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立+谢斌
摘 要 分析作案人年龄一直是刑事技术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现场勘查员对案件现场分析的难点。本文试着从手印特征入手,对作案人的年龄做了浅显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各位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手印特征 年龄 纹线
作者简介:万立、谢斌,江西省赣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痕迹检验。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318
迄今为止,尚无准确的计算年龄的方法,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多综合分析现场情况、手印的外形轮廓、长短宽窄、纹线的宽窄密度、纹线边缘形态和清晰度、细点线出现的多少,以及褶纹皱纹和脱皮的表现等等因素,作出判断,从而勾划出一个大致的年龄阶段(或范围)。
一、攀爬能力与年龄的关系
有许多案件是作案人爬越障碍,攀登高处的情况下发生的,依据现场条件,分析攀越的能力和技巧,是分析年龄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一起百货大楼设在三楼的钟表店铺被盗案,装表的铁柜被砸。经勘查发现作案人是攀爬外墙的“引水管”(俗称水漏子)登上三楼窗户,然后破窗而入,案毕后又顺“引水管”下达地面逃跑的。这种顺利地攀上、攀下的能力是年近半百或幼年的少年儿童所难于完成的,应当在青年人中,且具有一定攀登技巧的人,要从这类人中寻找侦缉对象。根据办案部门提供的材料,破案结果是23岁的人作案。
再如,某商店的仓库被盗案,经勘查发现作案人是从房顶揭开瓦片,拴绳后滑绳而下,尔后又携财物爬绳而上逃跑的。依据被踩过的瓦片破碎不严重,洞口不大,钉子和绳子所能承受的重量,上房下滑,爬绳的技能,再结合手印足迹的大小,判断可能为少年作案。这个案件的破案结果是三个11、12岁的少年所为。
二、手印外形轮廓与年龄的关系
随着人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生理过程,手指、掌的骨骼由小变大;肌肉由增长、发达、健实丰满,到衰退萎缩;皮肤由幼嫩、厚实富有弹性和韧性,到皱缩、干裂等变化。少年和青年前期(25岁以前),处于成长发育时期,骨骼主要向长的方向发展,肌肉增长逐步走向发达,故印痕反映指掌轮廓较小,由少年的细长形发展到长圆形,指头顶端由尖形发展到尖弧形,指头两侧平直状态发展到略带圆弧形,纹线根基部位到指第一屈肌褶纹呈逐渐收缩变窄。青年后期到壮年时期(26~40岁),处于发育成熟时期,骨骼长度已经稳定,身高亦处于较稳定阶段,人体开始向横的方向发展,肌肉发达丰满,富有弹性,指掌粗壮,印痕反映外形较大,各部位均匀适称,指尖端由窄变圆,两侧弧度相对变小(呈平弧状),根基部位至关节(第一屈肌褶纹)的收缩程度变小,整个指头呈短柱形。中年时期(41~50岁),处于减退期,机体机能开始减退,骨骼开始变形,肌肉开始松弛,但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开始积聚,人体开始发胖而继续向横的方向发展,印痕反映指掌外形宽大,边缘发圆,指头呈圆柱形,指关节处相对缩小。老年时期(51岁以上),处于萎缩时期,机体机能衰退,骨骼弯度加大,肌肉开始萎缩,皮肤表面呈干瘪状态,此时身体各部长度宽度变化明显缩短变窄,再加上皮肤松弛起皱,印痕常呈长条形,边缘不整,指尖又开始变窄,关节处又相对向外扩展。
三、手印的大小与年龄关系的关系
