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打造科技型现代农业开发区的做法及对策

2016-11-25 19:43郭志强严云陈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9期
关键词:慈溪对策

郭志强+严云+陈丹

摘 要:该文介绍了慈溪市打造科技型现代农业开发区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打造科技型现代农业开发区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慈溪;科技现状;农业开发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024-03

Abstract:Based on Cixi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zone innovation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innovation activities such as research, visits, and shortcomings of main practice in-depth stud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zon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build a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zone.

Key words:Cixi;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tuation;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zone;Countermeasure

慈溪市现代农业开发区成立于2009年,规划面积0.7万hm2,已经纳入宁波慈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并引入了泰国正大集团等19家国内外大型企业相继入驻,水稻、蔬菜、蛋鸡、奶牛、瓜果、牧草等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已成为慈溪市重要的粮食保障和蔬菜供应基地。但是,由于开发区是近几年围垦形成的盐碱地,特色农业产业及精品农业尚未出现,土壤制约、企业科技实力、产业布局不够优化等因素逐渐成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目前,开发区入驻企业19家,各入驻企业成立以来,共计承担科技项目10多项,涉及国家、宁波、慈溪等多个层次和新品种引进、土壤改良、高产栽培、自动化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

1 园区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做法

1.1 “激活动力”加快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一是优化创业基地发展环境。开发区管委会积极布局规模化水稻、特色蔬菜、蛋鸡、奶牛等种植养殖产业和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农产品加工、研发培训等延伸产业,为科技团队入驻参与创建搭建产业平台。二是加强科技项目对接交流。针对入驻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盐碱土壤改良、耐盐作物筛选、夏季高温育苗等难题,由开发区管委会牵头,赴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宁波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科技对接,邀请专家来园区实地指导,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截至目前,已促成宁波农科院精品西甜瓜团队、浙江大学畜禽健康养殖技术团队、浙江万里学院药用植物栽培与品种改良团队等3支特派员团队常年入驻基地开展创业创新。

1.2 “形成合力”有效促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建立三方联动机制。以科技为纽带,按照“构筑大平台、凝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实现大转化”要求,建立“企业—管委会—科研院校”三方联动机制,拓展沟通交流渠道,汇聚学科、技术、人才优势,主动收集双方意向与需求,为优秀农业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牵线搭桥。二是加大先进技术培训力度。邀请科研院所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对接企业,就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养殖技术、农业高新装备应用等开展田间指导。同时,针对企业主、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培训和业务学习,组织入驻企业负责人参观西安杨凌农高会及嘉兴、苏州、上海孙桥等地优秀农业园区,引导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农业。三是创新成果转化方式。通过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吸纳各方社会技术、资本、人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科技团队直接或间接到园区创业,加快优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目前已有宁农高科13.33hm2瓜菜种苗繁育等多个农业高科技项目在园区落地。

1.3 “凝聚智力”积极构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一是为科技创新借力。通过对接,园区与浙江大学等10余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科技人才“专家库”,目前已有浙江大学、宁波农科院等一批国内高级农业专家长期入驻园区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二是为服务提升助力。注重引进农业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针对企业产业规划、土壤改良、作物病虫害、农业物联网及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开展研究,为企业提供有效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三是为企业发展蓄力。搭建大学生与企业就业信息对接平台,协助企业引进优秀大、中专涉农毕业生,并积极协调落实相关人才政策,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为企业发展蓄力。截至目前,入驻企业共引进各类优秀大学毕业生80余名,其中博士2名;累计获得各项人才政策扶持19人次。

