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016-11-23 22:32胥玉英
创作评谭 2016年5期
关键词:梁衡毛线文章

胥玉英

梁衡先生是当代散文大家,他的书主要在北京、上海的大出版社出版。作为一个身在边疆的做书人,我从没敢想过能为他做一本书。

日子过得匆忙,2014年初,发现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正专注地在看一本厚厚的书,几乎每天做完作业就捧起书,头也不抬,叫也不应。出于职业习惯,一天我终于好奇地拿起书来,这是一本16开近五百页的厚书,内页采用了轻型纸,所以拿在手里比想象的要轻,黑色的封面上一行粗宋白色大字:“发现:数理化通俗演义”,好奇特的书名!当下,各种儿童读物、课外教辅铺天盖地,这本书有什么吸引力能让一个13岁的少年这样痴迷,我很是惊叹。从1984年初版至今,本书已经20次再版,多次获奖,还在新疆出版了维吾尔文版。顺着这本书我才知道,梁衡先生从1982年起,已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青山不老》《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30余篇作品70多次入选大、中、小学课本,这更让我惊叹了。

全国课文教材的选编要求之高、之严,人人皆知,梁衡先生的作品具有怎样的力量不言自明。尤其是《晋祠》一文,至今已送走了33届学生。这些文章从精神、信念、人格养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群也早已超出了学生,扩展到教师、家长、并走向社会。30多年来,作者拥有了众多的老、中、青“梁粉”,但我还是无缘一见。

2014年8月,终于有了一个机会,新疆推出文化惠民的“东风工程”,新疆人民出版总社决定出版3卷本的梁衡经典散文集—《红毛线蓝毛线》《天山雪祁连月》《心中的桃花源》,出版社总编辑张新泰亲自担任总设计。编辑思想是:借名家的目光看西部,站在全国看新疆;让西部人读来亲切,让全国人读来新鲜;内容上尽量选用作者最新的文章,最全的资料;在书籍的开本、纸张、装帧设计、工艺、插图、选片上尽最大努力,力求耳目一新;为好马配好鞍。

我有幸参与了这套书的整个制作过程。

书的内容选定了最能代表作者风格的抒写大事、大情、大理和歌颂祖国壮美河山的散文,先组成了两本《红毛线蓝毛线》与《心中的桃花源》。为了突出西部特点,我们又特意选编了作者先后六到新疆及西部其他地方书写西部风光、人情的散文,编为第三卷《天山雪祁连月》。内容确定后,接下来就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了。

梁先生的书已经在多家出版社出版过众多的版本,这对编辑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要想编好这套书必须出奇制胜。我们认真分析,现已出版的众多版本的书的形式大都是传统的文字编排,字体、字号常规平淡,版式设计上稍嫌保守,于是决定走典藏版路线,打造精致豪华收藏本。

一、整体与元素:低调的奢华

首先确定开本,用大气的正度16开。选定内文的版式是最磨人的,字体、字号、行距的选择需要反复出样比对。正文字体在方正字库的宋一、书宋、兰亭宋三个里选一个。最终选定兰亭宋,字型有宋一的饱满,又比书宋笔划的棱角更为分明。为了阅读的舒朗,确定为每页29行,每行33个字,字号9磅,行距为字高的1.5倍。内文的亮点放在每页的书眉和页码上,采用套红,还是兰亭宋,字号小到6磅,不影响正文的阅读而为页面又添上一抹亮色,使全页顿时灵动起来。文章名是12磅的宋三,下引一根极细的红线连接正文,好似乐谱的小节线,字体均统一在宋体里,以助读者阅读思绪的统一。当你打开书本时,一下就进入到一个色调协调统一的独立空间,可以心静神宁,慢慢享用阅读的快乐。内文的设计就这样确定下来。

三本书的封面基色确定为有强烈视觉冲击的三原色:红、黄、蓝。它们分别与书名及内容相呼应:《红毛线蓝毛线》是红色题材当然用红色,《心中的桃花源》选用了有土地寓意的黄色,《天山雪祁连月》的西部风光内容用辽阔天空的蓝色再合适不过了。用特种材质加烫印工艺。文字图案极简,用色彩、特殊材质和工艺体现低调的奢华。

三本书成品照

我们再从整体设计拉回书籍内文,从一个个小的元素做起。根据内容与书名各自衍生出来的不同小元素,贯穿于封面、扉页、目录、篇章页及文末。《红毛线蓝毛线》的元素是一个纺车轮,由书名及内容的联想,用延安时期纺线的纺车提炼而来;《天山雪祁连月》取了一个山峰寓意的三个小三角构成;《心中的桃花源》衍生出桃花园中一枚心形果实。三个小元素分别出现在封面、扉页、篇章及文末,把整本书有机地串起来。色彩统一用专色红与内文一致。