正如前面所述,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等均经历着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手指手掌的长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至20~30岁为高峰,31岁以上开始逐步退缩变小。据对1588人不同年龄人员的手印进行统计分析,13~20岁,左手手掌平均宽度7.1cm,右手手掌平均宽度7.2cm,左手外掌平均长度5.8cm,右手外掌平均长度5.7cm;21~30岁,左手手掌平均宽度7.4cm,右手手掌平均宽度7.5cm,左手外掌平均长度6.3cm,右手外掌平均长度6.2cm;31~40岁,左手手掌平均宽度7.4cm,右手手掌平均宽度7.4cm,左手外掌平均长度5.9cm,右手外掌平均长度5.9cm。
四、手印的清晰度与年龄关系的关系
观察乳突纹线的形态表明,多数人的手印,从少年起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纹线边缘由光滑、平整、清晰,逐步变成毛糙,发展为粗糙不平、断离残缺、模糊不清。汗孔的形态,亦随年龄的增长,由圆滑规则的圆形汗孔,逐步变为形态不规则,周边残缺的空白印痕。反映在各个年龄阶段上的情况如下:
(一)青少年时期
正处生长发育阶段,细胞增殖,代谢旺盛,皮联细嫩,皮肤肌肉富有一定弹性,因而纹线光滑,连贯完整,即使受到某些机械的磨损,亦能很快恢复;又因活动较多,汗腺的分泌较多,使纹线有光泽感,汗孔开放,呈完整的圆孔,留下印痕纹线清晰、完整、无论物理、化学方法显现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壮年时期
处于成熟阶段,肌肉发达,弹性较强,乳突纹纹线已成熟定型,表现于分布均匀,清晰明显,仍连贯完整,但光滑度已有所下降。由于劳动接触、磨擦已成积累(特别是已有了固定的劳动职业,接触粗糙面较多的职业),纹线受损后恢复能力开始下降,因而纹线边缘开始出现局部的毛边或缺损,汗孔亦不如从前圆滑,但由于汗腺的分泌仍然较多,且纹线突、沟鲜明,留下印痕仍明显清晰,用物理、化学方法显现效果尚好。但在青年后期和中年时期,由于指头丰满呈球形凸起,接触物体时凸出部位受压力过大,反而使中心部位的内部花纹模糊,外围纹线却较为清晰。
(三)中年时期
处于减退阶段,肌肉松弛,弹性减弱,乳突纹线的磨损较重,很难恢复,粗边缺陷越积越多,已由局部变成普遍现象,有的纹线出现断离现象;汗孔边缘亦由局部粗糙变成多角缺损,呈不规整的形态。由于汗腺分泌显著下降,皮肤干燥,表面角化严重,粗糙不平,留下印痕不完整不清晰,各种方法显现效果均有所下降。
(四)老年期
处于衰退阶段,机能下降,组织萎缩,皮肤变薄,加上长期磨损,再生补偿能力很低,表现在乳突纹线变矮,凸线与犁沟的峰谷接近,纹线粗糙、变形,有的断续不连贯,汗孔常与纹线边缘缺损相连而不完整;由于汗液显著减少,再加皮肤本身角化,干裂较为严重,留下印痕模糊不清,纹线轮廓含糊,特征混淆不清,现有的各种显现方法均难于显出理想的手印。
五、纹线与犁沟相对宽窄与年龄的关系
据观察,乳突纹线与小犁沟的相对宽窄和年龄的变化有关。
青少年时期,乳突线处于生长期,乳突线的高度突出(峰谷差距大)且富有弹性,当承受压力之后容易变宽变矮,解除压力即恢复原状,故印痕中乳突线显得比犁沟宽。壮年和中年时期,乳突线处于成熟定型期,乳突线和犁沟的高低、宽窄发展比较均衡,受压时的变化程度较小,印痕中纹线表现比较均匀,乳突纹线与犁沟的宽窄相近。壮年后期,乳突纹线开始有窄变现象。
老年时期,乳突线处于萎缩状态,乳突线明显变窄,而犁沟显著变宽,有的甚至犁沟比乳突线还宽。
六、细点线的多少与年龄的关系
据有关统计表明,细点线出现的多少,确以年龄为标记,年龄越大出现率越高,这一点从两种情况的统计均得到证实。
