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之魂

2016-11-25 21:16:14文/孔
中华魂 2016年6期
关键词:共工大禹流传

文/孔 见

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之魂

文/孔 见

在中国,上古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可谓是家喻户晓。现代科学证明,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在冰川晚期,随着气候转暖曾经出现过全球性的洪水泛滥。在世界许多民族远古流传的神话、传说中,都有对这次大洪水的记忆。但在欧洲各民族流传的神话、传说中,无论是《圣经·创世记》关于“诺亚方舟”的记载,还是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的儿子杜卡里翁依照父亲的指示制造方舟,都把这次大洪水说成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都是为逃避灾难求得生存。而中国反映这次洪水灾难的大禹治水,则表现了与天抗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铸造了中华民族之魂。

在中国古籍中,也有关于这次大洪水的记载。如《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意思是说,洪水为害,它已经浩浩荡荡地包围着山并且淹上了部分的丘陵。《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这也大多是从自然灾难上描述的,并不涉及上天惩罚之说。关于大禹其人和治水事迹,《史记》等许多古籍中多有追记。在中国上古传说中,有合称“五帝”的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据考证,“帝”字的古义是审查、审定,帝是部落联盟事务的管理者,即部落联盟的领导人、联盟长。禹是他们的后继者,也是上古历史上最后一位联盟长。大禹在治水中所表现的顽强神勇、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则大多是通过神话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大禹面对滔天洪水,民不聊生,痛下救民于水火的决心。他继承父亲鲧治水的精神,又接受他失败的教训,一方面填堵筑堤,一方面疏通导引。正是神话描述中的“导川夷岩,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大禹在治水中表现了他的严明军令,据传在驱逐兴风作浪、狂暴无比的恶神共工时,他大会诸神于会稽山时,有一位身高三丈多的防风氏无故迟到,大禹即将他斩首示众,以示君命不可违。为了砍下这个高汉子的头,还专门筑了一道堤,让防风氏站在堤下,行刑者在堤上才能把他的头砍下。对于这次与共工的恶战,《荀子·成相篇》记载了这个传说:“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在这些神话传说中,留下了大禹疏通导引治水的丰功伟绩。比如,说大禹治理淮河,三上桐柏山,终于把淮河水导入大海。又如,大禹治理长江,先要凿开三峡,他用斧头劈,不能奏效,又命神牛用头角撬,牛角撬弯了也无能为力;后来他用巨大的凿子开山,轰鸣之声震天响,继之又命火神把山石烧得粉碎,终于成为今天的三峡水道。再如,大禹从青海积石山开始疏导黄河,据说当时龙门山和吕梁山相连,堵住了黄河的去路,他用神力把龙门劈为两半,使河水从峭壁间通过,这就是今天的龙门。所以,《庄子·天下篇》说:大禹“堙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洲”,治理了“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

传说中的大禹多是表现他过人的神力,但其中也无不透露出他的无私忘我、艰苦卓绝的伟大品格。《庄子·天下篇》说:“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擳疾风,置万国”。他得了“偏枯”的毛病,走起路来十分艰难。他为治水常常是“昼不暇食,夜不暇寝”。传说中,他“劳身焦思,七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卦不顾,履遗不蹑。”成为千古美谈。

大禹治水的成功,使他自然成为帝舜的传人,被推举为联盟长。他在位时,致力于修治农田水利,恢复农耕,并加强武力以抵御外部的侵入,继续为华夏建功立业。

伟哉大禹,千古传颂。早在春秋时期成书的《左传》就发出“美哉大禹,明德远矣”的赞誉。《汉书》说:“禹治水,百姓罢劳;成功既立,万世赖之”。唐代明君李世民到三门峡考察水利时,感慨系之,在石壁上刻下一首对大禹的颂辞:“仰登砥柱,北望龙门,芒芒禹迹,浩浩长春”。诗人李白游览黄河时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公无渡河》一诗,赞叹道:“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堙洪水,九州始桑麻”。

大禹治水的传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它为多少英雄儿女所继承、所弘扬,创造出独领风骚的中华文明。今天,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是多么地需要这种“民族的脊梁”。

猜你喜欢
共工大禹流传
大禹奖工程风采展示
共工触山
经典“咏”流传
幼儿园(2021年9期)2021-08-23 01:08:16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5:10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中华诗词(2019年6期)2019-11-25 01:45:58
祝融胜共工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小大禹”来治水
齐天石与共工氏——从西游到红楼:石头的脱胎换骨(一)
西南学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