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庚圣 李梅
利用文昌卫星发射外部性助推海南发展
文|征庚圣 李梅
文昌需要进一步加强横向经济联系,利用自身特色资源,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与合作优势,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外差效应或外部效应、外部经济。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设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文昌首次实现卫星发射圆满成功是国家科技的一次重大事件,但航天发射在治理上与海南其他工业项目有很大差异,如能有效利用其外部性,将对海南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产生重要意义。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撰文回忆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及协调的过程。据他回顾,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并经过多轮科学评估。最初论证时曾有海南三亚和文昌、广东阳江3个方案,最终花落文昌。
与其他海南重大工业项目不同,文昌卫星发射有以下特殊性:
首先,文昌卫星发射更带有公共产品的性质。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卫星发射从军用过渡到军民两用并举,为国防、气象等方面服务。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在卫星发射场选址和发射效率上具有区位优势,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全国性的公共产品,是其责任和担当,是将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综合衡量的结果。
其次,文昌卫星发射体现了技术变迁及效率导向。在原有的三个处于内陆的航天发射中心中,西昌发射中心纬度最低,气象条件较好,能满足保密需要,但也存在着卫星残骸坠落的安全隐患以及大型火箭运输条件的制约。相对而言,文昌卫星发射塔离海边不足千米,火箭升空后就到达广阔的海面上空,在发射期间,只要对出港渔民有所限制,安全隐患较少;海上运输便捷,可以更好地发挥清澜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文昌纬度更低,有测算表明,与位于北纬28度的西昌发射场相比,从海南航天发射场发射火箭,有效载荷将提高7.4%。
“飞地经济”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从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管理体制、市场地位和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来看,其带有典型的“飞地经济”色彩,均由飞出地派遣管理团队对发射场建设投入、运行和发射活动进行管理,与属地管理有很大差别。
第一,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设带有行政配置资源的色彩,更多是自上而下制度变迁的结果。为推进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2007年8月,中央批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并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建设、管理、使用。在现有的配置格局下,为了防止其他发射中心资源闲置及利用效率不高,有必要从统一协调的角度对几个航天发射中心各自的定位加以界定。在公共产品市场化配置资源受到局限的前提下,非市场力量通过内部计划和系统内部订单配置资源。
第二,卫星发射涉及的产业链与海南现有工业关联度不高。载人航天是我国航天军工技术的集中体现。据媒体报道,我国航天装备主要由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研制。在海南相关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现实条件下,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和前瞻规划,文昌卫星发射对海南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形成不了“大推动”效应,发挥不了“增长极”作用。囿于各种局限,卫星发射无法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持续提升本地企业竞争力,本地企业无法通过交换,获得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可能存在着“灯下黑”的现象;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与本地市场的关联度不高。
第三,场区管理模式与海南现有产业园区存在很大差别。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占地16000多亩,主要由龙楼发射场区、文昌办公生活区、海口试验技术部、琛航岛测控区等功能区组成,拥有设施设备完善的测试发射、测量控制、气象、通信、技术勤务保障五大系统。而海南现有的产业园区大都为政府主导型,由政府部门单独或与园区结合,对园内产业活动进行规划指导和管理;文昌航天发射场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建设、管理、使用,更类似于公司型园区的管理架构,文昌市专门成立了航天服务管理局进行对接。
利用文昌卫星发射的外部性,推动海南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任。2016年7月,省委六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站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高度,明确提出: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积极推动重载火箭总装总测项目落地海南,配套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加快建设航天主题公园,塑造航天旅游品牌。利用航天科技推动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与服务产业化基地和传感器生产基地,发展空间遥感大数据应用产业。除此之外,海南还需借势使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改变传统旅游格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卫星发射对海南的外部性得到有效体现。
第一,加强文昌市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据报道,文昌市为航天城失地农民安排安置区总用地面积1308亩,建设联排统建房1086套,公寓安置房100套。文昌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与卫星发射相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航天工业园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文昌市应借鉴琼海市“就地城镇化”的思路和做法,通过提供创业兴业的环境,尽量使当地农民离土不离乡,将航天发射对当地农民的影响降至最低,推动诱导式的制度变迁,提供更好的人文社会环境。
第二,加强旅游产业链建设,推动旅游范围经济的形成。文昌自然风光优美、社会人文底蕴深厚,但由于对旅游范围经济挖掘力度不够,2015年旅游接待过夜人次仅173.84万人次,在东部6个市县中一直处于较后位置。卫星发射将激活文昌全域旅游的潜质,推动“食住行游购娱”纳入新的航天要素。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万名岛内外游客实地观看了文昌火箭首飞。随着我国发射任务更多地向文昌航天发射场倾斜和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海南东部游的格局将会发生变化,相关部门和企业需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以创新促发展,设计更合理的线路,提供更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以航天要素带动全域旅游发展“起飞”。
第三,放大文昌卫星发射影响,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文昌卫星发射需要与海南经济社会的内生式自我发展相结合,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路子。2015年,文昌市人均GDP约为4817美元,不仅低于全省的人均6580美元,也低于同属海南北部的海口市和澄迈县的人均8000美元,发展压力巨大。今年,“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板块的重要内容,正式写入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文昌需要进一步加强横向经济联系,利用自身特色资源,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与合作优势,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H
(作者单位: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