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对策

2016-11-24 06:08:50莫子法罗盛锋李少游黄燕玲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东兰多极增长极

莫子法,罗盛锋,李少游,黄燕玲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广西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对策

莫子法,罗盛锋,李少游,黄燕玲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运用增长极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广西东兰、巴马、凤山3县的旅游经济和扶贫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地存在着旅游经济增长极单一、极化效应突出、区域旅游分工不够合理等问题;3县之间经济关联度高、交通增长轴联系方便、旅游资源分布合理,具备进行多点多极旅游扶贫的条件。可以在甲篆、武篆、袍里建设3个新型旅游城镇作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极点;在连接3县的交通干线或河流打造3条精品旅游线路,作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增长轴线;妥善处理极化区域居民的利益问题,全力打造以增长极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集聚新格局。

旅游扶贫;多点多极;东巴凤(东兰-巴马-凤山);广西

0 引 言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策略来自于法国区域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ransois Perroux)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首先集中在某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主导产业部门或者区位优势明显地区,然后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扩散效应等方式向外扩散,最终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1]。其基本内容是:在经济增长极相对较少、对地方经济带动力不强的地区,选择多个交通条件优势突出、经济基础良好的区域或者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产业作为增长极来加以培育,最终形成一个多点多极支撑、区域差距逐步缩小的发展局面。

国外学者对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策略的研究,主要是揭示某个区域内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不止一个而是多个的现象和事实,分析不同层级的增长极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等[2-4]。也有少量研究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文献提到了要构建多个增长极,但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培育并未成为其专门研究的主题[5-6]。国内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理论的实际运用,并且是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省的运用,所针对的问题涉及区域经济、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7-10],也有少量运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思想来分析旅游发展的相关报道[11-12],更多的是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区域旅游合作,而非旅游发展的多点多极策略[13-14]。随着近年来旅游的快速发展与扶贫实践深入推进,东巴凤地区也成为了相关研究的关注焦点。学者们对于东巴凤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历史沿革梳理、发展旅游的条件分析、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以及扶贫经验总结等[15-17]。

总结相关学者对于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与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思考与经济发展方面的运用,很少将其用来引导旅游扶贫的发展。对于东巴凤地区的研究也仅仅是对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很少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在空间上对旅游扶贫的关键节点进行思考和研究。笔者试图以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策略作为理论基础,对东巴凤旅游扶贫实践活动进行重新思考,提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旅游扶贫对策。

1 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1.1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现状

自从旅游开发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以及东兰、巴马、凤山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通过发展旅游来实现当地人民的脱贫致富,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2012年,自治区政府制定了《广西东巴凤旅游开发扶贫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要将东兰、巴马、凤山作为生态旅游扶贫基地,在2012—2014这3年时间,逐步实施广西东巴凤旅游开发扶贫示范区建设,力求到2015年建成17个旅游开发扶贫示范项目,带动5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另据相关部门的初步统计,2014年,东兰县由旅游带动的农民就业人数为348人,同比增长20%;巴马县同一时期的数据为3 000人,同比增长30%;凤山县为680人,同比增长15%。这表明:近年来随着旅游扶贫的深入推进,东巴凤地区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1.2东巴凤旅游扶贫问题分析

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东巴凤地区的旅游扶贫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旅游经济的增长极过于单一,旅游经济的极化效应比较突出,区域旅游分工不够合理。

表1 东巴凤近5年旅游收入统计Table 1 Tourism income of Donglan-Bama-Fengshan district,in resent 5 years  亿元

1.2.2极化效应比较突出 旅游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主要表现在人、财、物都向增长极集聚,导致周边地区相应资源的集聚程度相对降低,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与增长极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的一种态势。从东巴凤最近5年(2010—2014)的统计数据看,该地区的旅游扶贫确实也存在着比较普遍的极化效应:旅游接待人数方面,东兰和凤山两县加起来的总额还比不上巴马一个县的接待量大;旅游收入方面,东兰和凤山两县的旅游收入增加额也远在巴马之后;旅游收入增加额占各县GDP比例方面,东兰和凤山两县的数值也比巴马要低;至于旅游带动的就业人数,东兰和凤山两县加起来的总和也比不上巴马一个县的人数(表2)。这表明,近年来东巴凤地区的旅游扶贫过程中,人、财、物大量往巴马集聚,而东兰和凤山对这些要素的吸引能力却相对不足,旅游扶贫极化效应的问题比较突出。

