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习作教学

2016-11-24 03:02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庄小珊
学苑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核桃小学生作文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庄小珊

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习作教学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庄小珊

写作理论的灌输、陈旧单调的训练使小学生厌倦了作文。而游戏作文是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指导学生作文的一种作文模式。本文将以实际教学为例探讨以玩促写的可行性,优化作文课堂,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体味乐趣,张扬个性。

作文游戏 活动小学生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小学生“谈文色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差,不善于从生活里寻找写作素材,他们感受到的生活是单调无味、毫无新意的,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会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好写,无法做到有感而发,久而久之就对写作失去了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以往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事实,很少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写作的心理机能。

许多教育家早已认识到游戏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潘新和教授在《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中介绍了徐子长“作文游戏化”的主张:“小学教学适用游戏化,低年级更属需要。小学生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投其所好,借以教学,无有不收美满的效果。”但是把游戏活动融入到作文教学中还不是很普遍。其实,写作只有在充分地体验了生活之后才能达到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而游戏活动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体验生活的舞台。

一、在“玩”中寻找素材,有话可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多数学生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生活积累,没有写作材料,哪来的“话”可说、“情”可抒?而且,作文也并不是日常生活的简单记录,而是被你心灵所同化了的成为你心灵的一部分和那些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而提到玩,孩子们最高兴。因为玩就意味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玩起来不厌其烦,乐此不疲。但是,游戏表面看起来是玩,实际上却是一种教育,不过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由中,在自觉自愿中接受教育。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

游戏作文即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向学生展示真实的生活片段,用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留心观察游戏活动的经过和细节,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活动记录下来并写出游戏活动后的感受。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开阔视野,积累作文的素材,而且还能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参与游戏活动的感受和想法写出来,向他人诉说自己的真实感受;把自己观察到的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出来;从游戏活动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团队的智慧……这些都是游戏活动为孩子提供的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他们想把自己的游戏介绍给他人,他们会不自觉地调动自己的积累,把当时看到的、想到的每一个细节化为自己的语言,和伙伴们一起分享自己游戏的快乐,这样的作文是真实生动、有血有肉的。因此,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作,我创设了“开核桃”的游戏。

二、在“玩”中培养兴趣,增强动力

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从问卷调查中不难发现,孩子最喜欢“玩”,对于“玩”的兴趣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猴子学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动物都有“学中做”的本能。“学中做”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规律,学中做、玩中写,是实用主义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学生才学得轻松愉快,才能真正地把写作当作“玩”。积极开展“玩中学”、“学中写”,是增强孩子们写作动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教学《点面结合话场景》这一习作时,当我让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信封时,他们的目光里充满了好奇,打开信封发现是核桃,一个个兴奋极了。我先请几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巧思开核桃,他们有的用牙齿咬,有的用脚踩,有的用门夹,有的用桌脚压,有的把核桃用力往地上掷……奇思妙想,五花八门。

这时候,我积极引导其他学生细心观察。很多学生写不出动人的作文,关键在于缺少细致的观察。如果教师适时为他们设计一个情景,创造一个事件,开展一个游戏,让他们学会细致观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这对于初学者或者写作技巧欠缺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台下同学观察得十分仔细,从台上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到猜测他们的心理。游戏结束后,孩子们有话可说,在说中加工语言。其他同学也

跃跃欲试了。所以接下来,我就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来试试用自己的方法开核桃,其中一个组员在游戏时,其他三个组员要细细观察。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孩子们游戏时,我用相机拍下了孩子们的各种表情和动作,将可描写的画面定格,所以在看着照片说话时,通过“点”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通过“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又有全景图,这样既有“点”又有“面”,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谈感受中自然地学会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三、在“玩”中寻找“读者”,激发信心

学生写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有明确的读者,比如要求学生写“我的爸爸”,很明显爸爸就是该文章的实际读者。语文教师就没有必要抢先阅读,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所起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必要的帮助,这才是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应该担当的角色。写完后,属于谁读的文章,就鼓励学生拿给谁读。如果学生无法找到读者,教师应该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本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鼓励,也会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所以,学生作文中仔细观察了谁开的核桃,就让谁来读作文,结果也证明,他们得到了细致而中肯的评价,个个神采飞扬。

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游戏作文最乏味的就是结尾,十有八九都是“×××游戏真好玩(有趣等)”,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游戏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升华情绪体验,画龙点睛,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如“开核桃”活动结束后,有人体会到的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人领悟到的是“要讲究策略”,有人感受到的是“巧借外力”……这些认识就提高了作文的深度。接下来,再根据这些认识来选择材料,安排详略,帮助学生提高提炼中心、选择材料的能力。

实践证明,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之积极地投入,产生表达的需求。学生兴趣盎然,有了亲身感受,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强化他们的情绪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写作知识,学生们提高了观察、思考、立意、选材等方面的能力,便能写出妙趣横生的好文章来。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探索与创新……

[1]潘新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155-156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周玉红.小学游戏作文教学研究[D].宁夏大学.2009

[4]欧云兰.作文教学呼唤个性回归[J].广西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核桃小学生作文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黄龙核桃
我是小学生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