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璐
自宋代文人画兴盛以来,历代画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文人思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和形式,对不同时期文人的精神情感也作出了多样的展示。文人画伴随着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到近现代随着社会大背景的变迁,文人画发展依托的社会制度发生变化,从而也展现出新的发展面貌。在近现代绘画大师中,齐白石以一个民间艺人身份为开端,从生活情趣走向艺术审美,从书中世界走向民间社会。艺术形式和民间文化的双重作用,使得齐白石在探索绘画表现的时代创新形式上比同时期的画家走得更加广阔。
一、丰富的人生经历对齐白石绘画风格的影响
齐白石出身农家,童年时期伴随着青山绿水长大。少年时期开始学习木匠,在木头上雕刻花纹式样为其美学教育提供了契机;后又学习工笔画,在生动展现绘画主题细节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齐白石40岁以后游历许多名山大川,在绘画风格上逐渐从追求细节刻画转向写意一派,突出气势,也更加强调绘画带给观者的情感意趣。后来,接受陈师曾先生的劝告,齐白石以红花墨叶的手法来刻画花卉,借助笔墨浓淡的把握来表现虫虾小蟹。这种相对独特的个人风格,让齐白石在绘画上找到自己的准心,手法愈加纯熟,情感也日益豁达。
齐白石早年经过不断学习,于绘画上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精神和创造力。但是从出身上来说,他是一位有修养的、有学识的农家人,这在绘画上就表现为如果仿古描摹常常形同而未能展现出绘画者的情感,这一度使得初入北平的齐白石在讲究出处来历的画坛上被人瞧不起。虽然其中门户之见、地域之分确实有之,但对齐白石来说,找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在经过衰年变法之后,齐白石在绘画上仿佛找到了打开自己灵感的钥匙,多年积攒的思乡之情都在作品中得以展现。他以一颗炽热的思乡之心,通过自己的方式和绘画语言将浓烈的情感进行表达,在展现生活情思的同时,更加引起观者的共鸣,备受赞扬和喜爱。
诚然,对于艺术作品,不能以固定的标准来作为衡量优劣的依据,但是从艺术的本质来说,流淌在绘画当中的情感构筑成绘画相当重要的一环。每个人都有对绘画作品品评的依据,但是只有在画家和观者二者在情感上达到一致。形成统一的共鸣时,艺术才得以发挥它的作用,这也是绘画的目的之一。齐白石以情动人,他以一个质朴的农人形象,欣赏自然之美,这种清新脱俗的情感纯真、幽默,也蕴藏着生活的智慧。世界是多元的,艺术的审美更是有千种万种,而从世界的总体潮流来看,关注情感、关注真实往往比单纯追求技法更能打动人。当时,齐白石历经社会变革,在心理成长与变化中,他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抛却一味描摹仿古之后,找到了自身真正的绘画主体。
二、成熟的绘画思维
齐白石在绘画当中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将生命的本质和力量生动地加以刻画。他尊重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在体察现实中发掘意趣,这种探索和坚持,让人们在齐白石的绘画当中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含蓄而又引人入胜的美感。虽来源于生活,但又超脱于生活之外,草虫花木被拟人化、情感化,一种构建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的浪漫主义更加打动人,在画外更带给观者艺术化的情感体验。
艺术品常常带给我们对于生活的理解,这种理解可能与已有的观念遥相呼应,也有可能与固有的思想背道而驰,但都提供一种思维的方式,于观者而言,都提醒着我们以包容的内心感受这个世界的魅力。艺术家在情感的深处往往搭建一座属于自己的精神花园,但在潜意识当中,在他们的作品中带有个人风格的元素也会悄无声息地对观者产生影响。齐白石的绘画当中,形式多样的对比运用,无论是在艺术语言上,还是在审美视角上,都渗透着他成熟的绘画思维。他以一个豁达的老农心态,抛却狭隘的小农思想,于声色世界中为他的艺术注入一股甘泉,在滋养自己的思想之心的同时,也为城市当中的人们带来了清新而有意趣的自然之美。
