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志华
工作交流
深刻领会一脉相承的理论精髓准确把握一以贯之的实践指南
——海南史志工作践行实事求是的深度思考
文|毛志华
史志工作应是践行实事求是的表率,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内在要求。把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到史志各项工作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在全面领会中央精神、省委决策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海南实际,在更好地落实落地上下功夫,确保史志工作既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接地气",出实效。
“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丰厚于西方外来文化的滋养,洗礼、凝练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实事求是”不是单纯的哲学思想,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理论体系,更是始终面向实践的行动纲领。
“实事求是”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实事求是”从词源上最早可追溯至《汉书》,其中《河间献王传》记载“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近代,一些思想家们用它来指称西方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其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实事求是”这句古语进行了科学阐释。在对“实事求是”命题进行哲学改造时,毛泽东同志剥离了中国古代哲学固有的封建“外衣”,摒弃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成分,赋予了其全新的内涵,如: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理论联系实际等含义。因此,“实事求是”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历史概念。
“实事求是”是对西方外来哲学的借鉴和超越。毋庸置疑,“实事求是”最核心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但“实事求是”思想与中国实际密切结合,它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作出了理论的概括,又指导和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它既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又完全是中国化的,做到了最易被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所接受。因此,“实事求是”是对西方外来哲学思想的借鉴和超越,是一个科学概念。
“实事求是”面向实践发展创新。“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复杂历史、丰富经验和沉痛教训作出全面系统的总结后所提出,并成为面向实践的行动指南和原则规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理论上深刻分析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联系,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强调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果,从一个新的角度扩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的本质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又一次凝练。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继承了党的实事求是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务实的思想作风更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如:务实的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务实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宏观上,最重要的是认清把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看待、辩证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微观上,最基础的是摸清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务实要求以问题为导向,高度重视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准确把握实际情况,务求“深、实、细、准、效”,等等。
我们党反复强调实事求是,因为实事求是非常重要、紧要,更因坚持实事求是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现实工作中,做不到实事求是的人和事比比皆是,有的干部常年坐在办公室,从有关材料出发,下基层少,接触群众少,掌握第一手情况少,偏听偏信、若明若暗;有的从个人经验出发,殊不知过去合理的现在不一定合理,过去有效的现在可能无效;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围绕着个人名誉、地位、利益打小算盘,满口“假、大、空”,甚至欺上瞒下;有的不喜欢听真话、听实话,自我陶醉,不能直面问题、修正错误;相当一部分人在实践面前唯书唯上,在工作面前固步自封,在风险面前明哲保身,在利益面前迷失本心。凡此种种都偏离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出现知之非难,行之惟艰的局面。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做到了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变化了的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够适用”。因此,我们更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坚持实事求是,须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自觉。从实际出发,要从全面的实际出发,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能一叶障目;从实际出发,要从典型的实际出发,从大量客观存在的实事中抓住能够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东西,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找到最能表现事物面貌的典型特质,认清其本质。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抽象的道理,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和途径,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实事求是,须有善于开拓创新的能力。实事求是要求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事”去“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当前面对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推进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思想冲突,利益纠葛,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永不僵化的思想状态,敢于创新,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更要善于创新,解放思想大胆干,尊重科学不蛮干,不断审视前进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坚持实事求是,须有为民尽责服务的担当。只有心中有民,才能尽责为民,才会真正务实。