2 园区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研投入少。从现有规模企业调查显示,入驻企业真正有较大研发投入的企业仅3家,占11%,其他企业均处于产业布局与开发阶段,且有研发投入的3家企业其实际研发经费远远达不到企业销售收入的4%,即使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其研发费用最多约占销售收入的2%左右。二是涉农人才少。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技术创新人员总数只占全部员工的不到5%。从职称结构来看,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2∶14,与国际上合理的职称比例1∶3∶6相差较大。企业大专以上学历约占企业职工总数的7%左右,2015年企业科研人员的比重仅为3%左右,这也是影响企业科研投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三是承担项目少。园区入驻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8家,但承担市级以上项目的企业只有4家,占比只有10%。有项目承担的企业对项目实施比较积极,而没有申报科技项目的企业对科技项目知之甚少,造成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2.2 原因分析 一是内部因素。部分主体创新意识不够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还未认识到位,对开展技术创新存在抵触心理。同时,近年来,农业人才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根据调研,目前在涉农企业就业的劳动力大多数在55~65岁之间,涉农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农业工作的意愿不高;从事水稻、蔬菜、水果、花卉种植的简单劳动力日工资达200~300元左右,日益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压缩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利润空间。二是外部因素。开发区政策引导力度还不够强,导致企业投入积极性不高,相应的当地产业政策配套不到位。同时,政策性农业保险门槛较高,保费高、起赔要求高,难以赔付等现象依然存在。另外,虽然开发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渐增加,但由于开发区范围广、项目不集中等因素,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不足,园区规划道路硬化率不足30%。

3 加快科技创新驱动机制形成的对策

3.1 营造经营开展创新活动环境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高标准”农业园区。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土地整理、智慧农业等项目,加强园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水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通畅、排灌方便、用电保障、用水便利、信息通畅,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力争形成与“一流农业园区”相匹配的“高标准”基础设施环境。二是创新发展保障体制机制,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制定和出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将发展品牌农业作为扶持重点之一,增加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于品牌的创建和开发、涉农商标注册等重点给予扶持和奖励。三是深入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六次产业”发展样板。首先要加快纵向延伸产业链条,通过以企引企、科技对接等方式,广泛对接引进种子种苗等产业链前端产业,并加快食品加工、稻米蔬菜等精深加工产业的建设。其次,要加快横向拓展产业内涵,加快完成园区休闲农业规划,整合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布局休闲农业、休闲旅游度假等,探索建设休闲观光和生态旅游“沿海线”。再次,并加快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布局,积极探索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六次产业化”综合发展模式。

3.2 搭建经营主体开展创新活动平台 一是搭建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建设工作,鼓励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着力打造区域性食品加工研发高地。加大对盐碱土壤改良、食品研发、农业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投入、研发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二是理顺服务机制、健全服务队伍。借助各级农业大学、农科院、农技推广部门的力量,形成园区农业生产与质量监管的“常规部队”和“强化部队”。积极创造人才留得住的创业工作氛围,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三是引才育才机制健全。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扶持专项政策资金,加大引才力度,打造科技、人才聚集高地,深入挖掘已有浙大、浙农林、宁波农科院等专家团队潜力,发挥其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吸引中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创新创业,引导企业申报“上林英才”、“宁波3315”人才计划及国家层面科技攻关项目。

3.3 实施科技型主体梯队培育工程 一是激励骨干型科技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以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为目标,依托区内龙头企业,支持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设备改造升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完善研发平台、吸引高端研发团队,提高企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促使其做精做大做强。二是促进成长型科技经营主体提质升级。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扶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申报农业科技创新性企业。建设企业研发中心,不断提升发展质量,转型成长为大中型科技企业。三是扶持初创型科技经营主体加快成长。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等为载体,以政策资金支持和优质服务为手段,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孵化、招商选资、高层次人才领办创办等方式,引进培养一批初创型科技企业。

参考文献

[1]纪传如.农业科技创新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7):216-220.

[2]纪绍勤.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3]张晓玲.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4]陈建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慈溪对策
走在下雪的路上
慈溪,为它的美食疯狂打call!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慈溪杨梅包装设计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200余吨危险废物随意堆放 慈溪破获重大“污泥”案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基于浙江省慈溪老年大学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