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琦
让“工匠精神”在职工心中生根开花
■葛文琦
“十一”期间,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与中宣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新闻专题片《大国工匠》,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的《大国工匠》第4季新闻节目热播,在全国广大职工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当今社会需要工匠精神,自己要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向工匠学习,焕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
今年以来,“大国工匠”不断映入眼帘,且常说常新。各行业的“执牛耳者”一再刷新“工匠精神”的新高度、新维度。当今,我们应在亿万职工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匠人的这一优良传统在职工心中生根开花。
工匠精神是中华文明精髓的延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形成的优良传统。“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工匠精神,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亘古未灭。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奠定了我国匠人的历史高度。汴京开宝寺塔“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正是古代匠人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典范。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今,依然熠熠生辉,与“中国智造”相得益彰。
弘扬工匠精神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与技能竞赛的激励。今年两会,培育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无疑不是对“工匠精神”广大职工的莫大的肯定与鼓舞。“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如今,一线“工匠”登上国家科技奖励最高领奖台已屡见不鲜,企业内部争相开展技能竞赛,采取适当物质奖励。让职工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从根本上提升职工的地位,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
有观点认为,通过技能竞赛激励,奖励“拔尖者”,会使企业资源过于集中,形成“虹吸效应”,造成“不患寡而患不均”。然而,恰恰相反,造就大国工匠首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一水激活万水流。”让每一位职工都更好地体现主观能动作用,从而从整体上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万象争先,争做上游。其次,“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创新是工匠精神另一永恒的内在追求。鲁班发明了钻、刨子、铲子、曲尺、画线用的墨斗,一切从无到有,鲁班已成为智慧与创新的象征。而今,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无一不在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工匠精神是成就更多大国工匠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是建功“十三五”的具体途径,同样也是每一位职工去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它不仅仅在于传承与创新,更值得强调的是传扬光大,让其在亿万职工心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涟漪,在职工心中播下成为“大国工匠”的种子。惟其如此,“工匠精神”方能在祖国大地上满地开花,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