坚持实事求是,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从思想认识上、感情表达中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虚心求教问策,把智慧的增长、本领的增强、水平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坚持实事求是,须有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品格。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保证。只有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才能在任何时候都做到说实话、做实事、做老实人;才能专注于工作、专注于职责,用工作价值体现人生价值;才能敢于坚持真理,特别是在真理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时候,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和捍卫真理;才能有自我否定的勇气,在面对工作失误时,主动承担责任,及时修正错误、减少损失;才能在面对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的抵制和反对,甚至引起“众怒”而“自毁前程”时,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到位,直至贯彻到底。
史志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服务者和奉献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举旗者和护旗者。史志工作应是践行实事求是的表率,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内在要求。把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到史志各项工作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在全面领会中央精神、省委决策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海南实际,在更好地落实落地上下功夫,确保史志工作既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接地气”,出实效。
坚持实事求是,前提是牢牢把握“实事”,突出问题导向。海南省史志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各项工作发展不均衡,且存在亟待解决的制约因素和深层矛盾。这就是“实事”,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不容忘记忽视,更不能闪躲回避。因此,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破解发展短板。资料是史志工作的生命线,存史是史志工作第一职责,资料征集工作直接关系史志研究、成果转化和资政育人的成效,党中央、国务院也在相关文件中对做好史志资料征集工作提出明确意见。但长期以来,受限于零星、分散和被动的传统征集方式,海南存史这一工作开展不够扎实,史志发展基础不够牢固。针对问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史志办瞄准症结,抓住关键,报请省委、省政府实施资料年报制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开展资料征集,依靠制度创新,借助行政权威,变被动征集为主动报送,以此来突破史志事业发展的瓶颈,从而更好地践行职责,履行使命。
坚持实事求是,核心是紧紧扣住“求是”,探求路径规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史志工作的价值所在。要发挥史志作用,就必须在实践中思考路径、探求规律、积累经验,用以指导实践。当前中央要求,党史研究要坚持“一突出”“两跟进”,及时记载正在进行的新的实践和积累的新鲜经验,更好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真正做到“党有所需,‘史’有所为”。为此,省史志办及时转变研究重心,将《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第三卷)》的编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将《改革开放实录(海南篇)》作为三卷编撰之基,划分多个研究专题,更多地关注海南改革发展本身,关注经验成就与问题矛盾,不拘一格吸引专家学者、党政机关等各类人员参与研究,稳步推进工作。国务院提出,2020年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针对三沙设市晚于海南省志二轮规划的现实,省史志办主动加强与有关方面的沟通协商,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编修《三沙市志》的可行性,创造性地提出将《三沙市志》作为特例,不列入海南省二轮修志规划,上限可追溯到事物发端,下限定为2015年,力争于2020年前完成编纂出版任务。这些想法,得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和三沙有关方面的肯定与支持,编修工作顺利推进。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是“练内功”出成果,践行职责使命。“以史鉴今,资治育人”是史志工作的职责使命。史志工作成效大小,归根结底是由资治和育人的效果来衡量。史志部门资治育人的特点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述往事,思来者”。史志编研成果,是建立在广征博引、深耕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其史实可信,观点可取,本身就是资治育人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抓手。从一定意义上说,编研与资治、育人是统一的,是同一事物的两面,离开编研,其他一切工作必然是空中楼阁。因此,省史志办大力弘扬“以编研为中心”的思想,紧紧把握“编研”这一核心,把多出成果、出优秀成果作为硬道理,在“练内功”上下足功夫。进一步突出成果导向,将编研情况作为市县评先基本标准,将研究成果作为个人评优的重要依据,明确导向,划定红线,规范引领;同时以重点编研课题为依托,培养和造就研究人才,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建立青年人才科研资助、奖励制度和有利于其脱颖而出的竞争择优机制,努力为史志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坚持实事求是,落脚是完善成果共享,服务人民大众。“修史为用,修志为用”,除了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更要着眼当前,立足当下。对于这一点,我们犯过教条主义的错误,走过不实事求是的弯路。如在《海南年鉴》面向社会发行的问题上,曾主观认为其运营体制已由市场运作、发行支撑变为财政兜底,没有考虑其较大的影响力和稳定的市场需求这一“实事”,就教条地停止了面向社会发行,导致资源浪费,也使得史志服务社会失去一个重要抓手,甚至出现盗版书横行的不良影响。经过调查研究,省史志办提出以让渡部分版权,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恢复《海南年鉴》出版发行,获益全部用于支持海南中共党史学会、海南地方志学会发展,实现了“多赢”局面。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树立共享史志理念,切实服务好人民大众。要积极探索“史志+旅游”,积极参与红色旅游线路的创建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推动“史志+教育”,在党校、大专院校、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党史和地情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编撰出版简史、简本等普及读物,有针对性地开展学史用史、读志用志活动;要实现“史志+科技”,利用建设“智能岛”的有利条件,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多手段、多途径传播史志信息;要进一步做好开放式、服务性、公众化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全力以赴推进海南史志馆建设,早日将其打造为传播史志文化、开发史志资源、展示事业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载体。
(作者系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本文责编/曹秋秀 邮箱/364801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