三本书的作者简介与序的跨版页设计至今想来都头上冒汗(后期下厂时果然是一场冒险)。整个跨版用了一块黑60的灰底,四周2.5毫米的白边,中间文字是6磅的兰亭纤黑套红字。简单的前环页拉开序幕,整版灰底套专色红是第一个视觉冲击(这对后期印刷和装订确是极大的考验),也是三本书唯一统一的部分;紧接着是简洁的专色红单扉。

二、目录与标题:一个个正在抖开的“包袱”

接下来的目录设计不仅构思奇特,且制作起来痛苦而磨难,一直改到定稿下厂。总编辑在设计时有一个思想,就是目录一定要打破以往单纯的导读性,要有一个小“包袱”,让读者慢慢抖开。就当是设计者对读者设置的一个小小玄妙吧。

《红毛线蓝毛线》是作者红色题材的代表作,写西柏坡,写革命传统,也是本卷的书名。目录设计又回到那个纺车的车轮,放大到一个版面的位置,通过大小圆形、线条的粗细与字体巧妙打造出来。有一个向心凝聚正能量的寓意,却先不放具体页码,为后面的三个分编目录埋下伏笔。每本书分了三个编目,每个编目才放置了带页码的分目录,与编名占一个跨版页,设计风格与作者简介和序的页边有一呼应,在此是2.5毫米的出血套红边,将来成书后在切口处有一红线,在裁口直接定位编目位置。这也考验了后期的装订。说到分目录,《红毛线蓝毛线》的分目录是由纺车的纺轴纺出的一根根红毛线连接下方的一个个毛线团;纺轴里是编名,红毛线带着文章名,毛线团里出现页码;下方载录了每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玄妙即在于此。

《心中的桃花源》是作者文化散文的代表作,文章追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及有史以来各种理想社会的模式及思想文化的演变,作了第二卷的书名。总目录是一幅手绘的略带童趣的果树,三个枝丫是三个篇目,上面挂着的心形小红果(本书的小元素)里放着每篇文章的第一个字,对读者又是一个小考验。设计的寓意是:梁先生的美文恰似桃花源中的枚枚甘甜的果实,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每编的分目录是一棵静立着的树,树枝上挂着一篇篇文章与对应页码,下方同样是每篇文章的第一句话。

在此特别要隆重介绍的是《天山雪祁连》的总目录,因为它是梁衡先生亲自创意设计的,也可能是目前为止唯一用地图做目录的书。起初的设想是一幅彩色的全国行政区域图,用一个个小红点标出文章的诞生地,真实而形象。后来由于地图审核的技术问题,遗憾地改成现在的单黑轮廓图。这个目录的设计不仅有创意还很直观。梁衡先生的亲自设计,更赋予了这本书前所未有的启示价值和纪念意义。分目录则是一只吉祥的展翅天鹅线描图,每片羽毛里放着文章名的第一个字。

三、插图与插照:动态的渐入佳境的美

绘画的加入是又一个重量级元素,也是最初定下来的重点方案,专请新疆本土青年连环画家杨世新为三本书绘制总插图及文章配图。先说总插图。三本书根据书名及内容创意绘制跨页横卷。一幅作品的完成分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随着文章的增加逐渐完成由单线条到部分上色再到成稿的过渡,引导读者渐行渐深、渐入佳境。

画家又为每本书创作了六幅整版插图,均为四色,意在缓解纯文字书的阅读疲劳,同时增添书籍的艺术气息。因全书为双色印刷,而插图为四色,为了节约印刷成本,就得调印张,反复调整以便取得最合理用纸和最佳视觉效果,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甚至要更换编目,感谢作者一次次地配合调文。至此,书的设计元素齐备,框架已定,可以制作了。这时,恰逢总设计张新泰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为了追求完美,他又带回了新的灵感,得以补上一个大缺憾。本来编书初期考虑过用照片穿插内文,所以要来了作者各个时期的大量照片,由于与整体设计风格不太协调,一直割爱未用。这个灵感让我们欣喜若狂,当即做了一个信封式照片袋贴在书的封底之内,既不影响整体的设计风格,又增添了书籍的信息量。我们很快按内容分出三本书所用的照片,紧急联系梁衡先生请他审定。照片元素的好处是真实但刻板些,为找回平衡增加灵动感,我们又烦请作者根据正面图片在背面配上一段手稿印影件。这样就形成3本书3条“渐进式的双面拉链图”。每条8幅,正面是与本卷有关的按文章顺序排列的照片,追求现场的真实性和历史的沧桑感;背面内容尽量与正面相关对应,是从本卷文章中抽出的内容书写成手稿,或与名人来往的墨宝(如季羡林题字,周恩来亲属致作者信函),追求书写的艺术性和人性的亲切感。照片的用纸开始设计用轻薄的进口玻璃卡,后来为了全书的材料风格统一,换成现在的180克特种涂布纸。装照片的小口袋,做成一个信封的外型,在邮政编码位置处开了6个小窗口,透出里面的内容,拿出照片模切处透出的颜色与封面呼应,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照片采用了邮票连线痕的折叠方式。这个效果是我们开始没有料到的,成就了此套书的一大亮点,也是后来在书博会上的一大卖点。梁先生不厌其烦地帮助选图配手稿,我们精心制作,终于在2015年8月底顺利下厂付印。