一种统计是随机抽样,在混杂的人群中捺取不同年龄的手印样本,或在指纹档案中随机抽取卡片进行统计结果,年岁小(13~ 25岁)的出现率低(平均百分比为10.5%),年岁大(26岁以上)的出现率高(平均百分比为40.8%)。12岁以下的儿童细点线出现率仅达2%,而且6岁以下的儿童难以发现细点线。
另一种统计是随机抽取同一人前后(不同年龄)两次捺印的前科指纹卡片进行的。结果表明,年轻时捺印的出现率较低,或虽有亦不明显;年龄增大时捺印的出现率高或有明显增强和增多。经统计256人前后不同年龄捺印的十指指纹卡片,第一次与第二次捺印均相隔五年以上,最长的相差25年。在256人两份十指卡片中,前后两份均不出现细点线的132人,占52%,最后一份卡片有细点线的124人,占48%。
七、皱纹变化与年龄的关系
皱纹是皮肤松弛活动逐步形成的,与皮肤的弹性、皮下组织及肌肉的丰满程度和手的弯曲活动的多少密切相关。多数情况下,在青少年时期,皮肤弹性强,肌肉丰满,手的弯曲活动的次数相对较少,皱纹反映较少,即使少数部位出现,亦较为短小;在壮中年时期,皮肤弹性和肌肉的丰满程度均开始减退,皮肤弯曲活动的次数已有相当积累,原有的皱纹会逐渐变宽、延长,还会增加新的皱纹;在老年时期,皮肤高度松驰,皮肤弹性和肌肉丰满程度下降到最低水平而皮肤的干裂老化,加上手各部位的弯曲活动已使皮肤表面留下深深的印记,原有的皱纹继续加宽延长,出现分枝,还大大增加了新的皱纹。拿指头而言,青少年时期很少皱纹,即使有多数只在指边两侧,短小横行;中壮年时期,原有两边的皱纹逐渐向中心伸延,还增加一些新皱纹;老年时期,花纹中心亦出现皱纹,整个指面较多横向的皱纹,亦有斜向、纵向的皱纹交杂分布。
总之,皱纹随年龄增长由少到多,由窄变宽,由浅至深,由短变长,由简单变成复杂。
八、褶纹的变化与年龄的关系
褶纹是指掌关节一定部位上固有的沟纹。褶纹的变化与皱纹的趋向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由窄变宽,由短变长,由较少分枝变为较多分枝。
以手指一、二屈肌褶纹为例,青少年时期肌肉发达,手指外形较圆,留下印痕时只是中央一段接触物体,褶纹表现较短较窄,位置居中;壮中年时期,手指开始发扁,加之长年屈曲活动,褶纹反映稍宽,并开始向两侧延伸,并可能出现细小分枝;老年时期,肌肉萎缩皮肤松驰的结果,手指更扁了,加上屈曲活动的长年积累,褶纹反映更宽、更长,细小分枝可能更多。
九、脱皮变化与年龄的关系
引起脱皮现象的原因可能有病理的、机械的、腐蚀的、水浸的、生理的等等。随着年龄而产生变化的脱皮现象是属于生理性质的。
生理性的脱皮,是人体表面组织新陈代谢的一种正常现象。青少年时期,处于生活机能的旺盛阶段,表皮角化较慢,自然脱落现象较少;壮中年时期,表皮角化过程加快,脱皮现象增多;老年时期,表皮角化过程更快、脱皮现象更常见,分布范围较广。
生理性脱皮的特点是局部散在的,呈斑块状的图形,有一圈线形的界限,圈里圈外保持着乳突纹线,恢复较快。
病理性的脱皮是普遍性的,呈斑点状散在分布,恢复较慢;机械性的是某一局部受挤压而引起的“水泡”或“血泡”,待液体自行吸收或刺破之后,真皮与表皮分离,慢慢表皮上层脱落,由生发层逐步增补修复;水浸性的是水浸过长,角质层软化脱落所致,呈大斑状,图形面积较大,可能波及几个手指或手掌的几个部位,修复亦较快。
以上九个因素均表明手印与年龄密切相关。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一般不会反映全面,但总是可以综合分析相关方面,作出一定的判断,其准确度(所分析的年龄范围)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手印特征对具体准确年龄的判断目前还不切实际,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陆齐红.犯罪现场手印的分析.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
[2]刘少聪.手印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