齐白石因为战争避乱来到北平,身处异乡,身心飘零。城市的环境对他来说不是自在,更可能是约束。他怀着对乡村的思念,生活在城市的繁华当中,自然而然地,笔下所展现的都是带有强烈的对家乡依恋的感情,并且这种情感寄托于一草一木,在齐白石的内心当中都是有实物的,所以这也影响后来齐白石在绘画上强调表现实物,追求真实之感,并且只画自己见过的东西。情感与现实构成齐白石绘画的基础,倾泻在笔墨上,形成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感。相较于山水意境,草木虫虾不仅细小而且可能略显粗野,没有大开大合的气势,更无寄托家国的重量。但齐白石另辟蹊径,在他的绘画作品当中,观者很容易觉得自己在查看现实,但又总是带有一种超脱于现实的意趣在。齐白石曾经给李苦禅、许麐庐两位弟子画过两幅荷花,不合现实情理的构图却别有一番味道。
三、一生向学,追求绘画语言的创新
齐白石到70多岁的时候依然称自己不会画画,在外人看来,这是一种谦逊的美德,但齐白石内心坚持自己在绘画上始终是个学生。始终保持向学之心,知己之不足,并能勤勤恳恳地加以钻研,这份刻苦和热爱都可称后世学子之楷模。观其一生,齐白石先生大有大器晚成之象,几十年潜心绘画,慢慢确立个人风格,才有了后来的社会认可。但是即使在东京画展上一举成名之后,他也从未停止在绘画上的学习,始终保持一颗童趣之心,以文人的姿态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评价齐白石的绘画,即使没有着上颜色,却能让人感受到涤荡在其中的生气与活力。伴随齐白石一生的,是他在绘画上的不断思考,所学领域广泛,更能融会贯通,自始至终都充满乐趣和活力。对待生活,细致的观察力让他从生活中的生动形象中获取绘画灵感,经过自己的艺术加工和情感表达,往往带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艺术与现实生活的交汇点上,不但以丰富的题材、生动的笔墨表现来描绘现实,同时也能深入挖掘和理解,并赋予所绘事物更加清丽的艺术形象。
齐白石的创作空间是极为广阔的,自然中的大山大水,生活中小情小趣,都可以囊括进他的画纸中。通过他的画笔描摹,文人画的表现领域得以拓宽。同时,他多方面学习,在篆刻、书法上的造诣也都带给他绘画的灵感。在多领域内博众家之长,且从不卖弄,反而自显其古朴拙趣。齐白石在清丽之间见朴素,以天真豁达的性格为自身构筑了一个艺术展现的天地,徜徉在其中,不断汲取艺术的营养,同时他的思乡之情得到释放,饱蘸情感的画笔也更能挥洒自如,挥就或清新或拙朴的画作。齐白石以不拘一格的新型文人画创作理念,展现出清新自然的时代特点,在新旧社会变革时期将乡土与艺术相结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绘画大师。
结 语
齐白石的绘画展现了极大的对绘画的思考与创新,在艺术层次上不仅拓宽了绘画领域,同时在表现普通事物上更加突出事物本身的灵气,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情趣体验。艺术创作观念的创新,来源于生活体验,齐白石以一个背景丰富的文人姿态,带给我们很多观念上的思考。他在绘画当中通过解构和重建,不仅为自己构筑出一片艺术创作的崭新天地,而且不拘于形式,用饱满的民族精神和绘画热情将丰富的中华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
1吴廷玉、胡凌:《绘画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2王砚波:《齐白石》,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年。
3邢书芳:《谈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成就》,《作家》2008年第14期。
4齐白石:《白石老人自述》(插图珍藏本),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
5杨墨生:《品鉴齐白石》,《美术之友》2004年第2期。
6邹海燕:《齐白石:植根传统 师法造化》,《新闻出版交流》2003年第6期。
7史洋:《齐白石的形神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8李绍平:《铮铮傲骨齐白石》,《学习导报》2003年第5期。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