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艳
摘 要:立体阅读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以及空间,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多元阅读的生态化的阅读形态。这样的阅读状态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方式,而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深入感悟文本,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关键词:立体阅读;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38-01
一、角色体验,实现有效评价
在立体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创造环境,鼓励学生真实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其中角色体验是较为有效的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充分感受文本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同时学会有效评价学生的课堂展示,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一课时,教师在授课之前对于这篇文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篇文章中学生可以借鉴的生活经历以及情感非常少,而且文章采用了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样的课文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中的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教师就要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在学生诵读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请一位学生扮演海伦,教师用布条蒙住他的眼睛,让他从自己的座位走到讲台找到粉笔,然后在黑板上写上课文的题目,在这个过程中,其他任何学生不能帮助他。当他体会整个过程之后,让他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时学生说: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感到特别的无助,感觉时间非常漫长,特别希望有谁能提示或者搀扶一下。由于有了真实的体验,理解海伦的心理就会变得比较容易。这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走入文本设置的环境,将学生变成文中的主人公亲自体验和感受,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收获独特的感悟,而且在与他人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升华自己的认知。
二、精读课文,达成深度对话
在立体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解读文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还要注重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进行精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指导学生对于文本的精妙语句进行仔细深入的品读,和作者以及文本产生共鸣,启发学生思考,升华学生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钱学森》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文章。通过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在大家的合作探究下,学生对文本进行了这样的概述:这篇文章描述了钱学森冲破各种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火箭以及导弹的研制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事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于是教师指导学生对于相关的段落进行精读。例如,教师抓住文本中的“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句话指导学生精读:“请同学们深入思考,美国的高级军官说出这样的话还有什么深刻的意思吗?”经过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有的学生说美国人是在用金钱或者高官利诱钱学森,还有的学生说也许他们是在威胁钱学森,如果钱学森不答应他们的条件,他们就会采取强硬的措施逼迫。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对钱学森的敬佩之情更加浓厚,也实现了深度阅读的目的。
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加深入,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文本中简单却蕴含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与教师以及文本深度对话,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三、情感教育,感悟文本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当今新课改的要求,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注重选择一些情感内涵丰富的文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接受感情的熏陶,提升情感价值观。其中,引导学生朗读、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增加情感体验,效果很好。
例如,教师在教授《雪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中的情感,采用了多种形式阅读帮助学生体验情感。首先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读,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己的疑惑或者感受最深刻的地方,然后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加深感受,之后让学生结成小组,在组内进行课文的朗读,互评交流,在此基础上,鼓励想在班上朗读的同学主动站起来给大家朗读,最后大家齐读。经过这样反复的“读”,学生对于文本中的情感有了认识:腿受伤的孩子和翅膀受伤的白鸽有着共同的向往,孤独的孩子对白鸽奉献了自己的同情以及爱心,也为白鸽的痊愈而高兴,这让我们看到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心灵,同时自己也深受感动。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学生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的解读,同时能够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以及爱憎敬鄙,促进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刻感悟文本的内涵。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立体阅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尽最大努力还原语文学习的本色,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时使语文阅读教学真实、高效、生动、精彩。
参考文献:
[1]蒋红森.阅读课选择“教什么”的三个考虑[J].语文教学通讯,2013,(8).
[2]陆璟.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对阅读成绩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2,(18).
[3]赵徐洲.确定的教决定确定的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如何确定[J].宁夏教育,2010,(9).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