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辉
摘要:地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对区域中的地名类型与地理环境关系进行分析,对于统筹区域中人地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乡级地名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法、统计分析法、图表法对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与地理环境关系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山西省乡级地名的命名是当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反映人文地理特征的地名在乡级地名中所占比例较大。
Abstract: Place names can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loc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ce name types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the reg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ordinating the human-place relationship in the region. This paper takes Shanxi Province as the region of research and town-level place name typ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wn-level place name types and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Shanxi Province with the methods of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hart.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wn-level place names of Shanxi Province are the outcome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local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and the place names reflecting the human geography characteristic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关键词:山西省;地名类型;地理环境
Key words: Shanxi Province;place name type;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22-03
0 引言
地名在区域中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它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特定的区域中,通过对地名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从而发挥地名的指示作用与社会功能。
长期以来,地名的研究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陈晨等基于GIS软件的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了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认为不同文化景观类地名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且与当地的地理特征相吻合[1]。王彬通过量化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地名的语言文化空间结构和景观特征进行了探讨并进行成因分析,认为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健全是广东省地名层语言文化景观形成的重要原因[2]。李鹏通过从化温泉这一旅游地,对其地名变更的过程进行研究,并对我国地名变迁的政治进行探讨,认为一个地方的命名是一场复杂的政治经济角力的过程[3]。尹钧科在浅谈区域地名研究中认为要从不同角度对区域地名进行研究,区域地名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数据统计、实地调查、文献考证、比较分析等[4]。
从上述文献来看,学者们对于地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和以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为单元,在对地名类型进行分析的时候,大部分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本文基于山西省乡级地名,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分析地名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当地地名在命名过程中所蕴含的地理环境信息,从而利于更深入了解山西省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特征。
1 山西省乡级地名概况
山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乡镇1196个[5]。根据山西省地图册[6],将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按照语源类型划分为方位、水文、资源、地形、气候、姓氏、经济、建筑、交通、数字、历史文化、颜色、意愿、形态、军事15类。通常地名是由多种命名方式组成,因此对乡级地名进行归类时,会出现重复统计的情况,但在整体上并不影响对地名的分析。
由图1得出,在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的分类中,方位、水文、地形、姓氏、意愿、交通类地名居多。自然因素相关的地名类型中,表示方位的地名占比最大,表明方位对该区域的生产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以人文因素命名的地名中姓氏、意愿、交通类地名占比较大。
2 山西省乡级地名与地理环境
2.1乡级地名与自然地理环境
2.1.1 地形地名
地形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和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区域中存在着大量的和地形特征相关的地名。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山地丘陵多,平原少,南低北高,分布着大同、忻州、运城、临汾、太原等盆地,地势大体为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在乡级地名类型中与地形有关的地名共149个,表示地形类地名的词主要包括峪、山、坪、岭、梁、峰等(见表1)。在这些地形类地名的命名中,有许多反映当地地形特点的地名,例如寨圪塔乡、兰峪乡、华峰乡、梁庄乡等。圪塔指地形高出一块,圪垛指坑凹地,峪指山谷,峰指山的尖顶,梁指山体中间拱起的长条部分[7]。
2.1.2 水文地名
一直以来,乡村或者城市的建立,其选址大多靠近河流,这样便于人们利用水资源,增进人们之间的联系。我国河流众多,但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均匀,在河流和降水多的地区用水文命名的地名较多,而在降水稀少和干旱的地区,用水文命名的地名相对较少。在山西省乡级地名中,水文类地名共199个,且地名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河、泉、沟、水、源等(见表2)。省内的河流主要包括桑干河、滹沱河、汾河、漳河、沁河等,这些河流的分布影响着当地地名的命名以及分布。
2.1.3 方位地名
根据自身特定的位置,对地理实体进行的命名就是方位地名。在方位地名的命名中许多地名共用一个地理实体作为参照物,以不同的方向名词表示各地名之间的联系,使得各个地区之间的空间地理位置更加明确。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中方位类地名共404个,其中表示方位地名的词源,不仅包括较常见的类型,也还有较为独特的口、角(见表3),例如向阳里街道、河口镇、八角镇等。
2.1.4 资源地名
资源指矿产、动物和植物资源,通过统计得出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中资源类地名共有183个。其中,以矿产资源命名的地名的的词源包括煤、金、铁、石,例如煤峪口街道、白马石乡、乌金山镇等,反映出山西省的铁矿、煤炭、岩石资源丰富。以动物命名的地名主要包括马、牛、虎、羊、燕、兔、狮、鹊等,动物的生存繁衍需要稳定的地理环境,因此动物对地理环境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其中马、牛出现的次数较多,表明畜牧业对当地地名的命名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上马乡、马峪乡、牛寺乡等。以植物命名的地名主要包括柳、桐、兰、花、杏、松等,植物的生长受到气候、降水、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反应出当地的气候类型和干湿状况,山西省植物资源总类丰富,生长着大量的松树、杏树、柳树,这与其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以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2.1.5 气候地名
