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供销社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了全市供销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供销社改革的若干对策:明确供销社改革目标取向;基层组织各主体协调发展;以“合作”理念构建为农服务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关键词】 综合改革;供销社;现状与问题;对策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为供销社发展提出了新的重大战略要求和历史任务。汉中市供销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经济组织,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自身改革发展,提升内生活力和服务动力,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汉中市基层组织现状
汉中市供销合作社是市政府领导的全市供销社联合组织。目前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85个,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1个,创建市级示范专业社24个、省级8个、国家级3个。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923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98个、庄稼医院54个、合作经济联合体26个。专业社(联合社)入社社员24765人,带动农户34636户,户均年收入比未入社农户增加0.16万元。全系统原有干部职工10542人,其中离退休3290人,分流安置4809人,在册干部职工2443人(其中在岗仅为1141人)。近年来,汉中市、县区供销社积极探索培育和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取得了初步成效。镇巴县供销社结合该县农业产业实际,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4个,为全市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最多的县。勉县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织农户利用稻草制成草制品出售,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解决了焚烧秸秆污染环境问题;汉台区大红门供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计划投资10亿建设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已建成7个经营点,并开展信用合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销社组织结构缺乏科学性
供销社是一个资产构成多样、组织成分多元、地位性质特殊的经济组织,过去几十年汉中一些供销社组建发展并不是由农民自己的意愿,计划经济、官办色彩浓厚,供销社资产定性为国有资产更为确切。在机关角色定位上有偏差,机关不把自身定位“准”生意人位置,而定位为管理者、行政者,一些新进人员总认为与政府有粘连关系,依赖政府谋生存的念想。同时汉中供销社系统组织关系较为松散,虽然有《章程》规范其行为,但市、县两级供销社多年没有设立理事会、监事会机构,甚至未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缺乏内在的利益关系和约束机制。
2、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重
汉中全系统目前除2.2亿元银行债务外,欠职工“三金”9550万元,欠职工工资和集资款4230万元,欠股金、应付账款等7100万元,有效资产负债率达230%,这些沉淀债务成为各级供销社难以承受的负担。供销社系统人员老化,职工平均年龄48.3岁,由于职工社保缴纳严重不足,医保缴纳时断时续,影响职工正常退休和药费报销,成为系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债务沉重,企业流动资金枯竭,资信受损,企业融资困难,缺乏活力,阻碍改革发展。
3、供销社内部管理运作缺乏规范性
一是社员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各级机关为国有资产的实际出资代表人和监管人,管理层由机关任命,企业内生动力不强。二是联合社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问题比较突出,企业创新发展,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三是企业发展离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差距大,社有企业功能基本丧失,很多基层组织以资产管理和租赁为主混日子。
4、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有的地方党政领导对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要求供销社改完卖完,退出县域经济,弱化了服务“三农”的职能。一是政府投入不足。由于供销社具有公益性服务性质,离开了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供销合作社难以走上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中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政策,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至今个别县也没有出台相关实施文件,一些促进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政策得不到具体落实,制约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三是对供销社合法权益保护不够,个别侵犯基层供销社合法权益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地方随意平调供销社资产,致使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干扰。
三、深化供销社改革的若干对策
1、明确供销社改革目标取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销合作社正在从主要承担政策性业务的单位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主体,成为介于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一个特殊的市场主体。供销社改革要加快转变经营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强化基层社建设,因地制宜,将资金投入到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有发展前途的经营服务领域和行业及业态之中,真正实现“与农民联系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改革目标。
2、基层组织各主体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好基层组织新旧主体间的关系,基础较好的企业可以成为新型合作经济组合的孵化器,以基层企业为核心发展其他基层组织;基层企业情况较差甚至没有的地方可以先集中精力发展其他基层主体。等条件成熟再回头解决旧的问题,同时注重各个主体均衡发展。按照经营服务领域和侧重的不同,促进各个主体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3、以“合作”理念构建为农服务平台
一是要加快社区平台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全方位的服务。二是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打造助农增收网络平台。要加强联合与合作,采取改造、改组、社会加盟等形式,实现经营体制和机制转换,实施商品的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加快推进现代化经营业态的发展。三是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加强产业化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市场的发展路子。四是推进纵向联合。组织好市政府与省供销社战略合作实施,探索与京津冀地区对口合作等“走出去”战略。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要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多渠道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快处置供销合作社的金融债务,支持市供销社与金融系统就银行债务回购等问题达成解决方案,并得到落实。二是要积极落实供销合作社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职工在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的各种优惠政策,为供销社深化改革提供保障。三是市县政府及市供销社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进一步推进我市新网工程建设。同时,市人民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逐年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供销社培育和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四是市供销社要认真履行好监督、服务和教育培训职责,指导基层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机构,推进双线运行,建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夯实设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并研究解决基层社人员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新森.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改革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J].中国合作经济,2016(04).
[2] 供销合作社:精准施策发力“十三五”[J].中国合作经济,2016(04).
[3] 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系统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及优秀调研成果,2014.
[4] 魏毅,李和胜.江西鹰潭市供销社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商业研究,2007(03).
[5] 汉中市供销合作社网站http://gxs.hanzhong.gov.cn/.
【作者简介】
赵振兴(1984-)男,汉族,陕西汉中人,供职于汉中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大学本科学历,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地方政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