30%,远远大于其他分项指标的贡献。
3.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农业信贷的发展速度。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一项综合工程,它的发展水平是由粮食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可持续发展水平等多项指标加权而得,现代农业的的发展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与影响,有的指标由于基数大、年度变化很小,如森林覆盖率等,使得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偏慢;而农业信贷在测度时只是使用了信贷量一个指标,信贷量在近几年的年均递增速度较快,使得农业信贷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现代农业发展速度,根据回归分析,农业信贷水平的发展速度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14.9倍。要充分提升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加快农业信贷支农力度。
(二)政策建议
1.应重视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加大农业信贷力度。实证分析表明,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存在显著影响,并存在因果关系,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起促进作用,加强农业信贷业务,必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登上新台阶。对于现代农业的分项指标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粮食产量、财政支农水平、劳动生产率等对农业信贷反应敏感的指标,可更多地采用金融信贷手段加以推进;而农田水利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改善对农业信贷反应不敏感,这些方面需要资金较多,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渠道投入资金。在加强信贷业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其他方面的投入,如政策支持、科技投入等。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与贷款知识的培训,提高农业生产大户的综合素质,可进一步克服农业生产大户贷款方面的局限性,在申贷过程中少走弯路,更多地得到贷款机会和贷款量。
2.强化政府在信贷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全方位农业产业信贷服务模式。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风险大、盈利率低,使得银行的趋利性特点与之相矛盾。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往往将上市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盈利产业等列为首选的信贷支持对象,而对于农业产业则是次之对待,使得很多农村中的农业生产主体得不到贷款或得到的贷款很少,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鉴于这种状况,政府应该着眼于构建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结合的多元化农业融资体系,形成合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中央层面专门设立具有行政指导职能的 “农业产业金融服务管理中心”。该中心对全国的农业信贷支持进行整体规划与布局,包括总体信贷规模、重点发展区域、各家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的任务分工等,真正将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人人必做的公益性事业、作为金融部门业绩考核的指标之一。
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建设,增加农业信贷资源。首先是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成为农村地区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主体。由于农村信用社抗御风险能力较弱,需对农信社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其次是加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建设,发挥亲缘地缘、经营灵活的优势,降低信贷管理中的交易信息成本,减少不良贷款。三是探索开发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担保贷款等适合家庭农场、农村中小企业的专项贷款产品。四是在财政贴息方面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农业产业贷款给予更多倾斜,在税收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提高其对农业产业信贷支持的利润空间。
3.更新信贷模式与手段,加快农地融资、财政撬动信贷资金、价值链融资、移动金融等多种模式进入农业。鉴于国家信贷政策的刚性要求以及农业生产自身的高风险性,自身缺乏资金、资产的农业生产主体很难得到信贷资金支持,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尤其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为此,首先应鼓励新型的农业信贷模式进入农业生产,如农地融资、财政撬动信贷资金、价值链融资、移动金融等。农地融资是农业生产所用土地经过确权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权等纳入抵押担保范畴,排除获取信贷资金的障碍。价值链融资是充分调动农业生产链条中各参与者的积极性,上游企业分别采取直接融资或充当担保人等间接融资方式使农业生产主体获得信贷资金。移动金融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金融服务当中,可进一步节约建设金融机构的实体成本,为边远地区居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财政撬动信贷资金则是政府出面使用财政资金成立信贷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以放大信贷资金的支持范围,使农业财政补贴真正用到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业财政补贴使用效率,扩大利润空间。其次是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从事种养结合的兼业化、规模化生产,降低农业信贷风险,获得更多规模收益。根据经济学原理,规模化生产可以带来规模收益,金融机构的趋利行为使得贷款更愿意流向收益高的部门或产业,因此规模化的生产可以吸引更多的农业贷款。
[1] 林毅夫,蔡昉,李周.对赶超战略的反思[J].战略与管理,1994(12):1-12.
[2] King R G,R Levine.Finance,Entrepreneurship,and Grow
-th: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513-524.
[3] 温涛,冉光和,熊德平. 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30-42.
[4] 冉光和,张金鑫.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山东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8(6):47-51.
[5] 谢琼,方爱国,王雅鹏.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了吗? [J].经济评论,2009(3):61-68.
[6] 张敬石,郭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1):34-41.
[7] 管福泉,褚保金.城乡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案例剖析[J].经济纵横,2012(2):78-81.
[8] 丁志国,徐德财,赵晶.农村金融有效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吗?[J].农业经济问题,2012(9):50-56.
[9] Jonson,Bruce F,John Cownie.The Seed-fertilizer Revolution and Labor Force Absorp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4):569-582.
[10] Siddiqi Muhammad,Wasif Mazhar-ul-Haq,Kishwar Naheed Baluch. Institutional Credit: A Policy Tool for Enhancement of Agricultural Income of Pakistan[J].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Arts & Humanities,2004:37.
[11] Saboor Abdul,Maqsood Hussain,Madiha Munir.Impact of Micro Credit in Alleviating Poverty:An Insight From Rural Rawalpindi, Pakistan[J].Pak. j.Life soc.Sci,2009,7(1):90-97.
[12] Yusuf M .Farm Credit Situation in Asia[M].Tokyo: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1984:455-494,
[13] Adam,Dale W,Robert C Vogel.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Low-income Countries[M]//Carl a,John Staatz (eds).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 World.Second Edition. Baltimore: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0.
[14] Zuberi H A .Institutional Credit and Balanced Growth:A Case Study of Pakistan[J].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1983,8(2):167-184.
[15] Zuberi,H A.Institutional Credit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Balanced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1990,15(1):121-137.
[16] Sohail J,Malik,Muhammad,ect.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Credit i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Pakistan[R].The Pakistan Development Review,1991:1 039-1 048.
[17] Iqbal M,Muhammad, M Azeem khan,et al .Determinants of Higher Wheat Productivity in Irrigated Pakistan[R].The Pakistan Development Review,2001:753-766.
[18] Iqbal M,A Munir,K Abbas.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Credi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Pakistan[R].The Pakistan Development Review, 2003:469-485.
[19] Waqar Akram,Zakir Hussain,Hazoor M,et al ..Impact of Agriculture Credit on Growth and Poverty in Pakistan (Time Series Analysis Through Error Correction Model)[J].European Journal of Scientific Research,2008(2):243-251.
[20] Abedullah,N Mahmood,M Khalid,et al .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Credit in the Growth of Livestock Sector: A Case Study of Faisalabad Pakistan[R].Vet. J,2009:81-84.Empirical Analysis on Correl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Credit
JIN Shu-ping,WANG Ji-min
(InstituteofAgriculturalEconomicsandDevelopment,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dern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credit become obvious. Based on the related data of 1978-201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dern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credit is analyzed using the regres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gricultural credi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with every 1% growth of agricultural credit amoun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crease by 0.067%, and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financial subsidies increase by 0.2%.
modern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credit;correlation;empirical analysis
2016-01-14
10.13968/j.cnki.1009-9107.2016.06.17
农业部软科学基金项目(201609);亚洲开发银行援助项目(8126)
靳淑平(1970-),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F304.5
A
1009-9107(2016)06-0121-08
However, as modern agriculture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ts development speed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agricultural credit. To promote the influence on modern agricultural,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must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dern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credit, strengthen all-around agricultural credit service led by the government, speed up all kinds of model into the agriculture, such as rural land financing, financial leverage credit, value chain finance, 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