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秀红
宣卷船
殷秀红
“新源社”丝弦宣卷班在分湖镇野猫圩芦东新村河边。右二为班主柳玉兴
同里书派宣卷大师许维钧
七月酷暑天,受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委托,我赴松陵采访宣卷船,听82岁高龄的宣卷琴师沈宝根娓娓道来。
琴师沈宝根,屯村人,是紫霞社宣卷班的琴师,10岁时就跟父亲沈福田学拉二胡,文革时,被迫中断。如今,沈先生又拉起了他心爱的二胡,老人很是欣慰。
平时话不多的他打开了话匣子。解放前,吴江有很多庙,应和当地老百姓的风俗,烧香、拜佛、接路头(财神)菩萨都要请宣卷班子宣宝卷礼佛。在吴江农村,逢年过节、家有喜事,诸如做寿、养鱼、乔迁、结婚、满月,甚至年待青苗、庆丰收,都得请宣卷班来演出。以前是村上牵头集体请,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时常个人出面请“戏班子”,也就是请宣卷班来演出。解放前,陆路交通不发达,主要靠水路走船。久而久之,唱宣卷的船就被称为宣卷船。
沈先生呷了一口茶,继续回忆道:宣卷船都是木船,不大,按照现在的吨位,4吨左右吧,比起绍兴水巷里的乌篷船要大一些。每条宣卷船,有两个摇船人,一般都是夫妻档,加上宣卷先生和琴师,正好十人。如果主家要到杭州灵隐寺去还愿,隆重一些的就会请一个宣卷班子同行,到庙里去唱给佛主菩萨听。那个时候去杭州,基本是夜航班。由于路途遥远,一时半刻达不到目的地,为了打发时间,宣卷班子也会在船上唱几出宣卷,既是自娱自乐炫技广告,又使得主家不至于航程过于寂寥,常常是唱着唱着就到了拱宸桥。由于宣卷先生一路卖力,主家满意,结账时相对也爽快多了。
沈先生的父亲沈福田以前主持凤鹤社丝弦宣卷班。常宣唱的宝卷有:《白鹤图》《叶香盗印》《沉香扇》《白马驮尸》《刘全进瓜》《大水獭》《洛阳桥》等。一般丝弦宣卷分一唱一和两先生,唱的为主,称上班先生,和的称下班先生。琴师有六人,敲扬琴、拉二胡等。宣卷演出,分下午场和夜场,一场宣卷三个钟头。有时候演出生意火爆,需要第二天赶到外乡去演出,为赶时间,就必须摇宣卷船转场,好在摇船人可轮流替换。
说来也奇怪,在同里的宣卷班子一般不会直接揺到下一个演出地点,而是一场宣卷结束就直接摇回新园或南园茶楼。原来,船家是依附于宣卷班子的。宣卷老先生要吃早茶。摇船人自然把雇主奉为上帝,先生吃好早茶早点,然后再赴下一演出点。主家呢,对宣卷先生也是极其尊重的。先生到场,爆竹迎接。夜里演出结束,东家自会留先生吃夜宵。沈福田的宣卷船就停靠在同里的南园茶楼、新园茶楼附近,东新桥的西面。这个地方靠近同里湖,水域广。乡下人上街近,也就是说“出脚”方便。
那个时候一场宣卷的演出费用也不低,一石米一场的报酬水平,统共由宣卷班子包括摇船人一起按作用大小、名气招牌、实力轻重分账。
除了宣卷先生要吃茶,赶到南园茶楼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领市面接生意。解放前,同里宣卷也是有经纪人的。当时的宣卷经纪人被称为“牌下”。“牌下”主要联系宣卷先生或戏班子演出,从中提成谋利。
记得解放前,新园茶楼隔壁开有一家理发店,店家仲小和、仲熊飞父子就是当时的“牌下”。宣卷先生的牌子挂在理发店墙上。牌子为木制品,大小约20×30厘米,上面用毛笔写上宣卷先生的名号和擅长曲目。有宣卷需要的主家就会到理发店里来商洽。主家喜欢哪位先生,直接点将,翻转他的木牌。翻到谁的牌,“牌下”就联系谁,然后再到河埠头上租好宣卷船,到了约定时间,宣卷班子登船出发。那时的宣卷船有船舱,夜里可睡床铺。“牌下”仲熊飞的娘会摇宣卷船,一般就停靠在茶馆前,随叫随摇。
当初,“牌下”经纪红极一时的名角有:严阿毛,一本《红罗帐》唱得出神入化;袁宝庭,说唱风格冷噱,代表作《白蛇传》。宣卷唱得比较好的,还有延陵社的汪昌贤等6人。另外,当时同里镇上约有四五个江浙沪的戏班子,也在理发店挂牌,最为有名的是浙江绍兴的三庆舞台班子,专唱绍兴戏,原汁原味,自然非同一般。解放后,白天做工,宣卷放在夜里宣唱,一台宣卷费用6元。农村,穷户人家多,村上老听众就集资听宣卷。到了文革,宣卷受批判,只能偷宣,所以在老百姓中有偷听宣卷的说法了。
一般偷听宣卷的都是粉丝级的,沈先生至今还记得几个活跃的老听众名字,胡风(南货店老板,人称老龙头),还有王乃安。东溪港人搞待菩萨及祭祀活动,也时常会请沈福田班子唱宣卷。有了粉丝的宣卷先生自然更加卖力,如金家坝唱宣卷的吴阿根,爱漂亮,喜欢扎台型,戏服行头要换六身之多。有些考究的先生,上台放一把紫砂壶,边说书,边喝茶,这也是派头,尤其在冬天喜欢吃一开热茶。夏天炎热,先生让东家打一盆井水,洗一把冷水面才上台,这就是敬业了。按照现在的说法,当年的宣卷船可说是送戏下乡吧。
如今,宣卷船已经走进历史的记忆。同里宣卷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目录。据吴江文史老人张舫澜和金云林两位的统计,活跃在吴江农村的21个宣卷班子一年演出的量在2500场次左右。其中,计秋萍、徐荣球领衔的鲈韵社,主攻公益文明题材的新宣卷,大受社会欢迎,不但吸收其他宣卷班加入进来,半年不到,已经成了电视报纸新闻里的常客了,火热的程度堪比这七月的天。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