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齐哈尔大学 杜君
浅谈“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融合发展
文/齐齐哈尔大学 杜君
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融合的必要性,认为高校图书馆需要充分构建网络信息平台,多元用户需求下亟须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进行融合;同时针对当前发展现状,提出“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融合亟须解决的问题,最后在技术基础合作层面和多元化合作方式上探寻“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融合的新途径,以期对高校图书馆的今后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建设;融合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社会将信息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衣食住行,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各种生活的点滴,信息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我们被信息所包围,我们也充分享受信息给我们的便捷性。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充分建设好和利用好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当前培育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传播优秀信息文化的重要平台。所以说,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当今信息时代,如何将高校图书馆与当前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是当前亟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
图书馆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的一个重要建设平台,一个好的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之所在。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底蕴。可以认为,图书馆是一个高校的门面。
那么在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不少高校建校时间久,都已经上百年,而图书馆的历史也是源远悠长,在图书馆中对于书籍的查询、借阅、使用等管理情况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状态。之所以较为原始,通过调查国内多所大学图书馆发现,很多高校对于学生在图书馆借阅书籍还处于手动登记借阅信息,手动归还书籍,手动查询书籍信息等,图书馆内书籍数量众多,如果对于每一本书籍都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势必会大大地增加无谓的工作量,浪费宝贵的时间,同时人工管理的方式也会很容易出现管理不当,出现误差和失误的情况。
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社会的影响下,不少高校已经开始逐渐探索采用人工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模式相对于以往的传统模式,在处理方式和处理效率上都有很大改进和提升。这是今后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
当前信息化有较多的处理方法,其中结合互联网而采用的信息技术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以当前提的较为火热的“互联网+”为典型代表。“互联网+”可以理解为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广泛综合使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与自身产业特征相结合,带动自身产业的飞速发展。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印证了互联网在当前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性。而具体到高校图书馆行业而言,“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融合十分有必要,而且必需。
(一)高校图书馆需要充分构建网络信息平台。高校图书馆是一所高校的具体信息库,承载着高校的教学内涵与教学精华。在网络信息化主导的发展背景下,无缝信息化办公的出现,给构建网络信息平台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途径。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信息量丰富,推送及时有效,用户服务自主化的等一系列新的特征,这些特征大大提升了信息办公的质量与数量,促进了网络信息平台上信息的多样化发展。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逐渐兴起,带动以WEB为基本多元化承载终端的网络化图书馆信息管理模式也在逐渐兴起,在WEB模式的带动下,通过在网页登录个人图书馆数据库,进行书籍查询,借阅等一系列操作措施,给予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高速和日新月异的,随着近期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增加,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快速发展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与实现方式。“互联网+”以WEB模式为基础,同时又在WEB模式上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和多层次的延伸,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根据不完全统计资料,自2013年以来,在中国“互联网+”的规模已经飞速增加,从2013年的1个平台数量已经增加到了2015年的8个平台数量。
(二)多元用户需求下亟须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进行融合。信息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多元化,它提供给人们多种途径和方法去接触、了解、制造和产生各类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人们不再像以往在单一的模式和途径下,没有选择被动地去接受各类信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高校中的学生和老师,在不少发达地区,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更是扩大到了社会人员。可以预见,在庞大的用户人群面前,其用户需要是多元化的,人们也希望在多元化的需求方式下获得不同的用户体验。而高校图书馆就需要注重用户这些基本需求,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相互融合,进行多元化有目的有尝试的探索。举例而言,对于高校中的学生而言,高校图书馆建设需要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优势学科的构建;对于高校中的老师而言,则需要在学科中加强网络资源平台的服务和建设的融合;而对于社会上人员而言,则是要在“互联网+”模式下注重应用资源的共建共享,使得应用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说,多元化用户需求是“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进行融合的直接动力。
诚然,“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在亟须融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具体有如下两点。
(一)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落后于网络用户需求。前文提到过,当前各个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虽然正在飞速发展,但是与信息化技术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明显差距。当前已经不仅仅是web时代,“互联网+”更是提出了物联网时代的要求,那么通过走访与调查国内多家高校图书馆,其服务技术、手段和功能适应性还远远不能满足物联网时代下用户的多元化需求,那么更是可以得知,在较为落后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平台建设下,用户使用网络信息服务资源工具的方式和方法远远达不到现代网络信息服务技术的发展水平。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基于WEB模式的信息管理平台,不少高校图书馆一直沿用至今,那么距此已经有20多个年头,虽然系统已经经过多次升级处理,但是也远远跟不上当前蓬勃增长的多元化用户需求。因此,可以说,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整体是落后于网络用户需求的。
(二)“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个人隐私问题需重视。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其丰富的信息量令人叹为观止。信息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给用户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便捷性和舒适性。而高校图书馆更是可以利用信息时代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作为强大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多样的网络资源信息和个人定制的个性化服务。但是开放性和多样性不仅仅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优势,同时,也是信息时代需要着重注意的一个安全性问题。
开放性就意味着用户的个人信息更容易被获取到,不少黑客利用网络安全的漏洞,制造计算机病毒,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贩卖。严重影响到用户的个人隐私安全。对于高校图书馆也是如此,其网络信息平台中包含着用户的多种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窃取,个人信息安全着实堪忧。所以说,“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个人隐私问题卓需重视。
“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融合是今后发展的大趋势,虽然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将这些问题处理好,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相比,微乎其微。具体来说,“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融合。
(一)注重技术基础合作。“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融合建设,是硬件和软件共同合作的结果。如何将“互联网+”中的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一系列技术内涵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充分结合,在不同层面给予充分体现,则是技术基础合作层面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以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向上构建图书馆混合服务平台,再向上层次搭载图书馆应用平台系统。同时,更是以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心,向下搭载图书馆检索平台服务,再向下构建图书馆基础设施服务。整个平台分为五级梯度,而结合“互联网+”技术内涵,则是具体从资源描述,资源发现,资源匹配,资源调度和数据发布五个层面给予充分结合。用户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使用智能系统查找和定位图书、读者和服务场所等,能够实现查看高校图书馆整体地图,实现无缝化衔接室内外资源。在智能信息平台上,图书馆所有图书的各个书架的馆藏信息得以呈现。
(二)注重合作方式多元化。信息的多元化更是承载着合作方式的多元化。具体到“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建设层面,也是如此。“互联网+”本身就是依赖于计算机多种处理技术,呈现出智能化的特征,高校图书馆建设也应当体现这一优势。在多元的合作方式下,开启智能化的标签。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书籍或者学生的借阅证中嵌入电子标签,实现对高校图书馆文献的智能查找、定位和管理,然后提供给用户;又比如,“互联网+”是以物联网作为依托,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提供给用户虚拟服务,实现电子书籍的借阅和阅读。
“互联网+”是现代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与趋势,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建设进行融合,构建智能化服务系统,提升用户体验与信息检索和查询的效率,是今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1]刘英梅.论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融合发展[J].情报探索,2015(10):12-15.
[2]王卫军.移动互联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业变革[J].图书与情报,2014(8):22-25.
[3]司敬新.移动图书馆—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J].黑龙江史志,2014(12):18-22.
[4]王方.众创空间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04):18-22.
[5]何海波.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创新发展[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04):18-22.
[6]高平.“三网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研究[J].高教学刊,2015(04):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