在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中和气候相关的地名共有43个,主要包括阳、风、夏、寒等,在气候现象的名词中“阳”字的出现频率最高,例如朝阳镇、阳城镇、阳光占乡等,表达出人们对阳光的追求和渴望,及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夏店镇、景风乡、寒王乡等这些表现季节的地名则反映出山西省处于四季分明的中纬度地区。
2.2 乡级地名与人文地理环境
2.2.1 姓氏地名
在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同一姓氏的人们常常在一起安营扎寨,形成聚居,产生了大量有姓氏标志的聚落,因而形成最广泛的和最具代表性的姓氏地名。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中人口流动现象增加,但依然存在着大量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中,按姓氏命名的地名共有412个,例如王村街道、裴村乡、赵家沟乡、杨家庄镇、张兰镇等,其中,裴氏家族在历史上名人辈出,有历朝宰相59人[8]。
2.2.2 经济地名
经济活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一定地域中经济活动状况可以通过商业活动、贸易往来、工业活动、农业发展状况来反映。在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中,以经济活动命名的地名有52个,主要包括田、场、园区、集、铺、店、场、开发区(见表4)。例如山阴农牧场、富阳工业园区、集店乡、三十里铺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2.2.3 意愿地名
地名中的信息还可以表达出当时人们的某种愿望、情感、希望。在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表达意愿的地名共137个,主要包括:安、新、兴、嘉、福、富、平、和、乐等(见表5),还有象征人们美好观念的吉祥之物的瑞兽龙、凤、麒,例如龙凤镇、麒绛镇、龙泉镇等。表明了人们希望社会安定、和平、兴旺的心理状态。
2.2.4 建筑地名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会在其居住范围内建造一些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相适应的建筑物。不同的地域,其建筑风格和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中,以建筑命名的地名共有87个,主要有窑、寺、坊、庙、桥、楼、亭、塔、门等(见表6),其中窑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物,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当地居民方便利用其自然资源黄土以及其多山地的特点,也有为了祈福而修建的庙、寺、祠等,以及为了方便人们生产生活而建造的基础设施,例如桥、坝、亭等。
2.2.5 交通地名
一直以来,交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发达的地区,交通便利,蕴含交通信息的地名较多。山西省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山西省乡级地名的命名中存在着大量蕴含着交通信息的地名,共有182个,主要包括在街、路、道等,例如北关街道、路东街道、和顺街道等。
2.2.6 历史文化地名
山西省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存在着大量和历史文化相关的地名。例如孝义镇、晋祠镇、刘胡兰镇、娘子关镇等。孝义镇是由当地的“割股奉母”孝行和“义虎救樵夫”义行逐渐演变得来的;晋祠始建于北魏时期,如今是古建筑荟萃的观光胜地;还有因刘胡兰烈士牺牲而得名的刘胡兰村;娘子关是因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率娘子军在此驻守因此得名[9]。
2.2.7 军事地名
在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中体现军事信息的地名主要包括寨、营、堡等,例如上寨镇、马军营乡、王庄堡镇等,这些地名在一定意义上反应出古时当地的生产活动类型和军事活动。
2.2.8 数字地名
在我国,数字的起源历史悠久。在数字类地名中,一般情况都是数字在前,地理事物在后加以说明。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中,数字地名表示的含义不尽相同,有表示地物形状,例如四台沟街道、五龙山乡、一平垣乡等,有表示地域位置特征,例如三交镇、三岔镇、十里乡等,还有其他表示方式,例如万泉乡、双路乡、千峰街道等。
2.2.9 形态地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范围不断延伸和扩大,使得原来的地名不方便人们之间的往来,因此需要在原来地名的基础上,将地名予以形象化,以具体实物的形态来给一个区域命名,便于人们识记,从而演变出现在的地名,例如大东沟镇、小梁乡、长梁沟镇等。
2.2.10 颜色地名
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地理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程度不同,地名的命名常常和当地土壤、植被、以及矿产资源的颜色结合在一起,使得区域中地名更加形象,利于突出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中表示颜色的地名有47个,主要包括红、白、黄、黑、金、紫等,其中黄、红的出现频率较高,例如黄寨镇、红道乡、黄山乡等。
3 结论与意义
3.1 结论
3.1.1 地名是自然地理环境作用的结果
在山西省乡级地名的命名中,以自然地理环境命名的地名可分为地形类、水文类、方位类、资源类、气候类。从统计结果得出,自然类地名和人文类地名共计2063个,以自然地理环境命名的地名共有个978个,占总数的47%。其中方位这一自然要素占据比例最大,地名中用到方位要素主要包括东、南、西、北等,且大都和当地地理实体相结合起来,增强了地名的方位感;地形类地名通常多用山、峪、岭表示;水文类地名多用河、泉、水表示。从这些地名的命名,可以了解到山西省的地形地貌、资源特色等自然环境特征。
3.1.2 地名是人文地理环境作用的结果
区域中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文化特点对当地地名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在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的统计分析中,以人文地理环境命名的地名占总数的53%,分为姓氏类、经济类、意愿类、建筑类、交通类、数字类、军事类、形态类、颜色类、历史文化类。其中姓氏类、意愿类、交通类、建筑类地名占据较大比例,意愿类地名多用新、安表示;交通类地名多用街、路、道表示;建筑类地名多用窑、寺、楼表示。这些地名的命名方式客观的映衬出山西省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当地社会发展状况。
3.2 意义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且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中以人文因素命名的地名类型居多,体现出该区域的乡级地名受当地历史文化影响较大;通过对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进行分析,对于该地区特色资源的挖掘、提升地名文化内涵以及发挥地名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晨,修春亮,陈伟,李程洋.基于GIS的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J].地理科学,2014,34(4):420-429.
[2]王彬,黄秀莲,司徒尚纪.广东地名语言文化空间结构及景观特征分析[J].人文地理,2012(1):39-44.
[3] 李鹏,封丹.地名变迁中的文化政治阐释—以从化温泉为例[J].人文地理,2015(2):58-64.
[4]尹钧科.浅谈区域地名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3):68-72.
[5]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省统计年鉴[J].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6]星球地图出版社.山西省地图册[Z].星球地图出版社,2016.
[7]王文卿.浅谈山西地名的地域文化特征[J].中国地名,2011(4):34-37.
[8]李仙娟,张丽娜.山西闻喜地名的文化蕴涵[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9(1):68-70.
[9]田菊,申屠菁.山西地名人文内涵的现实意义解读[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6(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