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日华
红糖新娘
※ 杜日华
红糖记录着叔父、叔母难忘的爱情故事。
1970年,叔叔步入了而立之年,但婚事还未落着,祖母为此焦急万分,日夜操心。之前十年,祖母曾托过无数的媒人给叔叔介绍对象,但皆嫌我们家境贫穷而一个个“吹”了。那年,心急如焚的祖母再托媒人帮忙,媒人几经努力,才从邻村带来了一位女青年跟叔叔相亲。
这位女青年叫阿梅,她家也穷得如水洗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阿梅及其父母终于答应了这门亲事,祖母为此乐开了花。在祖母的再三催促下,阿梅的父母同意女儿于当年的年末跟叔叔结婚。
按我们当地的风俗,结婚前十几天,男方要给女方送去“彩礼”,我们乡下人把它叫“过礼”。一天,媒人来告诉祖母:“五婶,阿梅妈要求过300元的礼。”那时300元可谓一笔天大的数目。你们想想:庄稼有种无收,连闹饥荒,政府又不准百姓开荒种菜,不准多养家禽家畜。鸡鸭只准各养两三只,猪只准养一头。而鸡、猪又要按要求上调给国家。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就只靠这些,一年的收入不过四五百元。为了办妥叔叔的婚事,祖母硬着头皮东借西借,好不容易才筹够了300元。准备“过礼”时,媒人又来告诉祖母:“五婶,阿梅妈说还要20斤红糖,因为阿梅大嫂快坐月了。”祖母听了,心一沉:20斤红糖,又要几元钱,又要糖票啊……唉,不管怎样,为了这门盼了十年的婚事,我必须答应她。想到这里,祖母满脸笑容,对媒人说:
“阿芳,这个不要紧,我答应她,保证给她送去20斤红糖。”
那是饥荒和物质匮乏的年代,妇女坐月都没有什么能吃的,有番薯和稀粥就算很不错了。至于补品,唯一就是红糖。因为红糖益气补血、健脾胃、活血化淤。老人家说,妇女产后身体虚弱,要补身子最好就是红糖冲烧酒。
当晚,祖父、祖母及我爸妈坐在一起商量如何才买到20斤红糖的事。祖父说:“几经艰难才筹够300元钱,而现在又要几元钱买红糖,这几元钱又向谁借呢?就算弄到钱,糖票呢?唉……”那时是计划经济,买什么都要“票”,一个大户家庭半年才分给不足两斤的糖票,要凑足20斤糖票实在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祖母说:“筹钱和糖票两样皆难,但无论如何都要上了,没有退路可言。”爸妈也同意祖母的说法,决定向别人借钱借糖票。于是,祖母和我的母亲就日夜马不停蹄,跑东家,串西家;跑亲戚,走朋友……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努力,才借到十斤糖票。祖母对媒人说:“阿芳,你跟阿梅父母说,我们经千辛万苦才筹到十斤糖票,就送去十斤红糖行不行。一年到晚,人家也有大小事情,糖票确实难借。”很快,媒人又来告知祖母:“五婶,我跟阿梅父母说过了,他们不同意。他们说一定要送去20斤红糖,因为这20斤糖非常有用,十分重要。”又过了一个多月,终于把钱和糖票筹够了。那晚,在微弱的煤油灯下,祖父、祖母和我爸妈围在一起,个个满脸笑容。祖母紧紧地抓住这来之不易的糖票,小心翼翼地数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叠得整整齐齐的,再用布包起来,自言自语道:“明天就去买红糖,买回来了,连同‘礼’一齐送过去。这样,他们一定会满意了吧。”第二天,祖母一大早就来到大队的供销社买红糖。售货员说:
“红糖昨天卖完了,中午才去长岐供销社取货,你下午再来买吧。”祖母一听,十分沮丧,心想:下午能保证取到红糖回来吗?万一取不到,岂不要等到明天?过礼又要拖多一天了。不如今天就去长岐圩买吧。想到这里,祖母空着肚子,一口气跑到了近20里路的长岐圩。当祖母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托着这20斤红糖回到家里,把经过告知家人时,个个都睁大眼睛望着祖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果然,当媒人把“彩礼”和红糖送过去时,阿梅的家人个个欢天喜地,连连称赞祖母能干,有本事。
当年的腊月,阿梅和叔叔结婚了。来饮喜酒的一位亲戚开玩笑说:“没有二十斤红糖,这门亲事可能就不成了,这新娘是用20斤红糖换来的。那么,这新娘应叫“红糖新娘!”这亲戚的一番话引得在场的人个个笑弯了腰。笑声一浪盖过一浪,很久很久才平静下来。从此,叔母阿梅的名字就被“红糖新娘”所代替,在村中传开了……
星移斗转,46年过去了。当年青春靓丽的“红糖新娘”现步入了古稀之年。每当谈起当年“红糖过礼”的事,叔母就很有感触地说:“当时生活太困难,又太需要红糖了,所以才……”咀嚼着叔母这句话,我心中不禁涌出无限的感慨:红糖调味补身体,更为爱情铸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