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2016-11-23 20:22郑欣
职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大学生

郑欣

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可以在学生成长、成才、择业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存在指导间断、形式手段单一等问题,要积极推动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发展、使其能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就要重视学生所处的环境,顺应时代的变化,积极创新,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改进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从而充分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

据最新统计显示,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于2015年达到749万人,就业形势已非常严峻。据分析,经济形势下滑所导致的岗位不足、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期望与实际工作的匹配度较低等原因造成就业难的现状。而学生的就业情况不仅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反映出了高校的实际育人水平。为了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高校应该进一步提升职业指导的有效性,切实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的工作。

一、职业指导的内涵及重要性

1.职业指导的内涵

“职业指导”的概念源于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是他于1908年在自己出版的著名书籍——《职业的选择》中所提出的。帕森斯对职业指导的定义为:职业指导是为了帮助求职者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从而使自己和职业之间实现匹配的实践活动。就国内而言,中国的就业市场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统筹分配,所谓的职业指导不过只是停留在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经济形势在不断发展变化,就业市场也随之改变;当前的就业是通过供求双方的意愿及相互选择来实现的。而高校的职业指导,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职业,并通过学生自身的不懈努力,找到适合自己并能发挥出自身价值的工作。

2.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校职业指导,首先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分析、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其次是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求职意向等,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帮助。通过上述两个步骤,使得学生的求职过程更加顺利、对工作更加满意。而想要更高质量地达到上述目的、促进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必不可少。

首先,职业指导可以在心理层面帮助大学生克服择业障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毕业生由学生转变为职场人的过程,伴随着他们复杂的心理变化。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及众多优秀的竞争对手,学生往往有恐惧心理。而这一心理体现在求职过程中,大多会表现为怯场、急躁、缺乏自信、患得患失等求职障碍。同时,学生也往往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适合什么,通常会眼高手低、盲目跟风。以上种种问题,均可以导致最终学生找的工作不理想,入职不匹配。为降低学生在求职中出现上述障碍的可能性,职业指导应该帮助学生认清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及能力大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改正怕吃苦、重享受的心态。使毕业生认识到,要正视当前的就业状况,磨炼心智,勇于面对挫折,以平和的心态和理性的思维择业。

其次,帮助大学生掌握就业技巧。求职、面试不是简单的坐在一起答题、聊天,其中渗透了许多与心理相关的沟通技巧。例如,求职信如何书写才能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怎样的自我推荐会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笔试技巧、面试礼仪等各个方面都不能掉以轻心。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到最大化、避免暴露自身的不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求职方法,增强求职者在求职中的自信心。

第三,职业指导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职业指导可以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联合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收集就业信息,了解岗位需求,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学生自身的求职意愿,向学生推送相关就业信息,避免学生在网上漫无目的地寻找、胡乱投放简历。同时,可以推荐优秀的人才给各用人单位,增加学生被录用的可能。

二、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职业指导内容及形式过于单一

现阶段,各个高校的职业指导仍然停留在介绍就业政策、推送就业信息、普及三方协议的签订流程及重要性等方面。学生大三或大四的时候,学校开始向学生宣讲就业政策、落户政策、派遣政策等。从招聘季开始,学校机械性地向学生推送网上就可以找到的一些就业信息,因为学生自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这些就业信息,所以这一工作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在秋季招聘接近尾声时,职业指导教师又开始强调三方协议的签订流程。类似上述机械、单一的指导,不能算是职业指导,只能算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这样的指导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缺乏针对性及有效性。简单的讲座、课堂、会议模式,传递枯燥的政策、信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就业教育,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职业指导教师的非专业性

整体来说,职业指导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也应是职业指导师必备的。目前,高校中从事职业指导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各年级的辅导员,或者曾经从事过辅导员工作,转岗到职业指导岗位上的教师。他们当中,只有少部分人取得了职业指导师的资格证书,大多数人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理论知识不足,而许多教师更是毕业后直接在学校工作,自身也缺乏相关的求职经验。

3.职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

高校的职业指导有一个特点,就是注重抓“两头”。首先,注重抓大一入学的新生。大一入学的新生通常都会接触职业规划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及本专业毕业后的去向等。然而,在这一过程结束后,大二、大三期间通常没有任何连续性的职业指导工作。其次,各种求职相关的讲座、课程又集中面向毕业生开放。而职业指导本身是非常需要系统性的,不能仅仅局限于进校和离校的两个时间段。这种工作方式,忽视了学生对职业指导的全程化、针对性及系统性的要求,使学生无法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获得求职技能及就业知识,大大降低了职业指导的有效性。

三、应对措施

1.强化教师专业能力

职业指导过程的专业化是职业指导学科规范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强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势在必行。当下,高校当中许多老教师并不具备职业指导资格,但由于其从事过职业指导工作并已经积攒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学校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应该为特定的人群组织培训,从而对其进行再教育,帮助教师获取更加专业的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对于辅导员担任职业指导教师的, 应当从起点抓起,根据年轻人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加强培训,把培训时数及资格证书的获取与否与辅导员的职称晋升相联系,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2.创新职业指导方式、方法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高校也应该顺应时代,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积极改革,对传统的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发展,通过微信、微博、易班等多种渠道发布职业指导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全覆盖。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地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并在第一时间获得各种职业指导信息,了解专业的最新动态及最新发布的招聘信息。

3.职业指导全程化

将职业指导贯穿到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当中。制订具体的各个阶段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培养及能力提升目标。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积累职业指导相关知识、积累实习工作经验,最终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启蒙阶段,这里指的是将大一入学设计为职业指导的启蒙阶段。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生活的习惯,学会做人、做事,进行自我认知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对职业指导体系形成初步认识;其次是职业准备阶段,大二、大三可以作为职业准备阶段,尽可能多的参加各种类型的实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第三是职业选择阶段,进入大三下学期及大四学年,准备工作已结束,到了应聘、择业的阶段,此时,除了进一步强化应聘技能,还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找工作的过程,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工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从小事做起、从底层做起的精神,以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人生的转折点。

4.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职业指导的过程当中

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课程及日常渗透外,还应当纳入到大学生职业指导当中,这样也可以确保职业指导的本质和方向得到准确的定位。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上述问题改变,促使学生在就业准备、就业标准方面更加成熟、理智。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对其人生有很大影响,想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完善职业指导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应深度剖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长规律,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