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习水,丰收在望。沿着新修的乡村水泥路,走进桑木镇大山村隆中生态养殖观光园,上千只散养的生态鸡在树林间穿梭觅食。
“再过几个月,这里养的鸡就能出栏销售了,每只能卖100多元,收入相当可观。”桑木镇大山村副主任罗安均说:“我们还将继续扩大规模,争取养殖规模能达到50000羽,让生态养殖带动贫困户的范围更加广泛。”
成立于今年5月的大山村隆中生态养殖观光园,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党员示范户+贫困户”的模式运营,公司投资220万元,村集体经济入股20万元,党员示范户入股10万元,10户精准扶贫户通过“特惠贷”入股50万元。生态鸡出栏销售后,贫困户将会获得股金分红,直接增加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
在大山村,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还有富民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党员示范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20户贫困户入社。合作社饲养的100头优质肥牛膘肥体壮,预计年底就能上市销售,每个贫困户能得到大约4000元的股金分红。
大山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64户。通过“党员示范户+贫困户”的模式,党员致富能手帮助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实现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桑木镇通过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激发党员干部活力、抓实产业扶贫措施,让贫困山村有了产业,让贫困的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支队伍就是一股力量。桑木镇通过建立健全“五在村”机制——责任在村落实、组织在村建强、干部在村成长、资源在村整合、成效在村检验,全力助推着桑木脱贫攻坚进程。
党建扶贫建强了乡村干部队伍,桑木镇选派了22名骨干力量脱产到村,其中8名任村支部书记,困难群众因此有了主心骨,助力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发展活力;
党建扶贫强化了党组织的阵地功能,桑木镇先后投资200多万元,新建大山、河山、香树等3间村办公楼,提档升级土河、银厂、桐卷等8间办公楼,干部吃住在村,提高了工作效率;
党建扶贫加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全镇10个村通过“公司+”“合作社+”“能人+”等模式,发展壮大着村级集体经济,带动了99户贫困脱贫;
党建扶贫增强了结对帮扶效果,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将真扶贫、扶真贫落到了实处,在脱贫一线积极谋思路出点子,前后共为贫困村协调资金1000余万元,协调项目15个;
党建扶贫增强了制度创新,围绕村规民约,桑木镇各村纷纷建立了“群众说事、民主议事、干部理事、公开晒事”的“四事基层工作法”,扩大了基层民主,村级管理更加规范。
党建扶贫成效显著的不只是桑木镇,习水县的党建扶贫正在全县各地落地生根。2015年12月23日,习水县委、县政府印发《习水县党建扶贫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党建扶贫要求,重点工作放在建强脱贫攻坚队伍、精准制定工作措施、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三个方面,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干部保障、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方案》明确,2016年,习水从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30名科级后备干部到乡镇挂职;选派县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150人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方案》要求各乡镇班子成员至少要挂帮1名致富带头人,全年要带动就业和脱贫致富2000人以上;党员创业带富政策要深化落实,特别设立5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党员创业带富。
与此同时,习水还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明确了全县每年将投入经费500万元,作为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或党建经费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体项目。
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党建活力成功转化为扶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习水全面推进党建扶贫工作以来,全县106个县直单位对101个贫困村实行精准结对帮扶,建立了帮扶责任清单。目前,39位县级领导和4432名党员干部对15950户贫困户和6.7万贫困人口进行精准结对帮扶,落实项目10005个、资金7680.2万元。
通过落实党建扶贫“五在村”机制,实现了人、财、物、政策向村级一线倾斜,推动21763户贫困户85075名贫困人口脱贫,36个贫困村出列,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47元,同比增长10.8%;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2275人,同比增长162%。
当前,全县210个行政村,村村实现了有收入,全面消除了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其中有实体项目的村有70个,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有44个,全县集体经济积累总量达2169万元。