四、材料与做工:低调的奢华

典藏版的书当然要追求豪华,但这种豪华不是土豪式的奢侈、暴发户式的自傲,而应是一种贵族式的有文化含量的尊贵、谦恭,对装帧艺术来说就体现在用料的考究与印工的精细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总社派了我们两人专门到北京的印厂协调与监印。开始内页选定纸为80克中华书纸,拿到纸样后感觉色度白了,质感偏光滑,与已经完成的内文设色及配图不协调,又赶紧联系几家纸张公司。理想的纸色要微黄,蓬松度要较高,装订成书厚度饱满,拿到手里视觉厚重手感轻盈。内文选到一款基本满意的瑞典轻型80克书纸,但封面用纸始终选不上理想的颜色,需要订制染色。紧急赶来印厂的出版社领导带着我们拿着选定的三款纸样及打印效果图直奔梁衡先生家,请他作最后定夺。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梁先生一眼即选定我们所钟意的瑞典轻型纸。封面的纸基选定了,但北京缺货,需从上海调运,到北京后再染色。这时又赶上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交通管制,纸张无法运来工厂。眼看着太原全国书博会的开幕日期一天天临近,原定会上要隆重举行本书的首发式。这个等待的过程不能浪费,我们抓紧时间在厂里找到类似的封面用纸进行烫印工艺模拟调试。这时我才知道,以往的纸上谈兵与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差距,需反复试验烫金材料的亮光、亚光及不同明暗色调在纸上呈现的对比效果。

3天后,纸张到厂,终于可以上机开印了。内文印刷的挑战是预料之中的,作者简介和序的跨版页上60%的黑灰底套印小红字,第一版下来,红字就被吃掉了,我们顿时头上冒汗。幸亏印厂里的专家帮忙,几经调试,红字终于清淅地跃出纸面。后面的事就很顺利了。

一本书的质量一半在设计,一半在装订。3卷本从一开始就定了软精装。封皮制作工序比传统硬精装要多,书芯同样要上精装龙,成品效果既有精装书的高端、精致、大气,又避免了硬精装的不便翻阅。从圆脊的堵头布到大勒口角的斜圆模切,无不透着精心的设计和优质的装订技艺。拿在手里真是既厚重饱满,又神采轻盈。

最后的腰封采用了与封面同色系的彩胶纸,三书统一印了一套专色古铜金,封面上的“经典散文”四字起凸,亮点在放大的作者镂空签名上,用模切出的字型透出封面颜色,这也是一个首创的形式。同样是电雕版与模切版的效果比对,最终视觉效果是流畅笔划的模切版战胜了过于精细的电雕版。

最后量身定做了礼品套盒。在深灰底上烫银、烫黑,开口透出红、黄、蓝三色圆脊,充分体现了低调的奢华。

这匹汗血宝马终于披挂上精致的马鞍,飞奔向太原全国书博会。书市当天的首发式由于梁衡先生的到来达到空前的盛况。签售的长龙围绕着中心讲台。年轻的学子们自不用提,让我感动的是一些家长们,一位带着五六岁女孩,更有一位抱着两岁左右的男孩,他们都是为了孩子将来的阅读请先生签上孩子的姓名及勉励的话语。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围着梁先生签名的人群中有一位中年女士一脸焦急的神情,“唉,你们的签售为什么不能刷卡?我没带够现金呀,咋办呢?”她急得团团转,不停地念叨着,滞留了好长一段时间,又问:“梁先生明天还在这儿吗?”我忙于后勤服务,真想上前对她说,我替您付这200元的现金书款吧。但平白无故,代一个陌生人付款,又怕被别人当成托。若不是因为书市上样书有限,真可以送她一套的,至今想来还遗憾不止。从那些激动不已为书市服务的大学生自愿者,到白发苍苍的普通读者,我看到了梁先生文章的魅力,也感受到了读书的力量。

我们这套《梁衡经典散文》豪华3卷本的制作终于得到了读者和市场的认可。这是一次为好马配好鞍的大胆实验,也是边疆出版社为名家做书勇闯内地主流出版市场的实验。写到这里,不由又想起一个永远不会忘记的花絮。刚到北京时,遇见一位知名出版社的总编,问我来京做什么?我说:“做梁衡先生的书。”对方惊讶地睁大眼说:“你们就是做出来,人家也会怀疑是盗版。”这对我的刺激很大,心想,这就是我们在出版界的地位?一定要打个翻身仗,争口气。而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谢谢这套书制作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形加意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梁衡毛线文章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比较:毛线谁最多
小画匠
幸福三重揍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从修辞手法的运用看梁衡散文特点之综述
可爱的毛线兔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梁衡《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的几个问题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