1.2.3旅游分工不够合理 区域经济发展中,增长极与周边地区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矛盾关系,增长极对其他地区具有辐射作用和极化效应双重影响,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好不同区域之间的分工问题。从近年的发展状况来看,东巴凤地区旅游分工的合理性还有待提高,这也是该地区持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2010年巴马先后开发了那桃乡敢烟屯人文旅游景点、赐福湖风情岛、盘阳河长寿养生休闲带、坡月四季养生花园等旅游项目,并于2012年通过了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的各项验收,举办了第四届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文化旅游节,开发出巴马命河刺绣等一系列的旅游产品,推出了《梦·巴马》和蓝家大院等旅游演艺节目。凤山利用当地的地质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也推出一系列养生旅游产品,并且要打造世界长寿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东兰县对韦拔群纪念馆、东兰烈士陵园、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开发,巴马也推出了一些相类似的旅游产品。这表明,在东巴凤地区内部,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竞争要大于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增长极不但没有对周边地区起到带动作用,而且还相互进行资源和经济上的竞争,区域旅游分工的合理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表2 东巴凤旅游扶贫极化效应情况Table 2 Polarization effect of pro-poor tourism in Donglan-Bama-Fengshan districts

2 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有利条件

2.1区域经济关联度高

为了从总体上反映东兰、巴马、凤山3县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本文收集了2005—2014年东巴凤3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数据(表3),导入到SPSS 17.0中,进行“分析—相关—双变量”操作,分别将东兰、巴马、凤山两两作为变量,求它们的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结果显示,这10年间东兰和巴马两县GDP的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为0.970,同一时期东兰和凤山的数值为0.985,巴马和凤山的数值为0.987。相关系数绝对值介于0~1:接近于1表示相关程度高,接近于0意味着相关程度低。由此可以判断,东兰、巴马、凤山3县两两之间的经济都存在着很高的相关度(表4),客观上要求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协调性,改变地区经济增长极过于单一的局面。

2.2交通增长轴线联系便利

经济增长轴线一般是指交通干线、主要河流等便于各种经济发展要素集散的地理空间。从东巴凤现有的交通格局看,东兰和巴马是通过G323实现连接的,道路长度约66.4 km,以该地日常平均速度计算,用时1.43 h;东兰和凤山之间的道路是S183,道路里程71.7 km,用时1.62 h;巴马和凤山之间的道路是S208,道路里程58.8 km,用时1.32 h。3县之间相互连接的道路状况良好,用时在1.5 h左右,彼此之间的交通联系比较便利。根据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在达到饱和状态之后,进行产业转移首先会选择空间距离较近、交通条件比较便利的地区作为转移目标,东兰、凤山、巴马的空间距离不远,交通联系也比较方便,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增长极的有利条件。

表3 东巴凤最近10年地区生产总值  (GDP)Table 3 GDP of Donglan-Bama-Fengshan districts,in the last decade  亿元

表4 东巴凤经济关联度总体测量Table 4 Overall measurement of the economic relevancy in Donglan-Bama-Fengshan districts

2.3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合理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条件,东巴凤地区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自然条件方面,该地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全年降水量1 500 mm左右,无霜期362 d,年日均气温21℃左右,春秋凉爽,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当地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峰形状丰富多彩,天坑、地洞、岩溶分布广泛。过去由于交通闭塞,该地受外界文化冲击较小,很多生活习俗、人文礼仪、民间歌舞、工艺美术、民间节日等原生态的旅游资源得以保存下来[18]。各种资源的空间分布也比较合理:东兰县主要以红色革命旅游资源为主;巴马以养生旅游资源闻名于世;凤山比较突出的是地质旅游资源。东巴凤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也为其实现多点多极的旅游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的资源条件。

