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孔江平

2016-11-25 14:50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言学语音信号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主持人:孔江平

导语 “生态语言学”提出至今已逾四十年,它将自然科学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了语言学研究,从而确定了其科学的地位。近十年来,生态语言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不断发展,在语言生态背景下重新探讨语言的本质,触及了语言学的基础核心问题。另外,语言生态的实践研究也在多层面展开,对全球语言—文化—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实时监测,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周边国家语言生态和文化的多样性极为复杂,这对我国的对外经贸活动、工程投资和文化传播来说是一个必须提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系统理论和方法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2015年3月暨南大学成立应用语言学研究院,设立了“语言文化生态研究中心”。近期主要开展了环南海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生态问题研究,以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专栏汇集了六篇语言生态方面的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希望能推动中国生态语言学的学术研究。

首先,从生态学和生态语言学的基本定义、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的角度,讨论了中国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和与生态语言学相关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态语言学在中国目前应确定的研究范畴和基本内容。在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意义方面,主要从基础理论、自然生态学和社会形态学三个方面讨论了开展中国周边国家语言生态学研究对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和国家语言安全,特别是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还从理论上讨论了语言跨境对语言生态的影响、语言生态对跨境语言的影响和语言生态视野下跨境语言研究的定位与原则。并从语言研究者的社会责任角度讨论与生态语言学有关的问题以及语言研究者的社会责任与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认同。

其次,专栏介绍了生态语言学国际上近十年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生态语言学在国际上的理论进展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生态背景下探讨语言本体和语言的本质;二是,探讨生态语言学不同研究方式的融合。在实践研究方面,主要开展了全球语言—文化—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研究。在国际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方面,主要分析和介绍了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前沿、生态语言学的跨学科理论、方法和视野以及生态语言学继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科学的反思。同时,还介绍了生态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和应用服务的发展趋势。

最后,针对语言生态研究中语言保存和记录的问题,提出使用语音多模态的数字化方法。从言语产生角度全面记录与语音相关的不同信号,详细介绍了多通道同步采录语音信号、视频信号、嗓音信号、呼吸信号和电子腭位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对于语音保存与研究、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及濒危语言数字化博物馆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语言学语音信号
微信语音恐惧症
完形填空二则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对方正在输入……
信号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