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及教学创新策略

2016-11-24 17:43洪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26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高职

洪钟

摘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探讨其课程建设和教学创新策略十分必要。该文主要分析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几点课程建设和教学创新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策略;高职;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14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作为一门通识性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也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该门课程的改革建设势在必行。

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针对性和合理定位

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基本课程[1]。从这一角度讲,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最终目标及其合理化定位只有满足社会人才市场要求,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但是,就目前来讲,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该门课程的教材选用、教学目标确定和任课教师的合理安排方面还没有一个细致化的工作,还无法满足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需求。此外,当前所使用的课程教材的针对性明显不强[2]。比如,若选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师作为非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则可能出现教学目标设置过高等问题。再如,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十分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

1.2课程教学资源不足

从一定程度上讲,高职院校若要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就应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过硬的教学器材和其他硬件设施[3]。但是,随着高职教育院校扩招政策的继续施行,现有的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很难进一步推进其《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而影响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

1.3 学生基础学习层次不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入学之初,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而教师所制定的教学进度依据大都是学校的教学要求,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就目前来讲,多数高职院校多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比如,若教学内容难度太大,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容易失去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若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就难以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而会使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总之,由于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大多数教师难以做到充分协调教学进度与内容,也就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最终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1.4课程理论与实际操作教学课时分配不合理

从本质上讲,理论与实践作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4]。该门课程最终教学目的的实现既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由此可知,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但是,就目前来讲,多数高职院校该门课程的教学课时明显不足,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2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创新策略

2.1 规范课程管理

一般情况下,课程管理内容主要有教学大纲、目标、教材、考核和教师等[5]。从一定程度上讲,规范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标准的统一,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具体来讲,课程规范化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应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并强调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二,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化发展需要进行课程方案设置,并进行有重点的研究内容教学。其三,在学生入学时,教师应对其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就业后的实际能力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明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以为课程的后续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四,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教学指导的规范性。

2.2完善教学资源

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分析,应加大该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具体来讲,一是可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二是可开通网络课程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检测能力;三是可开通课程案例平台,应用于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四是建设学生作品展示平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五是建设考试系统平台,实现课程考核的有效验收。

2.3 加强教材建设

作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知识载体,教材也是基本的教学工具[6]。从一定程度上讲,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只有具有针对性并适应高职教育与专业发展水平,才具有相应的教学意义。因此,加强教材建设势在必行。具体来讲,一是教材内容应具有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和先进性;二是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三是教材内容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4 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作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的关键,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为实现课程建设的统一管理,应建立课程管理负责制,明确课程负责人;二是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教学质量;三是可适当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研讨和实际操作技能竞赛,促使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应用水平;四是可通过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2.5开展分层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教育已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展开。但是,由于城乡和地域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别,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也存在相应的差距。因此,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通过提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此外,可对部分学生实行课程免修或免试,拓宽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面,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6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从一定程度上讲,课程教学形式对课程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但是,无论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统考试形式还是侧重于操作技能的无纸化考试都无法满足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全面考核要求。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教学过程考核,一方面应建立标准试题库,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另一方面应将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纳入考核内容,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

3 结束语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原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课程建设,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雅君.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2):336-337.

[2]李晓霞.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2):2785-2787+2791.

[3] 赵建新.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创新[J].软件导刊,2014(06):197-198.

[4]章晴,付江帆.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J].南昌高专学报,2011(05):139-140+152.

[5] 王一军.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与改革[J].科技视界,2015(05):69.

[6] 高建芳,张岚.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73-76.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