3 促进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对策

3.1培育三大旅游经济增长极

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和旅游发展水平,可以考虑在巴马的甲篆乡、东兰的武篆镇和凤山的袍里乡构建三大新型旅游城镇,以此作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点”和“极”,并且每个城镇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确定相关的主题:甲篆乡主打养生旅游,要将现有的百魔洞、百鸟岩、巴盘长寿村、赐福湖等长寿养生景点进行全面整合、升级,引入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完善住宿、医疗、交通等服务设施,以精微、细致的旅游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前往进行养生旅游体验;武篆镇着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要在现有韦拔群故居、列宁岩、魁星楼、东里三潭等红色旅游开发的基础上,融入当地壮族民众餐饮文化、节日文化、壮语歌唱文化等,形成富有东兰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集聚区;袍里乡要将地质科考探险旅游作为主要努力方向,将当前已经开发的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阴阳山、三门海生态旅游区、穿龙岩、鸳鸯洞、江洲仙人桥等景区景点进行改造升级,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地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三大新型旅游城镇要进一步完善住宿、医疗、交通等服务设施,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扩大旅游业的带动范围,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3.2打造3条旅游经济增长轴线

为了更好地实现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目标,强化不同点极之间的联系,可以沿着3县之间的主要交通干道或河流,打造3条精品游线,以此作为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轴线。巴马—东兰可以沿着东平河岸,从巴马盘阳河到武篆镇三潭,打造“东平河沿岸游线”;巴马—凤山的游线以盘阳河为主体,到坡月村后,与S208驳接进入凤山县,形成“大盘阳河游线”;凤山—东兰沿着S318凤山至东兰段进行产业布局,形成“S318观光线”。结合近年来逐步兴起的自驾游发展趋势,3条路线的旅游开发可以着重考虑自驾游项目。对现有的沿河道路和主要交通干线进行扩容升级,在道路两旁种上适合当地气候、观赏性较强的花草、灌木、乔木,使得整个景观带能够呈现出立体效果,以此来提高游客驾车旅游的舒适度;努力做好自驾游的各项硬件服务,购买一定数量的汽车,面向游客出租,在车辆的管理方面,游客可以在任何一个服务点进行借车或者还车活动;各汽车服务点要设立必要的汽车检测站、维修点,及时解决游客在自驾游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自驾游能够顺利进行;路线中途可以设立若干汽车停靠点,在其周边提供游客休息所必须的水、饮料、食物等基本物品,在游客游憩点附近开发一些露营、垂钓、野炊、森林徒步等旅游项目,使得游客在自驾游休息的过程中也能体验到旅游的各种乐趣。

3.3维护极化区域人口的发展权益

增长极的发展壮大需要从周边地区吸纳各种生产要素,周边那些因为增长极的存在而失去生产要素的地区就是极化区域[19]。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极化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经济发展上就是增长极与极化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步拉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增长极的经济力量足够强大时,扩散效应会占据主导权,在经济发展中表现为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要实现多点多极支撑发展,需要在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方式来维护极化区域人口的发展权益。当前东巴凤正处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要允许区域内部各地的劳动力资源向巴马甲篆乡这个主增长极和东兰县武篆镇、凤山袍里乡两个次增长极集聚,虽然此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要素,但是旅游扶贫的根本任务在于摆脱人口的贫困,只要有利于极化区域内部人口的脱贫致富,允许其流动到增长极区域也是可行的。

3.4打造以增长极为中心的产业集群

增长极的形成要有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一定的产业基础,在缺乏这些条件的情况下,贫困地区可以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相对优势,选择若干发展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产业作为增长极来加以培育。在此基础上逐步拉长增长极的产业链条,引导其他地区根据自身条件参与区域分工,最终形成一个以增长极为核心,其他地区、其他产业合理参与分工的地区产业集群格局[20]:东巴凤地区可以先从开发难度较低的地方着手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巴马养生旅游、东兰红色文化旅游、凤山地质科考旅游的必要补充;巴马可利用甲篆乡盘阳河沿岸地区耕地分布相对集中、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将甲篆乡已有的水稻、花生、黄豆、龙眼、芒果等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将部分养生体验游客吸引到农村来,以此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东兰要用好武篆镇农田旅游资源,由于当地的农田均处于山谷等低洼地带,水利渠道比较丰富发达,可以开发一些以水利工程为主要吸引物的乡村旅游项目;凤山要在当地曾经举办过的科技兴农活动基础上,充分运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旅游,让游客通过农业观光也能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熏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正面临着增长极过于单一、极化效应问题突出、区域旅游分工还不够合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但是也具有区域经济关联度高、交通增长轴联系便利、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分布比较合理等有利条件。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东巴凤地区要勇于面对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发展条件,积极采取培育新的增长极、打造旅游经济轴线、维护极化区域人口权益、促进产业集群等有效措施,努力开拓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新局面。

[1]孙久文.区域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80.

[2]McDonald S,Robinson S,Thierfelder K.Asian growth and trade poles:India,China,and East and Southeast Asia[J]. World Development,2008,36(2):210-234.

[3]Iacoboaea C,Luca O,Nica A M.Industry in growth poles of Romania[J].Urbanism.Arhitecturǎ.Constructii,2015,6(1):57-70.

[4]Dobrescu E M,Dobre E M.Theories regarding the role of the growth poles in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4,8:262-267.

[5]Stan M I,Tenea D,Vintila D.Developing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tourism.Case study:Constanta metropolitan area[J].Urbanism.Arhitecturǎ.Constructii,2014,5(3):5-16.

[6]Weaver D B.Organic,incremental and induced paths to sustainable mass tourism convergence[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5):1030-1037.

[7]赵蕾,范海军.多点多极破解用地瓶颈 [J].中国地产市场,2014(3):67.

[8]刘华富.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优化四川产业分工与布局[J].经济研究导刊,2014(19):49-51.

[9]卢锦根,车文斌,潘兴扬.宜宾县的强县之路——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的县域版本[J].当代县域经济,2014(8):30-35.

[10]卢阳春.西部省域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产业优化配置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5(3):113-120.

[11]阳帆,刘星.多点多极四川旅游大合唱[N].四川日报,2013-7-17(14).

[12]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新格局四川旅游由“大”变“强”[N].四川日报,2013-9-17(17).

[13]朱葛劲,朱创业,庞筑丹.基于增长极效应理论的秦巴地区旅游竞合分析 [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1):1042-1043,1037.

[14]黄河.基于增长极理论的金沙江下游旅游圈合作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2):132-133,148.

[15]罗继高.三城记:桂西北“东巴凤”的血缘与脉动[J].广西城镇建设,2012(4):52-55.

[16]马承团.“东巴凤”家庭旅馆业发展之我见[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20(5):90-92.

[17]韦凯钟.构建东巴凤国际生态养老基地[J].传承,2012(1):36-37.

[18]黄勇樽.东巴凤旅游资源开发走向之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25(S1):123-126.

[19]夏励嘉.极化效应下广东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J].现代商业,2011(11):63-64,60.

[20]曾国安,冯涛.增长极、产业集群与落后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 [J].生产力研究,2004(8):111-113.

Study on multipoint and multipolar strategies of pro-poor tourism in Donglan-Bama-Fengshan districts,Guangxi

MO Zi-fa,LUO Sheng-feng,LI Shao-you,HUANG Yan-ling
(College of Tourism,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Based on the growth pole theory in the analysis,this paper studies tourism econom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Donglan,Bama and Fengshan,and finds problems,such as polarization and unreasonable division of regional tourism in study areas.Meanwhile,there are also advantages including high correlation in economy among three counties,convenient contact of traffic growth axis and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Three newstyle tourism towns can be built in Jiazhuan,Wuzhuan and Paoli as the growth of regional tourism economy to create three delicate tourist tracks along the arterial traffic or trunk river connecting three counties as the growth ax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It is significant to handle people'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polarized region for creating the new tourism industry agglomeration with the growth as the core.

pro-poor tourism;multipoint and multipolar;Donglan-Bama-Fengshan;Guangxi

F592.7

A

1674-9057(2016)03-0619-06

10.3969/j.issn.1674-9057.2016.03.033

2015-01-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3CJY075);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项目 (TYEPT201445);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开放基金课题(LYKF05;LYKF01)

莫子法 (198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罗盛锋,博士研究生,副教授,luoshengfeng@glut.edu.cn。

引文格式:莫子法,罗盛锋,李少游,等.广西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对策[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36(3):619-624.

猜你喜欢
东兰多极增长极
东兰铜鼓美术元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教育观察(2022年20期)2022-08-16 12:13:22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 07:30:52
浅析东兰铜鼓的音乐特色及录音技巧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22
过东兰(外二首)
广西文学(2018年11期)2018-11-13 02:56:59
西海岸增长极
商周刊(2017年7期)2017-08-22 03:36:21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广西东兰:开通“远教微信”搭建党员教育新平台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应用于舰载天线电磁兼容性分析的改进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
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中国煤层气(2014年3期)2014-08-07 03: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